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如图表示生物体内发生的两个化学反应,请判断下列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ATP分子水解时,图中所示的化学键③④最易断裂
B.图中酶1和酶2的化学本质相同,但是二者的种类不同
C.细胞中的吸能反应一般与ATP的合成反应相联系
D.ATP与ADP间相互转化的能量供应机制只发生在真核细胞内
【答案】B
【解析】解:A、ATP分子水解时,远离腺苷的高能磷酸键即图中所示的化学键④最易断裂,A不符合题意;
B、图中酶1和酶2的化学本质相同都为蛋白质,但酶1为水解酶,酶2为合成酶,B符合题意;
C、细胞中的吸能反应一般与ATP的水解反应相联,放能反应一般与ATP的合成反应相联系,C不符合题意;
D、细胞内ATP和ADP相互转化的能量供应机制,是生物界的共性,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图示为ATP的结构及ATP和ADP的转化过程;ATP 的结构简式是 A-P~P~P,其中A代表腺苷,T是三的意思,P代表磷酸基团.ATP和ADP的转化过程中,能量来源不同:ATP水解释放的能量,来自高能磷酸键的化学能,并用于生命活动;合成ATP的能量来自呼吸作用或光合作用.场所不同:ATP水解在细胞的各处.ATP合成在线粒体,叶绿体,细胞质基质.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现代进化论与达尔文观点的主要差异是
A. 可遗传的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 B. 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C. 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D. 自然选择是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孟德尔对遗传规律的探索经过了
A. 实验→分析→假设→结论 B. 假设→实验→结论→验证
C. 实验→假设→验证→结论 D. 分析→假说→实验→验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表示人体内的氢随化合物在生物体内代谢转移的过程,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
A.①过程发生在核糖体,在遗传学上被称为翻译
B.在缺氧的情况下,③过程中不会发生脱氢反应
C.M物质是丙酮酸,④过程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
D.在氧气充足的情况下,②③过程发生于线粒体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临床上应用白喉抗毒素封闭白喉毒素的活性部位,防止毒素作用于敏感细胞以治疗白喉,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人体内白喉抗毒素是在受到白喉毒素的刺激后才产生的
B、白喉抗毒素可以通过基因工程技术扩大生产
C、白喉毒素成为抗原物质,引起人体免疫应答反应
D、白喉毒素一旦与敏感细胞结合,白喉抗毒素只能通过破坏敏感细胞来对白喉毒素起作用,这是一个细胞免疫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有关单倍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由卵细胞直接发育成的植物是单倍体
B.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生物体不是单倍体
C.基因型为aaaBBBCcc的植物是单倍体
D.单倍体植物植株矮小,其自交子代不发生性状分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育了一个患白化病和色盲的孩子,据此不能确定的是( )
A.这对夫妇的基因型
B.该孩子是男孩
C.这对夫妇生育正常孩子的概率
D.这对夫妇再生男孩一定是色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人类有一种肥厚性心肌病(HMC),主要症状有劳力性呼吸困难,严重者呈端坐呼吸或阵发性夜间呼吸困难。一般在30岁以上发病,常有家族史。在某个连续传递三代的该心脏病家族中(遗传系谱图如图1所示),第1代发病情况不详,第24代共有7人发病,男女发病机会均等。请分析回答:
(1)依据遗传系谱图推断,肥厚性心肌病最可能的遗传方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经研究发现,此病患者的α—原肌凝蛋白(α—Tm)结构异常,提取Ⅲ一1和Ⅲ一2的DNA,测序结果发现,Ⅲ-2的α—Tm基因序列仅有T1,(图2)—种,而Ⅲ—1的α—Tm基因序列有T1和T2(图3)两种。
①根据T1基因和T2基因碱基序列推断,Ⅲ一1的α—原肌凝蛋白结构变异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T1基因与T2基因的关系为____________。
②依据遗传系谱图和基因测序结果____________(填“可以”或“不可以”)确定HMC的遗传方式,Ⅲ—5和Ⅲ—6生育一个终生正常孩子的概率为____________。
(3)研究发现,α-Tm基因序列有多种变异,体现了基因突变是_________的,α-Tm基因的突变_________(填“一定”或“不一定”)会导致α-原肌凝蛋白结构变异,原因是____________,该机制的意义是降低突变的多害性。
(4)Ⅰ一1和Ⅰ—2在30岁前的心脏状况最可能为该实例说明表现型是____________由____________决定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