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非特异性免疫主要依靠淋巴细胞来实现 | |
B. | 人体免疫系统具有防卫、监控和清除功能 | |
C. | 抗体、淋巴因子和溶酶菌等都属于免疫活性物质 | |
D. | 吞噬细胞能摄取和处理病原体并传递抗原 |
分析 1、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
(1)免疫器官:骨髓、胸腺、脾、淋巴结、扁桃体等.
(2)免疫细胞: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
(3)免疫活性物质:抗体(由浆细胞分泌)、淋巴因子(由T细胞分泌)、溶菌酶等.
2、人体免疫包括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包括第一、二道防线,第一道防线由皮肤和粘膜组成,第二道防线由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组成;特异性免疫是人体的第三道防线,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借助于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组成,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两种方式.
解答 解:A、非特异性免疫包括由皮肤、黏膜构成人体的人体免疫第一道防线和体液中的杀菌物质以及吞噬细胞构成的第二道防线,特异性免疫主要依靠淋巴细胞来实现,A错误;
B、人体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具有防卫、监控和清除的功能,B正确;
C、免疫活性物质包括抗体、淋巴因子和溶酶体,抗体和淋巴因子具有特异性,而溶酶体属于第二道防线,没有特异性,C正确;
D、在体液免疫过程中,吞噬细胞能摄取、处理病原体并传递抗原,D正确.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免疫调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人体的三道防线,掌握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特点及相互关系,理解过敏反应的原因,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由B→C,DNA的含量增加一倍,是因为DNA复制的结果 | |
B. | 由H→I,DNA的含量增加一倍,是受精作用的结果 | |
C. | 由N→O,DNA的含量减少一半,是由于姐妹染色单体分离的结果 | |
D. | 由D→E,DNA的含量减少一半,原因和N→Q相同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孟德尔选择豌豆做杂交实验是因为豌豆为自花传粉、闭花受粉的植物,易获得纯种 | |
B. | 选择蛋清或豆浆作蛋白质鉴定是因其富含蛋白质而且不干扰显色反应 | |
C. | 选择根尖分生区作为观察细胞有丝分裂的材料是因为该区细胞容易染色 | |
D. | 选择紫色洋葱表皮作为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的材料是因为紫色液泡便于观察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该实验不需要设置对照实验 | |
B. | 枝条留芽越多实验效果越好 | |
C. | 扦插时无需区分形态学的上端与下端 | |
D. | 本实验需进行预实验,检验实验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并为下一步实验做准备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垂体可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直接调节甲状腺分泌激素 | |
B. | 垂体可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 | |
C. | 下丘脑可调节垂体的活动 | |
D. | 血液中含有较高的甲状腺激素对垂体、下丘脑有抑制作用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过程①和②分别是在缺氧和有氧的条件下进行的 | |
B. | 过程①和③都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 | |
C. | 物质Y产生乳酸的同时也会产生少量的CO2 | |
D. | 过程②产生的水中的氢并非全部来自于X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细胞分裂、分化、凋亡和癌变均与基因有关 | |
B. | 细胞分化后,细胞种类增多,但每个细胞的全能性降低 | |
C. | 癌变细胞内酶的活性增强,从而导致细胞代谢加快 | |
D. | 细胞被外力损伤而死亡的过程属于细胞凋亡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11040 | B. | 11060 | C. | 12800 | D. | 12280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山东淄博淄川一中高二下第二次月考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细胞核能够控制细胞的代谢和遗传,在此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 )
A.核膜 B.核孔 C.核仁 D.染色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