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5.假定在30℃和适当的CO2浓度条件下,将某植物的叶片在不同光照强度下处理,测定其光合作用速率,结果如下表.
光照强度(千勒克司)01.02.03.04.05.06.07.08.09.0
CO2变化量(㎎/100cm2叶•小时)-4-202468101212
表中正值表示CO2的吸收量,负值表示CO2的释放量.
(1)将该植物叶片置于8千勒克司光照下10小时,黑暗中14小时,则每100cm2叶片共吸收的CO2量是64mg.
(2)将该植物叶片处以35℃以上不同的温度条件下,测定其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速率.

图一为真正光合作用速率,图二在黑暗条件下测定.另有对照实验,在30℃条件下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速率以每一温度下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速率,与30℃时的数据比较所得的百分率表达.研究结果如图所示.该植物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开始受抑制的温度分别是40℃、50℃.该植物受热致死的临界温度是52℃左右.你应用的实验依据是在这一温度呼吸作用速率降至零,显示细胞死亡.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光合作用的知识.
1、光合速率:光合作用固定二氧化碳的速率.即单位时间单位叶面积的二氧化碳固定(或氧气释放)量.也称光合强度.净光合作用=总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消耗
2、影响光合速率的条件:光照强度、温度和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
(1)光强度:光合速率随光强度的增加而增加,但在强度达到全日照之前,光合作用已达到光饱和点时的速率,即光强度再增加光合速率也不会增加.
(2)温度:光合作用是化学反应,其速率应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快.但光合作用整套机构却对温度比较敏感,温度高则酶的活性减弱或丧失,所以光合作用有一个最适温度.
(3)二氧化碳浓度: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会使光合速率加快.光照强度、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是综合性的.

解答 解:(1)求一天中每100cm2叶片产生的葡萄糖有多少转化为淀粉,表示净光合作用量.一天中的净光合产量=白天的净光合作用量-黑暗的呼吸消耗量=12×10-4×14=64mgCO2
(2)分析图一、二可知,呼吸作用速率在40℃开始下降,光合作用在50℃开始下降,所以该植物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开始受抑制的温度分别是 40℃、50℃.  图中52℃时呼吸作用速率降至零,显示细胞死亡,该植物受热致死的临界温度是52℃左右.
故答案为:
(1)64
(2)40     50    52                       在这一温度呼吸作用速率降至零,显示细胞死亡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析图能力,实验分析能力和作图能力.光合作用需要光照,没有光照就没有光合作用.呼吸作用不需要光照,在有光和无光的时候都能进行.在实验设计时要注意两个原则: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在实验中还要保证无光变量相同且适宜,要减少无关变量的干扰.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是考核的重点和难点,要深刻理解它们的联系与区别.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下列关于蓝藻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其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B.没有染色体
C.其核没有核膜包被着D.细胞中只有一种细胞器核糖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某学校生物小组在一块较为封闭的低洼地里发现了一些野生植株,这些植株的花色有红色和白色两种,茎秆有绿茎和紫茎两种.同学们分两组对该植物的花色、茎色进行遗传方式的探究.请根据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第一组:取90对亲本进行实验第二组:任取绿茎和紫茎的植株各1株
杂交组合F1表现型杂交组合F1表现型
A:30对亲本红花×红花36红花:1白花D:绿茎×紫茎绿茎:紫茎=1:1
B:30对亲本红花×白花5红花:1白花E:紫茎自交全为紫茎
C:30对亲本白花×白花全为白花F:绿茎自交由于虫害,植株死亡
(1)从第一组花色遗传的结果来看,花色隐性性状为白色,最可靠的判断依据是A组.
(2)若任取B组的一株亲本红花植株使其自交,其子一代表现型及比例全为红花(红花:白花=1:0)或红花:白花=3:1.
(3)由B组可以判定,该种群中显性纯合子与杂合子的比例约为2:1.
(4)从第二组茎色遗传的结果来看,隐性性状为紫茎,判断的依据是D组和E组.
(5)如果F组正常生长繁殖,其子一代表现型的情况是绿茎:紫茎=3:1.
(6)A、B两组杂交后代没有出现3:1或1:1的分离比,试解释:红花个体既有纯合子,又有杂合子,因此,后代不会出现一定的分离比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下列有关人体生命活动过程的叙述,正确是(  )
A.血液流经肝脏后血糖含量降低
B.传出神经末梢通过释放神经递质作用于其支配的肌肉
C.机体内细胞代谢的场所是内环境
D.冬泳爱好者入水后体温将明显下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实验题

20.根据以下探究影响酶活性因素的实验,回答问题.
Ⅰ.为验证pH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实验操作步骤如下:
①在1~5号试管中分别加入0.5%的唾液1mL.
②加完唾液后,向各试管中加入相应的缓冲液3mL.使各试管中的pH依次稳定在5.00、6.20、6.80、7.40、8.00.
③分别向1~5号试管中加入0.5%的淀粉液2mL,然后放入37℃温水中恒温水浴.
④反应过程中,每隔1min从第3号试管中取出一滴反应液滴在比色板上,加1滴碘液显色.待呈橙黄色时,立即取出5支试管,加碘液显色并比色,记录结果如表所示:
项目12345
pH5.006.206.807.408.00
颜色+++橙黄色+++
注:“+”表示蓝色程度.
(1)实验设计中,因变量是颜色变化.实验过程中选择37℃恒温的理由是保证温度恒定,排除温度对实验过程的干扰;37℃是唾液淀粉酶的最适催化温度.
(2)3号试管加碘液后出现橙黄色,说明淀粉已经完全分解.
(3)如果反应速率过快,应当对唾液进行怎样的处理?适当稀释唾液.
(4)该实验得出的结论是唾液淀粉酶催化的最适pH是6.80,高于或低于此值,酶的活性都会降低.
Ⅱ.为探究高温对酶活性的影响,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与结果:
(1)①取两支洁净的试管,编号为1和2.
②在1号试管中加入2mL 3%的新鲜过氧化氢溶液,2号试管中加入1mL 20%的新鲜肝脏研磨液,分别置于100℃恒温水浴5分钟.
③将2号试管中的肝脏研磨液加入1号试管,振荡摇匀,再置于100℃恒温水浴5分钟,结果未观察到气泡产生.
(2)结果分析:推断观察不到气泡产生的可能原因:高温使过氧化氢酶变性,失去活性、高温使底物过氧化氢全部分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下列属于人体细胞外液成分的是(  )
A.汗液B.抗体C.有氧呼吸酶D.胃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安徽阜阳红旗中学高一下学期月考二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噬菌体内的S用35S标记,P用32P标记,用该噬菌体去侵染细菌后,产生了许多子代噬菌体,那么在子代噬菌体中35S和32P的分布规律是(细菌体内含有32S和31P两种元素)( )

A.外壳内含有35S和32S,核心内只含有32P

B.外壳内只含有32S,核心内只含有32P

C.外壳内含有35S和32S,核心内只含有32P和31P

D.外壳内只含有32S,核心内含有32P和31P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辽宁辽西五校高二下学期中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下图表示利用基因工程培育抗虫棉过程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科学家在进行图中(①)操作时,要用 分别切割运载体和目的基因,运载体的黏性末端与目的基因DNA片段的黏性末端可通过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而结合,进而通过 而连接。

(2)基因工程的理论基础之一是 法则,可用公式(图解)表示为

(3)Ⅲ是导入目的基因的受体细胞,经培养、筛选获得一株有抗虫特性的转基因植株。经分析,该植株细胞中染色体上含有一个携带目的基因的DNA片段,因此可以把它看作是杂合子。理论上,在该转基因自交产生F1代中,仍具有抗虫特性的植株占总数的 。将上述抗虫棉植株的后代种子种植下去后,后代往往有些植株不再具有抗虫特性,原因是发生 。要想获得纯合子,常采用的方法是

(4)下列是几种搭配的密码子,据此推断图中合成的多肽,其前三个搭配的种类(按前后顺序排列)

[甲硫氨酸(AUG)、甘氨酸(GGA)、丝氨酸(UCU)、酪氨酸(UAC)、精氨酸(AGA)、丙氨酸(GCU)]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安徽淮北一中高三最后一卷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关于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呼吸产生的CO2 以自由扩散的方式出细胞

B.细胞吸收葡萄糖的过程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

C.细胞代谢过程中能产生ATP,但不能产生酶

D.提取出细胞中的脂质,在空气-水界面上铺成单分子层,面积为细胞表面积的2倍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