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玉米做杂交实验,在人工传粉前后,一定不需套袋的个体及时期是( )。
A.母本、受粉前 B.母本、受粉后
C.父本、传粉前 D.父本、传粉后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推荐】2014-2015学年四川省高三上学期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每空1分,共10分)螺旋藻是一种多细胞蓝藻,其蛋白质含量高,营养丰富均衡,被称为“人类明天最理想的保健食品”。
(1)与多数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不同,在螺旋藻的液体培养基中可以不添加 类营养物质。
(2)目前,基因工程改良螺旋藻尚存在困难,原因之一是其基因图谱未完全构建,螺旋藻的基因主要存在于 (细胞结构)中;原因之二是没有合适的工具酶,即限制酶和 。
(3)在用凝胶色谱法分离纯化螺旋藻中的某些蛋白质时,其原理是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分离蛋白质。右图是用凝胶色谱法分离藻蓝蛋白粗品的洗脱曲线(横轴表示将某成分洗脱出来所需的洗脱液体积,纵轴表示该组分在某光下的吸收光度值)。实验中常用到的洗脱液是 ,分析曲线可得,分离得到的这5种蛋白质中,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是 (序号)。
(4)螺旋藻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提取螺旋藻中的胡萝卜素的实验流程如下图:
在干燥过程中,应控制好温度和 ,防止胡萝卜素分解。在萃取时,应选择与水 (混溶/不混溶)的萃取剂,应该避免明火加热而采用 。在浓缩前需要进行 。实验提取到的胡萝卜素粗品可以通过 进行鉴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4-2015学年新疆乌鲁木齐地区高三第二次诊断性测验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关于细胞分化、衰老、凋亡、癌变的叙述,错误的是
A.成熟植物细胞经组织培养形成植株的过程中发生了细胞分化
B.对于蓝藻来说,细胞的衰老就是个体的衰老
C.人体内癌变细胞的清除,一般可以通过细胞凋亡来完成
D.细胞凋亡不受基因控制,对机体的发育是不利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4-2015学年山东省高考模拟冲刺卷(二)理综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PM2.5是粒径小于2.5um(相当于细菌大小)的颗粒物,被认为是造成雾霾天气的“元凶”。PM2.5进入人体后,会被吞噬细胞吞噬,同时导致生物膜通透性改变,引起细胞死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吞噬细胞吞噬PM2.5,属于人体免疫的第三道防线
B.吞噬细胞因不含分解PM2.5的酶,最终导致细胞死亡
C.PM2.5可携带病菌进入人体,导致机体出现炎症反应
D.PM2.5引起细胞死亡的原因可能与溶酶体水解酶的释放有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4-2015学年广东省高三11月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仔细观察下面四幅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图甲中共有8种核苷酸
B.组成人体的化合物乙的R基团有20种
C.组成丙化合物的单糖是脱氧核糖
D.在松鼠体细胞内检测到的化合物丁很可能是蔗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4-2015学年广东省高三9月月考理综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表示生物体内的部分物质代谢示意图.对这一图解的解释正确的是
A.在人体内,胰高血糖素与肾上腺素能促进①、②过程
B.在人的细胞质基质中含有③、⑤过程所需的酶
C.在酵母菌体内.当④过程加强时,⑥过程会减弱
D.在生物细胞内发生的④过程不需要H20作反应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4-2015学年广东省高三9月月考理综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生物大分子包括蛋白质、核酸、多糖等。下列中不能用于检测生物大分子的试剂是
A.双缩脲试剂 B.甲基绿
C.碘液 D.斐林试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4-2015学年山西大学附属中学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某实验室做了下图所示的实验研究。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过程④产生的单抗,不需细胞膜上载体蛋白的协助就能释放到细胞外
B.与纤维母细胞相比,过程①形成的诱导干细胞的全能性较低
C.过程②是诱导干细胞的结构和遗传物质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D.每个Y细胞只产生一种抗体,故过程③不需用选择性培养基进行筛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4-2015学年山西大学附属中学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关于细胞工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电刺激可诱导植物原生质体融合或动物细胞融合
B.去除植物细胞的细胞壁和将动物组织分散成单个细胞均需酶处理
C.小鼠骨髓瘤细胞和经抗原免疫小鼠的B淋巴细胞融合可制备单克隆抗体
D.某种植物甲、乙两品种的体细胞杂种与甲、乙两品种杂交后代的染色体数目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