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3.光合作用是维持生命的能量来源,地球上大部分的能量物质也是经过光合作用由太阳能而来.如图是某植物光合作用过程示意图.
(1)如图中①所示结构是类囊体;产生物质A的过程称为水的光解;物质B是指五碳化合物(C5).
(2)图18中反应II伴随的能量变化是B.
A.光能→电能                           B.活跃化学能→稳定化学能
C.电能→活跃化学能                  D.稳定化学能→活跃化学能
(3)20世纪40年代科学家用14CO2供给小球藻进行光合作用,最终探明了CO2转化为有机物的途径.这个途径是图中的C.
A.仅反应I                        B.反应I和反应II        C.仅反应II                 D.反应I或反应II
(4)光合作用被称为地球上最重要的反应,从能量转换和物质变化两方面说明光合作用的意义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将光能转化为(稳定)化学能.
CO2浓度,光照强度,温度是最常见的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某学生兴趣小组用真空渗水法探究影响某植物光合作用的因素,实验结果总结为表4.
组别实验条件30min内上浮叶圆片平均数(片)
温度光照强度NaHCO3浓度
组110℃40W白炽灯1%3
组210℃100W白炽灯1%5
组3100W白炽灯1%8
组425℃100W白炽灯4%10
组515℃60W白炽灯0%0
(5)为探究CO2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应将组3中的温度控制为25°C.组别5没有叶圆片上浮的原因可能是C.
A.温度过低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因而没有氧气产生
B.光照强度较弱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因而没有氧气产生
C.无二氧化碳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因而没有氧气产生
D.溶液中无NaHCO3,叶肉细胞无法存活,因而没有氧气产生
(6)通过组别2和3的数据可推知温度会影响光合作用强度.光照强度主要影响图中的反应I(反应I或II),进而影响光合作用强度.

分析 本题考查光合作用的过程以及影响因素.
Ⅰ是光反应,Ⅱ是暗反,①是类囊体.A是氧气,B是C5,C是C3

解答 解:(1)图中①是类囊体,是光合作用光反应的场所,该结构上含有叶绿素、类胡萝卜素等色素,其中的叶绿体a 可以转化光能,发生的物质变化包括水的光解产生氧气A;图中物质B、C分别是五碳化合物和三碳化合物.
(2)图中反应Ⅱ是暗反应,可以ATP中活跃的化学能转化成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
(3)20世纪40年代,科学家用14CO2供给小球藻进行光合作用,最终探明了CO2转化为有机物的途径,此过程为暗反应过程,即反应Ⅱ.
(4)光合作用可以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有机物,将光能转化成化学能,是地球上最基础的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
(5)为探究C02对光合作用的影响,根据实验的单一变量原则,应将组3中的温度控制为25℃.组别5NaHCO3浓度为0,无二氧化碳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因而没有氧气产生,导致没有叶圆片上浮.
(6)组2 和组1的实验的单一变量是温度,说明温度会影响光合作用强度.光照强度主要影响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进而影响光合作用的暗反应.
故答案是:
(1)类囊体   水的光解    五碳化合物(C5)
(2)B
(3)C
(4)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     将光能转化为(稳定)化学能
(5)25°C       C
(6)2,3     反应I

点评 本题考查的本质是对光合作用过程和影响因素的理解,解题的关键是要结合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模式图以及相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进行相关生理过程的分析.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研究表明,某些化学物质会使雄性动物出现雌性化行为倾向,雌性动物出现性早熟现象.由此推测,这些化学物质的作用可能类似于(  )
A.胰岛素B.生长激素C.雄性激素D.雌性激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当流感病入人体后,不会发生(  )
A.流感病毐在人体环境中增殖B.B细胞和T细咆迅速增殖分化
C.体内特异性抗体与病原体结合D.产生针对该病毒的记忆细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如图表示某东亚飞蝗种群数量变化的几种可能的情形,其中a点表示外界因素的变化.请据图作答:

(1)为了预测东亚飞蝗的种群密度,科研人员常釆用样方法调查飞蝗的卵的数量.
(1)若种群起始数量为N0,每年以λ倍增长,则t年后种群数量可表示为Nt=N0λt.其变化曲线与图中的Ⅰ(墳图中序号)相同.
(3)为避免蝗灾发生,应控制该东亚飞蝗的种群数量为K2(选填K、K1、K2、或0),以更好地维持该地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4)干旱能抑制造成蝗虫患病的一种丝状菌的生长,若a点变化为干旱,则a点后的变化曲线为Ⅱ.此时东亚飞蝗会不断地聚集,并通过迁徙去追逐“绿色”,这体现了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功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人体患“夜盲症”是由于缺乏(  )
A.维生素AB.维生素B1C.维生素CD.维生素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热带雨林比温带针阔叶混交林的抵抗力稳定性弱
B.干旱地区的生态系统食物链少,恢复力稳定性强
C.对生态系统的利用不应超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D.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草原野兔受到狼、狐等天敌的追捕时,体内多种生理过程发生了改变.
(1)追捕信号通过野兔的交感神经作用于肾上腺髓质,促进肾上腺素的合成和释放,产生的兴奋在反射弧中单向(填“单向”或“双向”)传递;肾上腺素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可以提高其兴奋性,使机体警觉性提高,反应变灵敏;同时作用于其他组织,如肝脏和骨骼肌,促进糖原分解,提高细胞吸收和利用葡萄糖的速率,该过程中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相互协调(或配合),以利于机体应付紧急的情况.
(2)野兔在被追捕过程中,机体产热增加,进而引起一系列生理变化以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这一调节过程的中枢位于下丘脑.出汗能快速散热,但会因失水升高(或增大)导致体内细胞外液渗透压,引起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使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加,进而引起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增加,减少排尿量,以保持体内水平衡.
(3)野兔皮肤被抓伤,当病菌穿透皮肤到达体内组织后,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填“非特异性”、“特异性”或“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会起作用,不久自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糖原贮积病患者不能正常代谢糖原,致使糖原在组织中大量沉积而致病.图甲为人体糖代谢的部分途径.请分析回答:

(1)Ⅰ型糖原贮积病是6-磷酸葡萄糖酶基因突变所致,糖原分解为葡萄糖需6-磷酸葡萄糖酶催化.血糖浓度低时,正常人体胰岛A细胞分泌的相应激素增加,使血糖浓度恢复到正常水平;给Ⅰ型糖原贮积病患者注射该激素不能(能/不能)使血糖浓度恢复到正常水平.
(2)Ⅰ型糖原贮积病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图甲为某家族此病遗传情况家系图,在正常人中,杂合子概率为$\frac{1}{150}$.若Ⅱ-3与表现型正常的男性结婚后生育一个孩子,则患病概率约为$\frac{1}{900}$.
(3)某新型糖原贮积病由磷酸酶基因(B)突变引起,家系遗传图与图甲一致.研究者合成了两种探针,能分别与正常基因和突变基因相应的DNA序列互补.利用探针对该新型糖原贮积病家系进行检测,过程和结果如图乙所示.
①利用PCR技术扩增DNA时,PCR反应体系主要应包括:扩增缓冲液、水、4种脱氧核苷酸、模板DNA、DNA引物和对(引物)热稳定DNA聚合酶(Taq酶).
②结合图乙和图丙分析:该新型糖原贮积病的遗传方式为X染色体隐性遗传,其中Ⅰ-1个体的基因型是XBX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能够无限增殖的细胞是(  )
A.神经细胞B.癌细胞C.心肌细胞D.血细胞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