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研究人员将含15N﹣DNA的大肠杆菌转移到14NH4Cl培养液中,繁殖一代后提取子代大肠杆菌的DNA(F1DNA),将F1DNA热变性处理后进行密度梯度离心,离心管中出现的两个条带分别对应图中的两个峰.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热变性处理导致F1DNA分子中的磷酸二酯键断裂
B.F1DNA中的两条链分别是15N﹣DNA单链,14N﹣DNA单链
C.14NH4Cl培养液的氮可被大肠杆菌用来合成四种脱氧核苷酸
D.未进行热变性处理的F1DNA密度梯度离心后在离心管中只出现一个条带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表为四种不同生物的比较结果,正确的是
序号 | 生物 | 细胞壁 | 光合作用 | 染色质 |
① | 蓝藻细胞 | 有 | 有 | 有 |
② | 洋葱根尖细胞 | 有 | 无 | 有 |
③ | HIV病毒 | 无 | 无 | 有 |
④ | 蛙受精卵 | 无 | 无 | 有 |
A. ②③ B. ①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一段朽木,上面长满了苔藓、地衣,朽木凹处堆积的雨水中还生活着孑孓、水蚤等,树洞中还有老鼠、蜘蛛等生物。下列与这段朽木的生命系统层次水平相当的是( )
A. 一块稻田里的全部害虫 B. 一个池塘中的全部鲤鱼
C. 一片松林中的全部生物 D. 一间充满生机的温室大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2007年5月,在无锡太湖蓝藻水华引起了自来水危机事件,进一步凸显我国湖泊富营养化的严峻局面.科学家从分析太湖富营养化发生、发展,蓝藻水华爆发的原因和机制入手,提出湖泊富营养化治理和蓝藻水华控制的途径和措施.
(1)从生态系统的成分上看,蓝藻属于 , 水华主要是因为蓝藻数量过多,导致的一系列的生态危机.分析蓝藻大爆发的原因主要是 .
(2)为了研究太湖中鲌鱼和鲚鱼渔获量的变化,进行了数据的调查统计(如图).
①由图可知,在1995年的水华之后,太湖中鲌鱼的捕获量 , 说明此时湖中鲌鱼的数量 .
②1995年后,太湖中鲚鱼的数量 , 请推测鲌鱼和鲚鱼的关系应该是 . 鲚鱼数量的变化,最终导致以蓝藻等为食的浮游动物数量 , 这也是导致蓝藻数量未得到有效控制的原因之一.请将本题中各生物之间的关系用一条食物链表示出来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关于生物体中物质组成及其变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维生素D属于磷脂
B. 病毒核酸彻底水解的产物有4种
C. 大肠杆菌细胞内有DNA和RNA两种核酸,其中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D. 病毒衣壳蛋白的合成也需要核糖体的参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为基因型AABb的某动物进行细胞分裂的示意图,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 此动物体细胞内最多含有四个染色体组
B. 此细胞一定是次级精母细胞或次级卵母细胞
C. 此细胞有可能形成两种精子或一种卵细胞
D. 此细胞中基因a是由基因A经突变产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据图回答:
(1)图解表示了一个的组成及各成分间的关系.阳光是 .
(2)图中含能量最多的生物类群;含能量最少的生物类群是 .
(3)若单位时间内,绿色植物固定了10 5 kJ的能量,能量在各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是15%,且一个营养级流向下一个营养级各种群的能量是相等的,则螳螂可获得能量;蛇可获得能量.
(4)若螳螂全部迁走,则黄雀的数量将会原因是 .
(5)动植物尸体是图中的通过和这两种方式分解的,因而该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中起着重要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小黑麦由小麦和黑麦杂交育成,其中六倍体小黑麦(AABBRR,6N=42)由硬粒小麦(AABB,4N=28)与二倍体黑麦(RR,2N=14)杂交育成.
(1)由于小麦和黑麦两种植物之间存在 , 理论上杂交得到的F1应高度不孕,其主要原因是F1减数分裂过程中 , 不能形成正常的配子.
(2)培育小黑麦的过程首先是小麦和黑麦杂交得到F1 , 再用秋水仙素处理F1的 , 使染色体加倍.此育种过程依据的遗传学原理是 , 秋水仙素的作用是 .
(3)在北方某地越冬种植“中饲 232”品系的小黑麦,第二年春天发现全部冻死,为解决小黑麦的越冬问题,有人用“中饲 232”小黑麦做母本,与能在当地越冬的一种黑麦(RR,2N=14)进行杂交,培育能在本地越冬的新品种. ①取“中饲 232”小黑麦的根尖,经解离、漂洗,用染色后,通过观察细胞中的 , 确定“中饲 232”为六倍体小黑麦.
②取F1花药进行染色,观察花粉母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细胞,发现细胞中的染色体状态如图所示.从理论上分析,状态Ⅰ和状态Ⅱ的染色体数目应依次为条、对.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