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3.甲图表示某弃耕农田多年后形成的荒地中田鼠的种群数量变化,如表为该荒地生态系统三个营养级生物的能量分析表(单位为:百万千焦).请回答:
营养级同化量未被利用量分解者分解量呼吸释放量
A2.48×10112.00×10111.20×10101.10×1010
B2.40×1096.00×1074.00×1072.3×109
C2.50×10102.60×1092.40.×1091.76×1010
(1)图甲中K表示环境最大容纳量,是指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环境能够承载田鼠的最大的承载量.若要对该荒地进行改造利用,需要控制鼠害,则采用措施的最佳时机是在种群数量达到B之前.
(2)输入该生态系统群落的总能量是2.48×1011百万千焦,这部分能量是通过光合作用过程获得的.该生态系统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1%(小数点后保留一位有效数字).
(3)该弃耕农田上进行的演替类型为次生演替..由于当地进行植树造林获得,该区域很快演变为森林,这说明人类活动可以改变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

分析 1、根据题意和表格中同化量可知,此生态系统有三个营养级:A→C→B.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A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当某个群落受到洪水、火灾或人类活动等因素干扰,该群落中的植被受严重破坏所形成的裸地,称为次生裸地.在次生裸地上开始的生物演替,称为次生演替.
2、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1)条件:有限的环境中,种群密度上升,种内个体间的竞争加剧,捕食者数量增加.
(2)特点:种群内个体数量达到环境条件所允许的最大值(K值)时,种群个体数量将不再增加;种群增长率变化,K/2时增速最快,K时为0.
(3)应用:大熊猫栖息地遭到破坏后,由于食物减少和活动范围缩小,其K值变小,因此,建立自然保护区,改善栖息环境,提高K值,是保护大熊猫的根本措施;对家鼠等有害动物的控制,应降低其K值.

解答 解:(1)图甲种群数量变化图可知:图中K表示环境最大容纳量,是指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环境能够承载田鼠的最大的承载量.此图是“S”型,在B点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若要对该荒地进行改造利用,需要控制鼠害,则采用措施的最佳时机是在种群数量达到B之前.
(2)根据表格中同化量可知,此生态系统有三个营养级:A→C→B.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A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2.48×1011百万千焦.该生态系统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frac{2.50×1{0}^{10}}{2.48×1{0}^{11}}×100%=10.1%$.
(3)荒地原有的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这样的群落演替类型为次生演替.当地进行植树造林获得,该区域很快演变为森林,说明了人类活动对于群落的演替的影响是最大的,可以改变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
故答案为:
(1)环境最大容纳量    环境能够承载田鼠的最大的承载量   B
(2)2.48×1011百万千焦   光合作用  10.1%
(3)次生演替     人类活动可以改变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

点评 本题考查了群落演替、种群特征、生态系统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学问题的能力和从题目所给的图形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西藏日喀则第一高级中学高二6月月考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下图表示叶肉细胞中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过程,请据图回答:

(1)图中Ⅰ和Ⅱ表示 作用,其中Ⅱ表示 (光反应、暗反应);III表示 (有氧\无氧)呼吸。

(2)A、B、D各代表什么物质?A 、B 、D

(3)细胞呼吸释放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其余的能量储存到 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图甲表示某生物膜结构,a、b、c、d表示物质跨膜运输方式,图乙和图丙表示物质运输曲线,请据图回答:

(1)若图甲表示的是细胞膜,则在膜外侧还应该有的结构是糖蛋白,该模型的名称是流动镶嵌模型.
(2)若图甲表示人体成熟红细胞膜,则表示葡萄糖运输的是图甲中的a,葡萄糖的运输方式符合图乙中曲线N;表示K+运输的是图甲中c.对不同物质的运输体现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3)若某物质跨膜运输过程中,细胞内、外该物质浓度变化符合图丙,则该物质跨膜运输方式所需要的条件是载体和能量.
(4)维生素D从肠腔进入小肠上皮细胞的过程分别是图甲和图乙中的b、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为大力发展我国奶牛养殖业,科学家们对育种途径进行了大胆探索,如图甲为相关构思过程.运用细胞培养技术可以从哺乳动物的早期胚胎中获得胚胎干细胞(ES细胞),如图乙.

(1)图甲过程中所涉及的现代生物技术有核移植、胚胎移植,和胚胎分割等.早期胚胎形成胚胎1和胚胎2是其中的胚胎分割技术,如果是在囊胚期,应做到将内细胞团均等分割.
(2)目前使用的供体细胞一般都选择传代10代以内的细胞,原因是原代培养细胞传至10代左右就不容易传下去,细胞生长停滞,大部分细胞衰老死亡.
(3)在供体细胞核与受体卵母细胞结合之前,先要去掉受体卵母细胞的核的原因是为使核移植的胚胎或动物的遗传物质全部来自有重要利用价值的动物提供的体细胞.
(4)在图乙所示的培养过程中,必须用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处理内细胞团,使之分散成单个细胞.
(5)一般情况下,体外培养胚胎干细胞能否获得动物器官?不能.为什么?在体外培养条件下,ES细胞可不断增殖而不发生分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美国《科学》杂志评选出2011年10大科学突破,名为HPTN 052的艾滋病病毒(HIV) 临床研究进展被列为10大突破之首.这项研究显示,如果HIV携带者服用抗逆转录病毒药物(ARVs),那么其将HIV传染给自己伴侣的几率将减少96%.很显然,ARVs在应对HIV时,既能治疗又有预防作用.请分析同答有关问题:
(1)HIV是由蛋白质和RNA构成的.
(2)HIV的遗传物质进入宿主细胞后,在逆转录酶的催化作用下合成DNA,并与宿主基因整合进行大量复制增殖,破坏人体免疫系统.
(3)从分子水平来说,ARVs的作用机理是抑制逆转录,从而降低HIV数量或在某个被感染的人中减少其HIV的实际数量.
(4)要通过显色反应来初步鉴定HIV外壳的组成成分,常用的显色试剂及其呈现的颜色分别是双缩脲试剂、紫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回答下列关于细胞的问题
(1)细胞有着相似的基本结构,即有细胞膜、细胞质和与遗传有关的核物质.除动植物细胞的差别外,总体上看,生物界存在着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两类细胞,它们的主要区别是有无核膜包被的细胞核.
(2)在同一个由多细胞构成的生物体内,由于细胞分化,构成生物体的细胞也呈现多样性.
(3)19世纪建立的细胞学说,它的基本内容阐明了动植物都以细胞为基本单位,论证了生物界的统一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给实验用的大鼠静脉注射大量食盐水,用一定方法测定注射前后的相关数据,结果如下表.据此结果可以推测(  )
A.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B.下丘脑分泌抗利尿激素减少
C.肾小管重吸收水能力增强D.给大鼠注射的是高渗食盐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必具有叶绿体
B.能进行有氧呼吸的细胞必具有线粒体
C.能进行渗透作用的细胞必具有中央液泡
D.能合成蛋白质的细胞必具有核糖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如图是近年在某县试验成功并大范围推广的生态农业模式,有关此生态系统的叙述中错误的是(螺主要
以植物为食)(  )
A.图中位于第二营养级的生物有螺、昆虫、鸭
B.鸭和螺之间是捕食与竞争关系
C.该生态系统中鸭所同化的能量主要来自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和饲料中的化学能等
D.图中微生物通过呼吸作用分解鸭的粪便,故微生物都是分解者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