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如图表示一个由三条多肽链形成的蛋白质分子,共含271个氨基酸,图中每条虚线表示由两个R基中的巯基(SH)脱氢形成一个二硫键(SS)。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组成该分子的氨基酸最多有8

B.氨基酸合成该分子后相对分子质量减少了4824

C.该分子至少含有3个游离的氨基

D.该物质遇到斐林试剂会发生紫色反应

 

C

【解析】

试题分析:组成该分子的氨基酸最多有20种,故A错。氨基酸合成该分子后相对分子质量减少了:失去的水分子量=18×(271-3+形成3个二硫键失去的分子量=3×2=6,故失去的分子量为4824+6=4830,故B错。每条肽链至少一端含1个游离氨基,另一端含1个游离羧基,故C正确。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呈紫色,故D错。

考点:本题考查蛋白质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湖北黄石高一上期期末考试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关于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的自然更新以及被病原体感染细胞的清除均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

B.受精卵全能性最高,含有生物体全部种类的蛋白质

C.衰老细胞的细胞膜通透性增大,物质运输能力增强

D.癌变的细胞内呼吸速率降低,细胞核体积增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湖北武汉二中高一上期期中考试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按如图所示安装渗透作用装置,将半透膜袋缚于玻璃管下端,半透膜袋内部装有50 mL质量浓度为0.3 g/mL的蔗糖溶液。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若换用较大表面积的半透膜,达到平衡所用时间会缩短

B.若将质量浓度为0.3 g/mL的蔗糖溶液换为质量浓度为0.5 g/mL的,玻璃管内的液面高度会增加

C.达到平衡后,向烧杯中加适量清水,玻璃管中的液面也会上升

D.将玻璃管及缚于其上的半透明膜袋适当向上提长一段,玻璃管内的液面位置相对于上端管口的位置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湖北武汉二中高一上期期中考试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把蚕豆植株放在湿润的空气中照光一段时间后,取蚕豆叶下表皮制作临时装片,先在清水中观察,然后用质量浓度为0.3 g/mL的蔗糖溶液取代清水,继续观察,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对此现象的推断最合理的是(  )

A.清水中的保卫细胞失水导致气孔开放

B.蔗糖进入保卫细胞后,细胞吸水导致气孔关闭

C.清水中的保卫细胞很快出现质壁分离并自动复原

D.蔗糖溶液中的保卫细胞失水导致气孔关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湖北武汉二中高一上期期中考试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如图是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①~③表示构成细胞膜的物质。下列关于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a过程与膜内外物质的浓度无关

B.b可表示细胞分泌胰岛素的过程

C.①与细胞间识别和免疫密切相关

D.②和③构成了细胞膜的基本骨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湖北孝感高级中学高一上期期末考试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11分)取甲、乙两支洁净的试管,分别注入3mL淀粉糊,然后在甲试管中注入2mL新鲜的小麦淀粉酶滤液,在乙试管中注入2mL清水。振荡两支试管,将其下半部浸在35℃左右的温水中,约5min,然后同时取出两试管,分别滴入1滴碘液。如图所示,请回答:

1)两试管中的现象:甲 ,乙

2)该实验证明了酶的 作用,酶之所以具有这样的作用是因为

3)实验过程为什么要恒温35℃

4)像甲、乙试管除了一个因素以外,其余因素都保持不变的实验称为 实验

5)若要验证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可设计试管丙,丙试管中的成分应和 (填“甲”或“乙”)试管内相同,并将该管放入 中,该试管内颜色变化是

6)若验证pH对酶活性的影响,可另设计试管丁和甲对比,丁试管内应先后加入 。(填写代号,注意顺序,2分)。

A.等量的鸡蛋清 B.新鲜小麦淀粉酶滤液2mL

C.适量的硝酸钾溶液D.3mL淀粉糊

E.适量的NaOHHCl F.一滴碘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湖北孝感高级中学高一上期期末考试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将某植物细胞分为两组,分别浸于浓度1M的()蔗糖溶液与()尿素溶液中,然后每5分钟用显微镜观察,并测量原生质体(去掉细胞壁的植物细胞)的相对表面积,其结果如图所示。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实验开始后20分钟,()和()两组的细胞均发生质壁分离

B.实验开始后30分钟,()的细胞中必含蔗糖

C.实验开始后30分钟,()的细胞中必含尿素

D.此图显示尿素可通过细胞膜,而蔗糖却不能通过细胞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湖北孝感高级中学高一上期期末考试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为测量植物细胞膜的透性,以胡萝卜(液泡中含有花青素)为材料进行下列实验:将不同切片放在不同温度的蒸馏水中处理1 min取出,再分别放在清水中浸泡1 h而获得不同的切片浸出物溶液,通过测量这些溶液的吸光度计算浸出物溶液的花青素含量,结果如图所示。对这个实验方案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缺乏对照组实验

B.缺乏对等量原则的描述

C.所选择的测量指标不能反映浸出物溶液中花青素的含量

D.实验目的是测量浸泡时间对植物细胞膜的透性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湖北三校高一上期期末联考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有氧呼吸全过程的物质变化可分为三个阶段:①C6H12O6→丙酮酸+[H];②丙酮酸+H2OCO2+[H];③[H]+O2H2O。下列与此相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第③阶段反应极易进行,无需酶的催化

B.第②阶段无ATP生成,第③阶段形成较多的ATP

C.第①②阶段能为其他化合物的合成提供原料

D.第①阶段与无氧呼吸的第①阶段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