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关于细胞器的描述正确的是
①溶酶体内含有多种水解酶,正常情况下不起作用②动物、低等植物细胞都有互相垂直排列的中心粒 ③用高倍镜观察叶绿体可选用黑藻幼叶 ④所有酶、抗体、激素都在核糖体上合成 ⑤衰老细胞中的线粒体功能增强 ⑥破坏植物细胞的高尔基体,可形成双核细胞
A.①③④ | B.①⑤⑥ | C.②③⑥ | D.②④⑤ |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单选题
某人做酶相关实验时,在试管中依次加入质量分数为3%的可溶性淀粉溶液2mL,2%的新鲜植物淀粉酶溶液2mL,放入60℃左右的热水中,保温5min,然后加入质量浓度为0.1g/mL的NaOH溶液1mL,摇匀,再加入质量浓度为0.01g/mL的CuSO4溶液4滴,摇匀,试管中液体的颜色是
A.砖红色 | B.无色 | C.蓝色 | D.紫色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单选题
研究表明,癌细胞和正常分化细胞在有氧条件下产生的ATP总量没有明显差异,但癌细胞从内环境中摄取并用于细胞呼吸的葡萄糖是正常细胞的若干倍。下图是癌细胞在有氧条件下葡萄糖的部分代谢过程,下列分析中错误的是
A.图中A代表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 |
B.葡萄糖进入癌细胞后会形成五碳糖进而合成脱氧核苷酸作为DNA复制的原料 |
C.在有氧条件下,癌细胞呼吸作用的方式为需氧呼吸 |
D.若要研制药物抑制癌症患者细胞中的异常代谢途径,图中的①④不宜选为作用位点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单选题
经测定某化合物含C、H、O、N、S元素,则该化合物不可能具有的一项功能是
A.与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
B.用于基因工程获得粘性末端
C.用于精子、卵细胞的相互识别
D.携带氨基酸进入核糖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下列有关克隆技术的叙述正确的是
A.动物细胞培养时,保留接触抑制的连续细胞系获得不死性,但不致癌 |
B.由于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水稻在多次传代培养后,其细胞全能性的表达能力不变 |
C.从个体中分离出单个组织进行培养是细胞克隆最基本要求 |
D.若原生质体培养需要先对原生质体的活力进行检测,可以采用质壁分离的方法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下图表示某湖泊夏季的净初级生产量和次级生产量与水深的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曲线中随水深增加,净初级生产量下降,可能原因是光强度下降 |
B.若该生态系统长期处于C 点所示的状态,则不能长期处于稳定状态 |
C.净初级生产量用于植物的生长繁殖,A 处的植物长势最好 |
D.在自然状态下,一般净初级生产量高则次级生产量也高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单选题
已知正常的β珠蛋白基因(以βA表示)经MstⅡ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切割后可得到长度为1.15 kb和0.2 kb的两个片段(其中0.2 kb的片段通常无法检测到),异常的β珠蛋白基因(以βS表示)由于突变恰好在MstⅡ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切割点上,因而失去了该酶切位点,经MstⅡ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处理后只能形成一个1.35 kb的DNA片段,如图1;现用MstⅡ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对编号为1、2、3的三份样品进行处理,并进行DNA电泳(电泳时分子量越小扩散越快),结果如图2,则1、2、3号样品所对应个体的基因型分别是(以βA、βS表示相关的基因)
A.βSβS、βAβS、βAβA | B.βAβA、βAβS、βSβS |
C.βAβS、βSβS、βAβA | D.βAβS、βAβA、βSβS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单选题
某研究小组进行一个有关大鼠甲状腺激素调节的实验,材料与方法如下:若干大鼠按实验要求分为2组。对甲组大鼠静脉滴注一定浓度甲状腺激素溶液,乙组滴注等量的0.9% NaCl溶液,从滴注开始测定2h内大鼠的耗氧量并记录。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预计甲、乙两组大鼠平均耗氧量为甲>乙 |
B.实验时甲组应选用雌性大鼠,乙组应选用雄性大鼠 |
C.实验时每组用多只大鼠可排除因个体差异造成的误差 |
D.本实验的给药方式也可用饲喂法代替静脉注射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单选题
干细胞移植现已成为治疗糖尿病的一种临床技术。自体骨髓干细胞植入胰腺组织后可分化为胰岛样细胞,以替代损伤的胰岛B细胞,达到治疗糖尿病的目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骨髓干细胞与胰岛样细胞的基因组成不同,基因表达产物不同 |
B.骨髓干细胞与胰岛样细胞的基因组成相同,基因表达产物不同 |
C.胰腺组织微环境造成骨髓干细胞基因丢失,分化成为胰岛样细胞 |
D.胰腺组织微环境对骨髓干细胞分化无影响,分化是由基因决定的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