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6.图甲是高等动物(2N=4)细胞分裂的6个示意图;图乙表示人类生殖和发育过程中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变化曲线.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A~G中,属于有丝分裂分裂期的图象是BF,图G细胞的名称可能是次级精母细胞/次级卵母细胞/第一极体.
(2)对于高等动物而言多数情况下,不可能同时出现在同一个个体内的两个图象是AE.
(3)图乙中D~E发生的现象叫受精作用,这个过程的完成依赖于生物膜的流动性.
(4)减数分裂过程中,图乙中实现染色体数目减半的时间段是AB,基因重组发生在图乙中的时间段是AB,E~F段表示的细胞分裂方式的意义是保持遗传性状的稳定性.
(5)请在丙坐标系中画出图乙A~D段DNA的变化曲线,并在横轴上标注A-D的位置.

分析 分析细胞分裂图:A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B细胞中存在同源染色体,而且着丝点分裂,处于有丝分裂的后期;C细胞表示原始生殖细胞和体细胞;E细胞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F细胞中存在同源染色体,而且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的中期;G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而且染色体散乱排列在细胞中,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
分析曲线图:图乙中A-D表示减数分裂,D-E表示受精作用,E-F表示有丝分裂.

解答 解:(l)图甲A~G 中,其中属于有丝分裂分裂期的图象是B(有丝分裂的后期)、F(有丝分裂中期);图G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称为次级精母细胞或次级卵母细胞或第一极体.
(2)A细胞的细胞质不均等分裂,表示初级卵母细胞,而E细胞质分裂均匀,表示初级精母细胞,两者不可能在同一个个体内进行.
(3)图乙中D~E发生的现象叫受精作用,这个过程的完成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
(4)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的原因是同源染色体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即AB段;基因重组包括自由组合和交叉互换两类,前者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后者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四分体(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即图乙中的时间段是AB段;E~F段前后代染色体数目不变,这说明有丝分裂能保持遗传性状的稳定性.
(5)图乙中A~D段表示减数分裂过程,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上含有2个DNA,则DNA含量为92,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时染色体数目减半,减数第二次分裂结束再减半,图象如下图:

故答案为:
(1)BF    次级精母细胞/次级卵母细胞/第一极体
(2)AE                   
(3)受精作用       生物膜的流动性
(4)AB     AB       保持遗传性状的稳定性
(5)减数分裂核DNA含量变化曲线

点评 本题结合细胞分裂图和曲线图,考查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和数目变化规律,能正确分析题图,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在下列关于细胞基本共性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①均具有磷脂双分子层与蛋白质构成的膜结构    ②ATP是所有细胞可直接利用的能源物质
③都具有核糖体作为蛋白质合成的“机器”④遗传物质都是脱氧核糖核酸
⑤所有生物的新陈代谢都是以细胞为单位进行的   ⑥共用一套遗传密码.
A.只有①②③B.只有①④⑤C.只有①②③⑤⑥D.①②③④⑤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下图1为绿色植物紧密联系的两个生理过程(甲和乙);图2为该植物在盛夏一昼夜中吸收和释放二氧化碳的情况,其中S1、S2、S3分别表示曲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图3表示该植物在适宜的光照、CO2浓度环境中,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净光合作用速率和呼吸作用速率曲线.请据图回答:

(1)图1中过程甲表示光合作用.过程乙的完成,需首先经过糖酵解过程将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再经过三羧酸循环过程将丙酮酸彻底氧化分解释放能量.
(2)图2中曲线ab段上升的原因是温度降低,呼吸作用减弱,e点进行的生理过程可用图1中的甲和乙(甲/乙)过程表示,e点凹陷的原因是图1中的①(用数字标号表示)过程减弱.
(3)如图2所示,已知该植物能正常生长,则一昼夜该植物有机物的积累总量为S2─S1─S3(用S1、S2、S3的数学关系来表示),该植物一昼夜中有机物积累量最多的时刻是曲线上f点对应的时间.
(4)图3中45℃时叶肉细胞中产生还原性氢的细胞结构是叶绿体、线粒体、细胞质基质.
(5)图3中,植物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光合速率最大值(用单位时间内有机物的合成量表示)8.8(8.5-9)(单位),当温度达到55摄氏度时,光合作用有关的酶的活动降为0.
(6)如果该植物每周合成的葡萄糖总量为1.35mol,消耗0.35mol葡萄糖.则不考虑厌氧呼吸的情况下,该植物每周净释放氧气192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以“出芽”方式相互转换的膜结构是(  )
A.核膜与内质网膜B.线粒体膜与细胞膜
C.内质网膜与高尔基体膜D.内质网膜与细胞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如图的分子结构为某种核苷酸,已知分子结构式的右上角部分为腺嘌呤碱基.请仔细观察分析后回答下列问题:
(1)该核苷酸的生物学名称为核糖核苷酸.
(2)该核苷酸是构成哪一类核酸的基本原料?核糖核酸.
(3)由该核苷酸构成的核酸含有几种碱基: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下列关于真核细胞中生物膜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真核细胞细胞膜的基本结构和成分与原核细胞相同
B.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的膜都参与蛋白质的合成与运输
C.细胞膜上的各种蛋白质都与细胞间信息交流有关
D.线粒体内膜上只分布着合成ATP的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人体白细胞能吞噬入侵的细菌,在白细胞中与消化细菌有密切关系的细胞器为(  )
A.溶酶体B.核糖体C.液泡D.中心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某一蛋白质由4条肽链组成,共含有109个肽键,假设氨基酸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100,则此蛋白质分子中至少含有-NH2和-COOH个数及质量分数分别为(  )
A.105个,105个,10900B.4个,4个,8538
C.4个,4个,9338D.1个,1个,8538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2017学年河北冀州中学高二上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二(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由于轻微创伤使小腿某处皮下青紫并且局部水肿,对这一现象的合理解释是

A.毛细血管破裂,部分血液外流,使局部组织液渗透压增高

B.毛细血管破裂,使淋巴液外渗,使局部组织液回渗到血管

C.毛细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使局部组织液减少

D.毛细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加,使局部组织液含量减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