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1.颤藻和水绵都是绿色丝状水生生物,将它们放在同一块载玻片上染色后用光学显微镜的高倍镜观察,确认丝状物是水绵的依据是(  )
A.叶绿体B.线粒体C.高尔基体D.核糖体

分析 1、由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叫原核生物,由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叫真核生物;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相比,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没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原核细胞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但原核生物含有细胞膜、细胞质等结构,也含有核酸和蛋白质等物质.
2、常考的真核生物有绿藻、衣藻、真菌(如酵母菌、霉菌、蘑菇)、原生动物(如草履虫、变形虫)及动、植物等;常考的原核生物有蓝藻(如颤藻、发菜、念珠藻、蓝球藻)、细菌(如乳酸菌、硝化细菌、大肠杆菌等)、支原体、放线菌等;此外,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既不是真核生物也不是原核生物.

解答 解:A、颤藻属于原核生物、细胞中不具有叶绿体,水绵属于真核生物、细胞中具有叶绿体,将颤藻和水绵放在同一块载玻片上染色后用光学显微镜的高倍镜观察,可根据细胞中具有叶绿体作为确认丝状物是水绵的依据,A正确;
B、水绵是绿色的低等植物,染色后不能看清线粒体,将水绵和颤藻放在同一块载玻片上染色后用光学显微镜的高倍镜观察不能确认丝状物是水绵,B错误;
C、高尔基体属于细胞的亚显微结构,用光学显微镜的高倍镜观察不到,所以将颤藻和水绵放在同一块载玻片上染色后用光学显微镜的高倍镜观察,不可根据细胞中具有高尔基体作为确认丝状物是水绵的依据,C错误;
D、核糖体属于细胞的亚显微结构,用光学显微镜的高倍镜观察不到,所以将颤藻和水绵放在同一块载玻片上染色后用光学显微镜的高倍镜观察,不可根据细胞中具有核糖体作为确认丝状物是水绵的依据,C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细胞结构和功能的知识,考生识记细胞各结构和功能,明确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是解题的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广东惠州第一中学高二下期中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关于蛋白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rRNA能参与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B.DNA和蛋白质是染色体的组成成分

C.人体血浆中含有浆细胞分泌的蛋白质

D.核糖体上合成的蛋白质不能在细胞核中发挥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广东佛山第一中学高二下第一次段考文科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在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实验过程中,细胞液浓度的变化情况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广东佛山第一中学高二下第一次段考文科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变形虫任何部位都能伸出伪足,人体某些白细胞能吞噬病菌,这些生理过程的完成都依赖于细胞膜的( )

A.保护作用 B.流动性 C.主动运输 D.选择透过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关于反射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反射弧是反射的结构基础
B.反射弧必须结构完整才能发生反射
C.反射弧中感受器和效应器是同一部位
D.反射弧中将刺激转变成兴奋的部位是感受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人类ABO血型由IA、IB和i控制,IA对i显性、IB对i显性、IA与IB为共显性.IA和IB分别决定红细胞膜上A抗原、B抗原的存在.红细胞膜上只有A抗原的为A型、只有B抗原的为B型、A抗原和B抗原均有的为AB型、A抗原和B抗原均无的为O型.一对血型为A型和B型的夫妇已有一个O型血女孩,又生了个男孩,他为O型血的几率是(  )
A.$\frac{1}{8}$B.$\frac{1}{4}$C.$\frac{1}{3}$D.$\frac{1}{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摩尔根通过果蝇杂交实验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发现过程运用了假说-演绎法
B.仅考虑眼色,该实验中纯合的果蝇不含等位基因
C.该实验涉及了果蝇的眼色和性别两种形状
D.若设计F1雌蝇的测交,根据自由组合定律将无法预测正确的结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正反交是遗传学实验中常用的研究手段.请分析下列相关问题:
若已知A和B为某种动物的一对相对性状且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相关基因用D、d表示).现有A、B两种性状的雌雄个体若干,且均为纯合子.
(1)根据题意可知,D、d基因不是(填“是”或“不是”)只位于Y染色体上.
(2)为确定D、d基因,是在X染色体上,还是在常染色体上?甲进行了如下实验:
亲本组合F1表现型
第一组:♀A×♂B全为A性状全为A性状
第二组:♀B×♂A全为A性状全为A性状
因为正反交结果相同,所以甲断定D、d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A性状为显性.
为保留显性纯种,甲很快做了第三组杂交:♀A×♂A→F1♀A:♂A=1:1
(3)乙通过分子生物学研究发现,D、d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
①根据乙的发现,请写出甲的第一组杂交实验的遗传图解.

②请你从以上三组的F1中选择材料,设计出两个不同的实验,这两个实验都能独立证明乙的结论(要求:每个实验只用一个杂交组合,并指出支持乙结论的预期实验结果)实验1:
杂交组合1:让第一组的F1♂A(XDYd)与第一组(或第二组)的F1♀A(XDYd)杂交
实验2:
杂交组合2:让第二组的F1♂A(XdYD)与第一组(或第二组)的F1♀A(XDYd)杂交
预期结果:后代中♀A:♀B:♂A=1:1: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孔雀开屏是一种行为信息
B.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之间的信息传递往往是双向的
C.太阳能只有通过生产者才能输入到生态系统之中
D.信息传递只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