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1、血糖的升高会刺激下丘脑的感受器进而通过神经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但同时血糖的升高也会直接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其为神经-体液调节.
血糖降低,刺激下丘脑和胰岛B细胞,而下丘脑也会通过神经刺激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胰高血糖素会促进储能物质向血糖的转化,进而提高血糖.
2、体温调节是指温度感受器接受体内、外环境温度的刺激,通过体温调节中枢的活动,相应地引起内分泌腺、骨骼肌、皮肤血管和汗腺等组织器官活动的改变,从而调整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使体温保持在相对恒定的水平.
3、人体缺水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由下丘脑合成分泌、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多,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
解答 解析:(1)从“下丘脑某些神经细胞接受血糖浓度升高的刺激后,会产生兴奋且作用于胰岛B细胞,使其分泌胰岛素”,可知“胰岛B细胞”相当于效应器,对血糖浓度升高这种刺激做出相应(使血糖浓度降低)的反应.从“当血糖浓度降低到一定程度时,反过来会使该胰岛细胞的活动减弱”,可知:在这一过程中调节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过程的工作,故属于反馈调节;
(2)下丘脑主要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抗利尿激素等,从“人体受到寒冷刺激和最终使机体产热增加”,可知参与调节的激素应是甲状腺激素,相应的下丘脑分泌的就应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由下丘脑分泌,作用于垂体细胞,从图中可以看出D细胞符合;
(3)抗利尿激素是下丘脑分泌垂体释放的,从图中可以看出C细胞符合,因C细胞属于下丘脑细胞,但其轴突延伸到垂体,故其分泌的物质可以在垂体的位置释放出来的.激素调节属于体液调节,故要随体液或血液(循环)运输到靶器官、靶细胞,从“促进其重吸收水分”,可知具体应为肾小管和集合管.
故答案为:
(1)效应器(负)反馈
(2)促甲状腺激素释放(写“TRH”不得分) D
(3)C 体液或血液(循环)肾小管和集合管细胞(靶器官、靶细胞)
点评 本题能过下丘脑和垂体考查水平衡调节和体温调节过程,主要考查对水平衡和体温调节的知识记忆.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frac{5}{8}$ | B. | $\frac{3}{8}$ | C. | $\frac{1}{4}$ | D. | $\frac{5}{8}$ 或$\frac{3}{8}$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多选题
A. | ④⑤⑥⑦的核基因相同,细胞内的蛋白质种类和数量不相同 | |
B. | d过程的细胞内染色质收缩,细胞核体积增大 | |
C. | e过程的细胞遗传物质不变且细胞能无限增殖 | |
D. | 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死亡通过f过程完成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所指的物质是指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化学元素 | |
B. | 所说的生态系统是指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 | |
C. | 所说的循环是指物质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反复出现、循环流动 | |
D. | 物质在循环过程中不断递减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基因A与a、基因B与b的分离,A与B(或b)、a与b(或B)随机组合发生在图(1)中的D时期 | |
B. | 甲胎儿基因型为AaBb的概率为$\frac{1}{4}$ | |
C. | 若该女士在A时期某一DNA分子复制出现差错,则胎儿甲和乙均出现突变性状 | |
D. | 该女士在此次生殖过程中,至少有两个卵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③作用的靶器官只有下丘脑和垂体 | |
B. | 受到寒冷刺激时,图中①含量的增加早于②③ | |
C. | 用③饲喂正常动物,将引起①②的分泌量均减少 | |
D. | 物质②与甲状腺细胞的细胞膜表面的糖蛋白结合,反映出细胞膜能进行信息交流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