分析 分析图1:图1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应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
分析图2:图2是该生物细胞核内染色体及DNA相对含量变化的曲线图,A表示DNA含量变化曲线,B表示染色体数目变化曲线.1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2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3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4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5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6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7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8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9表示有丝分裂间期;10表示有丝分裂前期;11表示有丝分裂中期;12表示有丝分裂后期;13表示有丝分裂末期.
解答 解:(1)图1中含有8个DNA分子,每个DNA分子含有2条链,因此该细胞中有16条脱氧核苷酸链;该细胞只有含有1个染色体组;结构3和结构4是间期复制形成的,应该含有相同的基因组成,如果结构3上某位点有基因F,结构4上相应位点的基因是f,结合染色体的颜色可知其形成原因是基因突变,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即图中1时期.
(2)有丝分裂过程中均含有同源染色体,减数分裂过程中,由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所以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不含同源染色体,因此图2中含有同源染色体的时期有1~4、9~13;a点表示受精作用,该过程主要体现了细胞膜的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功能.
(3)图2中的11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此时每条染色体含有1个DNA分子,而图3中的时期C对应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则图3纵坐标最可能表示每条染色体上的DNA数.
(4)基因的分离定律与自由组合定律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即图2中的3时期.
(5)图1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其后一时期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此时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在纺锤丝的牵引下均匀地移向两极,如图:(若为第一极体,则均等分裂;若为次级卵母细胞,则不均等分裂).
故答案为:
(1)16 1 1
(2)1~4 9~13 受精作用
(3)每条染色体上的DNA数
(4)3
(5)(若为第一极体,则均等分裂;若为次级卵母细胞,则不均等分裂)
点评 本题结合细胞分裂图和曲线图,考查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DNA和染色体数目变化规律,能准确判断图1细胞的分裂方式及所处时期、图2个区段代表的时期、图3纵坐标的含义,再结合所学的知识答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逆转录病毒只含有A、T、G、C 4种碱基 | |
B. | 病毒的蛋白质外壳在宿主细胞的核糖体中合成 | |
C. | 病毒可在空气、水、土壤等介质中长期独立生存 | |
D. | 病毒是非细胞生物,因此它属于生命系统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Y表示N、P元素 | |
B. | 甲、乙、丙均携带遗传信息 | |
C. | 单体c溶液与双缩脲试剂混合后出现紫色反应 | |
D. | 丙从细胞质经核孔进入细胞核,与甲共同形成染色体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葡萄糖会进入甲分解为CO2和H2O | |
B. | 乙可能具有参与细胞膜的形成的功能 | |
C. | 丙合成的物质遇双缩脲试剂呈蓝色 | |
D. | 酵母菌与该细胞共有的细胞器只有丙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原有物种的生存受到威胁 | B. |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趋于复杂 | ||
C. | 物种多样性增加 | D. | 遗传多样性增加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frac{1}{8}$ | B. | $\frac{1}{16}$ | C. | $\frac{1}{32}$ | D. | $\frac{1}{64}$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甲图中a、b曲线分别表示青蛙和小鼠随外界温度变化的耗氧量 | |
B. | 乙图说明该蛋白质含有两条肽链 | |
C. | 丙图示意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过程中放射性物质随时间的变化,则a、b、c三条曲线所指代的细胞器分别是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 | |
D. | 丁图示意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过程中生物膜面积的变化,则A、B、C三条曲线所指代的膜结构分别是细胞膜、内质网膜、高尔基体膜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