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5.下丘脑是人体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枢纽,其与垂体有两种功能联系方式:一种是体液联系.构成下丘脑一腺垂体系统;一种是神经联系,构成下丘脑一神经垂体系统,C、D表示联系方式.据图回答相关问题:
(1)当下丘脑某些神经细胞接受血糖浓度升高的刺激后,会产生兴奋且作用于胰岛B细胞,使其分泌胰岛素,此过程中胰岛属于该反射弧组成环节中的效应器;当血糖浓度降低到一定程度时,反过来会使该胰岛细胞的活动减弱,这一调节方式称为反馈调节.
(2)当人体受到寒冷刺激时,会产生相应神经冲动传到下丘脑,下丘脑就会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 激素经图中D(填字母)运输到垂体,促使垂体分泌激素,最终使机体产热增加.
(3)当人体缺水时,血浆渗透压会升高,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使其合成抗利尿激素增加,经图中的C(填字母)运输到垂体,再由它释放,随体液或血液运输到肾小管和集合管细胞(靶器官、靶细胞),促进其重吸收水分.

分析 1、血糖的升高会刺激下丘脑的感受器进而通过神经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但同时血糖的升高也会直接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其为神经-体液调节.
血糖降低,刺激下丘脑和胰岛B细胞,而下丘脑也会通过神经刺激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胰高血糖素会促进储能物质向血糖的转化,进而提高血糖.
2、体温调节是指温度感受器接受体内、外环境温度的刺激,通过体温调节中枢的活动,相应地引起内分泌腺、骨骼肌、皮肤血管和汗腺等组织器官活动的改变,从而调整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使体温保持在相对恒定的水平.
3、人体缺水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由下丘脑合成分泌、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多,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

解答 解析:(1)从“下丘脑某些神经细胞接受血糖浓度升高的刺激后,会产生兴奋且作用于胰岛B细胞,使其分泌胰岛素”,可知“胰岛B细胞”相当于效应器,对血糖浓度升高这种刺激做出相应(使血糖浓度降低)的反应.从“当血糖浓度降低到一定程度时,反过来会使该胰岛细胞的活动减弱”,可知:在这一过程中调节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过程的工作,故属于反馈调节;
(2)下丘脑主要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抗利尿激素等,从“人体受到寒冷刺激和最终使机体产热增加”,可知参与调节的激素应是甲状腺激素,相应的下丘脑分泌的就应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由下丘脑分泌,作用于垂体细胞,从图中可以看出D细胞符合;
(3)抗利尿激素是下丘脑分泌垂体释放的,从图中可以看出C细胞符合,因C细胞属于下丘脑细胞,但其轴突延伸到垂体,故其分泌的物质可以在垂体的位置释放出来的.激素调节属于体液调节,故要随体液或血液(循环)运输到靶器官、靶细胞,从“促进其重吸收水分”,可知具体应为肾小管和集合管.
故答案为:
(1)效应器(负)反馈
(2)促甲状腺激素释放(写“TRH”不得分) D
(3)C     体液或血液(循环)肾小管和集合管细胞(靶器官、靶细胞)

点评 本题能过下丘脑和垂体考查水平衡调节和体温调节过程,主要考查对水平衡和体温调节的知识记忆.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纯合个体(独立遗传)杂交得到F1,F1自交得到F2,F2代中重组类型所占的比例为(  )
A.$\frac{5}{8}$B.$\frac{3}{8}$C.$\frac{1}{4}$D.$\frac{5}{8}$ 或$\frac{3}{8}$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多选题

6.如图为人体部分细胞的生命历程示意图,图中①~⑩为不同的细胞,a~f表示细胞所进行的生理过程.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④⑤⑥⑦的核基因相同,细胞内的蛋白质种类和数量不相同
B.d过程的细胞内染色质收缩,细胞核体积增大
C.e过程的细胞遗传物质不变且细胞能无限增殖
D.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死亡通过f过程完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如图是胰腺组织局部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ABC三者共同构成了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这个液体环境称为内环境.
(2)正常情况下,图中D(填字母)中的CO2浓度最高.
(3)一般情况下,B液与A液成分上的主要区别是A中蛋白质含量较少.
(4)CO2不从毛细血管进入胰腺组织细胞的原因是毛细血管内的CO2浓度低于胰腺组织细胞中的CO2浓度.
(5)该胰腺组织能产生胰蛋白酶和胰岛素;这两种物质哪种可以进入血浆胰岛素.
(6)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血浆中蛋白质含量降低,会引起图中(A)组织液增多,其结果是将会引起组织水肿.
(7)某人喝入大量的食醋后不会引起内环境pH明显下降,原因是图中血浆内存在着缓冲物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所指的物质是指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化学元素
B.所说的生态系统是指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
C.所说的循环是指物质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反复出现、循环流动
D.物质在循环过程中不断递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为研究赤霉素(GA)和脱落酸(ABA)在植物正常生长和盐碱、干旱等逆境条件下生长所起的调控作用,研究者向野生型拟南芥中转入基因E可使其细胞中GA含量降低(突变体),结果如图.
(1)赤霉素(GA)和脱落酸(ABA)均为植物激素.它们是由植物体内产生,从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对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将基因E导入野生型拟南芥的细胞中,该基因是否整合到染色体(核DNA)上是获得稳定遗传的突变体的关键.
(2)由图1可知,一定浓度的盐溶液处理和干旱处理后,突变体拟南芥的存活率更高,由此可知,GA含量低更有利于拟南芥在逆境中生长发育.若想确定突变体植株的耐盐和抗干旱的能力与基因E有关,可利用DNA分子杂交技术进行检测,以确认目的基因的插入位置.
(3)研究者发现,成熟种子中高含量的ABA使种子休眠;萌发的种子释放大量GA会降解ABA,同时GA能抑制ABA的作用,促进种子萌发,由此可知GA和ABA在调控种子萌发和休眠这一生理效应中的作用相互拮抗(相反).由图2可知,野生型拟南芥对ABA的敏感性低于(填“高于”或“低于”)突变体拟南芥,其原因是与野生型相比,突变体拟南芥中GA和ABA的含量分别是GA含量低,ABA含量高.
(4)综合上述结果可推测,GA含量与拟南芥抵抗逆境生存能力有关,GA还可通过影响细胞中的ABA信号途径调控植株生长状态,所以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中,各种植物激素并不是孤立起作用,而是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回答下列有关生物工程的问题.
研究发现,转基因抗虫植物能杀死昆虫的原理是该基因控制合成的蛋白质被昆虫食用后,在消化道中被蛋白酶水解后产生具有毒性的活性肽,与昆虫细胞上的受体结合,使渗透压失衡,导致昆虫死亡.下图表示利用细菌中抗虫基因获取抗虫玉米的部分过程.其中①-⑧表示操作流程,a、b表示分子,c-e表示培养过程,其中d过程表示细菌与玉米细胞混合培养.(括号内填编号,横线上填字母或文字)
 
(1)在图示的过程中,涉及到的生物技术包括A、C(多选).
A.基因工程   B.植物细胞融合技术
C.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D.核移植技术
(2)在图示过程中,需要用到限制酶的是流程[①②];导入目的基因的步骤是流程[④⑥].
(3)在流程⑤中,细菌不断分裂产生更多细菌,该步骤的主要目的是扩增目的基因.
(4)在图示过程中,涉及脱分化和再分化的是流程[⑦],脱分化和再分化培养基的本质差异是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浓度比值.
(5)判断该基因工程成功的依据是A、C(多选)
A.玉米细胞产生了抗虫蛋白     B.玉米细胞中有了抗虫基因
C.玉米植株表现出抗虫性状     D.玉米细胞中有了细菌
(6)结合题意,分析美国批准种植该转基因抗虫玉米的生物学原理:该毒蛋白水解后的有毒性的活性肽,必须与受体结合才能起作用,人体肠道细胞没有该受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一对夫妇基因型均是AaBb(两对基因独立遗传).图(1)为其一种细胞分裂方式的DNA含量变化曲线图,图(2)为该夫妇产生一对双胞胎后代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基因A与a、基因B与b的分离,A与B(或b)、a与b(或B)随机组合发生在图(1)中的D时期
B.甲胎儿基因型为AaBb的概率为$\frac{1}{4}$
C.若该女士在A时期某一DNA分子复制出现差错,则胎儿甲和乙均出现突变性状
D.该女士在此次生殖过程中,至少有两个卵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如图表示下丘脑、垂体、甲状腺及它们分泌的激素之间的关系,其中①②③表示相关腺体分泌的激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③作用的靶器官只有下丘脑和垂体
B.受到寒冷刺激时,图中①含量的增加早于②③
C.用③饲喂正常动物,将引起①②的分泌量均减少
D.物质②与甲状腺细胞的细胞膜表面的糖蛋白结合,反映出细胞膜能进行信息交流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