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知具有B基因的狗,皮毛可以呈黑色;具有bb基因的狗,皮毛可以呈褐
色。另有I(i)基因与狗的毛色形成也有关,当I基因存在时狗的毛色为白毛。这两对
基因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以下是有关狗毛色的杂交实验:
P 褐毛狗 × 白毛狗
↓
F1 白毛狗
↓互交
F2 白毛狗 黑毛狗 褐毛狗
12 ∶ 3 ∶ 1
(1)F2中,黑毛狗的基因型是 ;如果让F2黑毛狗随机交配,理论上其后代中褐色狗的概率是 。如果让 F2中褐毛狗与 F1交配,理论上其后代的表现型及其数量比应 。
(2)B与b基因不同,其本质原因是 。狗的毛色遗传说明基因与性状的对应关系是 。
(3)下图为F1的白毛狗的某组织切片显微图像,该图像来自于雌性亲本,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
(4)细胞③与细胞①相比较,除细胞大小外,最明显的区别是 。
(1)Bbii和Bbii(2分) 1/9(2分) 白毛狗:黑毛狗:褐毛狗=2:1:1(2分)
(2)碱基对的排列顺序不同 两(多)对基因决定一种性状
(3)图中标号②的细胞的不均等分裂
(4)细胞③不含有同源染色体,且染色体数目减半
解析试题分析:(1)根据题意“具有B基因的狗,皮毛可以呈黑色;具有bb基因的狗,皮毛可以呈褐色。另有I(i)基因与狗的毛色形成也有关,当I基因存在时狗的毛色为白毛。这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独立遗传)”,可以推断P中褐毛狗的基因型为bbii,白毛狗基因型为BBII;F1中白毛狗的基因型为BbIi,F2中白毛狗基因型为9/16BI和3/16bbI,黑毛狗的基因型为1/16BBii和2/16Bbii,褐毛狗的基因型为bbii,因此F2中,黑毛狗的基因型是Bbii和Bbii,在1/16BBii和2/16Bbii群体中重新建立样本就是1/3BBii和2/3Bbii,所以配子Bi=2/3和bi=1/3,因此如果让F2黑毛狗随机交配,理论上其后代中褐色狗(bi=1/3×1/3)的概率是1/9,如果让 F2中褐毛狗(bbII)与 F1交配(BbIi),得到白毛狗(1/4BbIi、1/4bbIi):黑毛狗(1/4Bbii):褐毛狗(1/4bbII)=2:1:1;(2)基因的不同就在于碱基对的排列顺序不同,“这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说明两(多)对基因决定一种性状;(3)只有减数分裂卵细胞形成的过程中才会出现细胞质的分裂不均等现象,而右图中标号②的细胞就是不均等分裂;(4)细胞①与细胞③存在的差别是细胞③不含有同源染色体,且染色体数目减半。
考点:本题考查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和减数分裂图象识别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解决自由组合定律例外性的能力。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综合题
果蝇是遗传学上很重要的实验材料,其长翅与残翅、红眼与白眼、灰身与黑身为三对相对性状。设翅基因为A、a,眼色基因为B、b,体色基因为V、v。现有两只亲代果蝇杂交,子代表现型及比例如下表:
表现型 | 红眼长翅 | 红眼残翅 | 白眼长翅 | 白眼残翅 |
雌蝇 | 3 | 1 | 0 | 0 |
雄蝇 | 3 | 1 | 3 | 1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综合题
糖尿病是由于血糖调节障碍造成的内环境稳态失调引起的疾病。可分为Ⅰ型糖尿病和Ⅱ型糖尿病。其中Ⅰ型糖尿病多发生于青少年,因胰岛素分泌缺乏,需依赖外源性胰岛素补充以维持正常生命活动。Ⅱ型糖尿病多见于中、老年人,表现为胰岛素抵抗。下图为血糖调节示意图,图中的①②代表生理过程,a、b代表相应的激素。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a、b分别由胰腺中的 、 合成和分泌的。
(2)在血糖的调节过程中,图中的a、b作用的结果又会分别影响a、b的分泌,属于 调节。a和b在
血糖 平衡的调节中为 关系。
(3) Ⅰ型糖尿病可通过注射胰岛素进行治疗,是因为胰岛素可以促进①过程,并促进组织细胞 ,从而使血糖水平降低。
(4)Ⅱ型糖尿病患者体内胰岛素的含量比正常值 ,Ⅱ型糖尿病患者体内血糖浓度较高的可能原因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综合题
现有生长良好的菠菜,在生物实验室里,有下列试剂可供选用:
A.10-10M的吲哚乙酸 | B.10-4M秋水仙素 |
C.0.3g/mL蔗糖溶液 | D.醋酸洋红染液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综合题
为研究乙醇对人体神经行为能力的影响,科研人员选取若干自愿者等量饮用同一种酒, 测试血液中乙醇的浓度,同时测试简单反应时(对简单信号做出反应的最短时间)和视觉保留(对视觉信号记忆的准确数),并计算出能力指数相对值,结果如下。
(1)人体神经行为能力的检测指标是 ,为使实验结论更有说服力,还要对受试者 相关指标进行检测。本实验的受试者要求在 方面没有异常。
(2)人体对视觉信号进行判断与做出肢体反应的神经中枢位于 。
(3)乙醇是脂溶性物质,它能迅速地穿过膜的 进入大脑皮层细胞,影响细胞的正常代谢
(4)实验结果表明,随着血液中乙醇浓度的迅速升高,神经行为能力 。1.5h后受试者血液中乙醇浓度不断降低,其原因是乙醇在肝细胞内先脱氢,再氧化分解为CO2和水。推测乙醇代谢的主要场所应是肝细胞的 。
(5)动物实验显示,乙醇能促进神经递质X与X受体的特异性结合。此过程发生在 ,其结果是引起Cl-内流,使细胞膜内外的电位表现为 ,导致该神经元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综合题
尿素是一种重要的农业肥料,但若不经细菌的分解,就不能更好地被植物利用。生活在土壤中的微生物种类和数量繁多,同学们试图探究土壤中微生物对尿素是否有分解作用,设计了以下实验,并成功筛选到能高效降解尿素的细菌(目的菌),培养基成分如表所示,实验步骤如图所示,请分析回答问题:
1.4g | |
2.1g | |
0.2g | |
葡萄糖 | 10g |
尿素 | 1g |
琼脂 | 15g |
将上述物质溶解后,用蒸馏水定容到100mL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综合题
某实验小组为了探究细胞膜的通透性,将小鼠肝细胞在体外培养一段时间后,检测培养液中的氨基酸、葡萄糖和尿素含量,发现它们的含量发生了明显得变化(如下图)。请回答问题。
(1)小鼠的肝脏取来之后要用 酶处理使之分散成单个细胞,培养小鼠细胞的条件除了必须的营养、温度和PH还必须保证 环境以及 环境。
(2)由图可知,随培养时间延长,培养液中葡萄糖和氨基酸含量 ,尿素含量 。由于在原培养液中没有尿素,推测其是 的产物。
(3)培养液中的氨基酸进入细胞后,其主要作用是 ;被吸收的葡萄糖主要通过 作用,为细胞提供 。
(4)转氨酶是肝细胞内参与氨基酸分解与合成的一类酶,正常情况下这类酶不会排出胞外,若在细胞培养液中检测到该类酶,可能的原因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综合题
家蚕是二倍体,体细胞中有28对染色体,其中一对是性染色体,其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含性染色体ZZ的个体为雄性,含性染色体ZW的个体为雌性)。请回答以下问题:
(1)家蚕卵细胞中染色体的组成是 ,雄家蚕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每个次级精母细胞中含有 个染色体组。
(2)已知控制家蚕结黄茧的基因(Y)对控制家蚕结白茧的基因(y)为显性,但当另一对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I存在时,无论什么基因型蚕茧均为白色,而i基因不会抑制黄色基因Y的表达。
①影响蚕茧颜色的基因在遗传过程中遵循 规律。
②将基因型分别为YyIi、yyii的两个个体交配,子代出现结白茧的概率是 。
③将两个结白茧的家蚕进行交配,假设后代足够多且全部存活,经统计子代中白茧数与黄茧数的比值为3:1。已知某个亲本的基因型为YYIi,则另一个亲本的基因型可能是 。
(3)隐性致死突变分为配子死亡和胚胎致死。家蚕中D、d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d是隐性致死基因。有一只雌家蚕偶然受到了X射线辐射,为了探究这只家蚕Z染色体上是否发生了上述隐性致死突变以及致死原因,某实验小组设计杂交实验并预测最终实验结果。请完善实验并回答问题。
①这只雌家蚕与正常雄家蚕杂交。
②若F1 ,则说明d导致配子死亡。
③若没有出现②中的现象,再让F1家蚕相互交配。
④统计F2中雌家蚕所占比例。
结果预测:
①F2中雌家蚕占____,则说明d导致胚胎死亡。
②F2中雌家蚕占 ,则说明z染色体上没有发生隐性致死突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综合题
下图1是人体下丘脑参与的部分生理调节过程,请分析回答:
图1
⑴物质c由下丘脑合成,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则物质c是 ,它发挥作用的同时,位于 的中枢兴奋产生渴觉。
⑵物质e能促进甲状腺的生长和发育,则物质d是 。物质e的分泌量除了受物质d的调节外,还受 激素的调节。
⑶当身体的冷觉感觉器受到寒冷刺激时,产生的兴奋由传入神经传至 体温调节中枢,参与调节。
⑷为研究影响促甲状腺激素(TSH)分泌的因素,研究者从大白鼠体内分离出下丘脑和垂体组织,然后将它们单独或一起培养于培养基中,培养后测定培养基内TSH的浓度,结果如上图2:
①实验中,设置A瓶的目的是为了说明 。
②A与B、C瓶比较得出:下丘脑不能分泌TSH;垂体能分泌TSH;
A与C、D瓶比较得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与C、E瓶比较得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