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下列关于细胞结构和功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A.胆固醇存在于脂双层的内部,使得质膜有一定的流动性,又比较坚实
B.ATP和NADPH在叶绿体中随水的分解而产生,ATP和[H]在线粒体中随水的生成而产生
C.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发生在叶绿体中,化学能转变成光能发生在线粒体中
D.核仁与核糖体的形成密切相关,没有核仁的细胞无法形成核糖体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某种遗传病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男患者与女患者结婚,其女儿均正常
B. 男患者与正常女子结婚,其子女均正常
C. 女患者与正常男子结婚,儿子均正常、女儿患病
D. 正常男女结婚,子女均正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表为测定的人体细胞外液(表中没列出淋巴的测定数据)与细胞内液的部分物质含量的数据,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Na+ | K+ | Ca2+ | Mg2+ | Cl- | 有机酸 | 蛋白质 | ||
① | ② | 142 | 5 | 2.5 | 1.5 | 103.3 | 6.0 | 16.0 |
③ | 147 | 4 | 1.25 | 1.0 | 114.0 | 7.5 | 1.0 | |
④ | 10 | 140 | 2.5 | 10.35 | 25 | - | 47 |
A. ④属于细胞内液,因为其含有较多的蛋白质、K+等
B. ②属于血浆,③属于组织液,②的蛋白质含量减少将导致③增多
C. 肝细胞中的CO2从产生场所扩散到②至少需穿过6层磷脂分子层
D. ③与④的成分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炭疽杆菌能引起人畜患炭疽病.对炭疽病疑似患者,可通过甲图所示鉴定炭疽杆菌的实验进行确诊.下表是培养炭疽杆菌的某培养基成分,其中实验组中的噬菌体能特异性地侵染炭疽杆菌.
蛋白胨 | 10g |
牛肉粉 | 3g |
氯化钠 | 5g |
脱纤维羊血 | 50mL |
琼脂 | 15g |
蒸馏水 | 1000mL |
(1)据表分析“某培养基”属于(多选)
①固体培养基
②液体培养基
③通用培养基
④选择培养基
(2)若要从炭疽病疑似患者体内分离炭疽杆菌,可将患者皮肤脓胞渗出物稀释后滴于培养基表面,用无菌玻璃刮铲涂匀,该接种方法称为 . 乙图所示的四种菌落分布图,由该接种方法得到的是(多选)
(3)制备甲图中的液体培养基时需采取方法灭菌,目的是 . 接种可疑菌后,经35℃培养24小时,液体培养基变浑浊,原因是 .
(4)甲图中,对照组试管中应加入后与实验组同时培养.6小时后,若实验组液体培养基的浑浊度比对照组(高/低),则可明确疑似患者被炭疽杆菌感染;反之则排除.此实验依据的原理是 .
(5)对排除的疑似患者及易感人群,可采取的最有效的预防措施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不属于过敏反应特点的是
A. 一般不会引起组织严重损伤 B. 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
C. 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性差异 D. 由机体初次接受过敏原刺激引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经测定某化合物含C、H、O、N、S,下列哪项最不可能是它的功能( )
A. 携带氨基酸进入核糖体 B. 与抗原物质发生特异性结合
C. 细胞膜上运载葡萄糖的载体蛋白 D. 催化细胞内化学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真核细胞中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
(1)科学家克里克提出的中心法则包括图中(填大写字母)所示的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B过程需要的原料是 .
(2)在过程A中如果出现了DNA若干个碱基对的增添从而导致生物性状改变,这种DNA的变化称为 , 这种变化有可能不会导致生物性状的改变,原因是;
(3)D过程表示tRNA运输氨基酸参与翻译,已知甲硫氨酸和酪氨酸的密码子分别是AUG、UAC,某tRNA上的反密码子是AUG,则该tRNA所携带的氨基酸是 .
(4)B过程不可能发生在__________ .
A.神经细胞
B.肝细胞
C.狗的成熟的红细胞
D.脂肪细胞
(5)如果构成图中④的单体有m个,如考虑终止密码子,则编码④的基因长度至少有对碱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为突触结构,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
①图示的结构包括3个神经元,含有3个突触
②如果B受刺激,C会兴奋;如果A,B同时受刺激,C不会兴奋,则A释放的是抑制性递质
③递质可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受体”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④A,B一定是轴突,C可能是树突
A.①②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