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6.果蝇属于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常作为遗传学实验材料.果蝇的灰身和黑身、红眼和白眼各为一对相对性状,分别由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下表是两只亲本果蝇交配后,F1的表现型及比例.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灰身
红眼
灰身
白眼
黑身
红眼
黑身
白眼
雄性$\frac{3}{15}$$\frac{3}{15}$$\frac{1}{15}$$\frac{1}{15}$
雌性$\frac{6}{15}$0$\frac{1}{15}$0
(1)形成基因B与b的根本原因是发生了基因突变. 研究果蝇的基因组应测定5条染色体上的DNA碱基序列.果蝇缺失一条染色体称为单体,这种变异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
(2)图甲、乙表示基因B中遗传信息传递的两个过程.甲、乙两图中能表示基因B表达过程的是乙.若B基因在解旋后,其中一条母链上的碱基G会被碱基T所替代,而另一条链正常,则该基因再连续复制n次后,突变成的基因A'与基因A的比例为1:1.
(3)己知果蝇某一基因型的受精卵不能发育成活,根据表中的数据推测,该基因型为aaXBXB或aaXBXb
(4)果蝇的眼色受多对等位基因的控制.野生型果蝇的眼色是暗红色,现发现三个隐性的突变群体,眼色分别为白色、朱红色、棕色.以上群体均为纯合子,相关基因均位于常染色体中的非同源染色体上.
①实验中发现,隐性的突变群体中,任何两个隐性突变群体个体间的杂交后代都是暗红眼,说明眼色至少受3对等位基因控制.
②进一步研究发现,任何一种双重隐性个体眼色都是白眼,而野生型的暗红色眼是由两种不同的色素--朱红色和棕色在眼中积累导致的,那么白色(白色/朱红色/棕色)眼色对应的等位基因控制另外两种眼色的表达.
③现有一暗红色眼雄果蝇,控制眼色的基因型是杂合的,但不知有几对基因杂合,现将该果蝇与多只隐性的雌果蝇(控制眼色的基因都是隐性的)进行测交,请预测测交后代结果,并做出杂合基因有几对的结论.
I.如果测交后代暗红色占$\frac{1}{2}$,说明控制眼色的基因有一对杂合;II.如果测交后代暗红色占$\frac{1}{4}$,说明控制眼色的基因有两对杂合;III.如果测交后代暗红色占$\frac{1}{8}$,说明控制眼色的基因有三对杂合.

分析 1、分析图形:甲图两条链都做模板,为DNA的复制;乙图只有一条链做模板,为转录.
2、分析表格,灰身和黑身在后代雌雄果蝇中都出现了,且在雄性中灰身:黑身=3:1,说明灰身是显性性状,在常染色体上;红眼和白眼在雄果蝇中的比例是1:1,而雌果蝇没有白眼,说明白眼在X染色体上,是隐性性状,所以双亲的基因型是AaXBXb、AaXBY.

解答 解:(1)等位基因的出现是基因突变的结果;果蝇体细胞内有4对共8条染色体,属于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属于其基因组应测定3+X+Y=5条染色体上的DNA碱基序列.果蝇缺失一条染色体称为单体,这种变异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
(2)右下图中甲是DNA复制,乙是转录;DNA复制特点是半保留复制,若B基因在解旋后,其中一条母链上的碱基G会被碱基T所替代,则该链产生的基因均为A';而另一条链正常,则以该正常链为模板形成的基因均为A,所以该基因再连续复制n次后,突变成的基因A'与基 因A的比例为1:1.
(3)根据表中的数据可知,F1雄果蝇中灰身:黑身=3:1,红眼:白眼=1:1;F1雌果蝇全为红眼,且灰身:黑身=6:1;可知亲本的基因型为AaXBYxAaXBXb,杂交产生的F1中,理论上雄果蝇中灰身:黑身=3:1,红眼:白眼=1:1;F1雌果蝇全为红眼,且灰身:黑身=3:1,但由于基因型为aaXBXB或aaXBXb的受精卵不能发育成活,导致F1雌果蝇中灰身:黑身=6:1.
(4)①根据题意,果蝇群体有四种表现型并且都为纯合体,假设是受两对基因控制,AABB表现型为暗红眼,AAbb、aaBB、aabb 可对应白色、朱红色、棕色.但是当aaBB×aabb 或者AAbb×aabb,后代就不是暗红眼,由此判断不是受两对基因控制.假设是受三对基因控制,则AABBCC表现型为暗红眼,aaBBCC、AABBcc、AAbbCC表现型为白色、朱红色、棕色,经验证满足上述条件,据此可知眼色受三对等位基因控制.
②根据题给信息可知,三对基因对应了白色,朱红色和棕色三种眼色的性状,当有任何一种双重隐性个体眼色都是白眼.假设控制白色的基因为显性时,其它两种颜色对应的基因都为隐性,则表现型应为白色.假设控制白色和其中任意一种眼色的基因对应为隐性,那么另外一种颜色控制基因就为显性,但仍表现为白色,显性基因所控制的性状不能表现,说明了白色所对应的基因控制另外两种眼色的表达.
③根据题意暗红色眼雄果蝇,控制眼色的基因型是杂合的;如果制眼色的基因有一对杂合子,设为AaBBCC,进行测交,则后代暗红眼占$\frac{1}{2}$;若控制眼色的基因有两对杂合子,设为AaBbCC,进行测交,则后代暗红眼占$\frac{1}{4}$;如果控制眼色的基因有三对杂合子,设为AaBbCc,进行测交,则后代暗红眼占$\frac{1}{8}$.
故答案为:
(1)基因突变     5      染色体数目变异 
(2)乙     1:1    
(3)aaXBXB或aaXBXb
(4)①3    ②白色    ③Ⅰ暗红色占$\frac{1}{2}$Ⅱ暗红色占$\frac{1}{4}$Ⅲ暗红色占$\frac{1}{8}$

点评 本题考查了伴性遗传、自由组合定律、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等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分析题意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湖北省高二春季期中联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有关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信息传递能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稳定

B.烟草种子必须接受某种波长的光信息才能萌发生长,体现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传递

C.信息传递能维持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和种群的繁衍

D.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如图表示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垂体细胞、甲状腺细胞及它们分泌的激素之间的关系.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激素A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2)当体内缺乏碘元素时,将导致激素C的合成受阻,该元素进入甲状腺细胞的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
(3)人遭遇危险而情绪紧张时,血液中激素C的含量将会增加,这是由于激素A、B的含量增加所致.这种生理过程是由神经和体液(激素)调节的.
(4)如果激素C的合成量过多时,激素A、B含量的变化趋势是下降.这是一种(负)反馈调节机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关于电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电泳是指带电粒子在电场的作用下发生迁移的过程
B.带电分子会向着与其所带电荷相反的电极移动
C.蛋白质在聚丙烯酰胺凝胶中的迁移率取决于它所带净电荷的多少
D.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蛋白质的电泳迁移率完全取决于分子的大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以下情况,属于染色体变异的是(  )
①21三体综合症患者细胞中的第21号染色体有3条;
②染色体上DNA碱基对的增添或缺失;
③染色体数目增加或减少;
④花药离体培养后长成的植株;
⑤非同源染色体之间自由结合.
A.②④⑤B.①③④⑤C.②③④D.①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她研制的抗疟药青蒿素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青蒿素是从植物黄花蒿(即中药青蒿)的组织细胞中提取的一种代谢产物.野生型青蒿(2n=18)的正常植株白青秆(A)对紫红秆(a)为显性,稀裂叶(B)对分裂叶(b)为显性,两对基因独立遗传,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将基因型为aaBb 和AaBB的野生型青蒿杂交,F1中的基因型有4种;F1中aaBb基因型的植株自交产生的紫红秆分裂叶植株比例最高;若该基因型的植株自交产生F2,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紫红秆稀裂叶:紫红秆分裂叶=3:1.
(2)某研究小组进行了两组杂交试验,杂交后得到的子代数量比如下表:
子代
亲本
白青秆稀裂叶白青秆分裂叶紫红秆稀裂叶紫红秆分裂叶
组合一9331
组合二3010
①让组合一杂交子代中的白青秆分裂叶类型自交,其后代中能稳定遗传的占$\frac{2}{3}$,后代中白青秆分裂叶的概率是$\frac{5}{6}$.
②组合二中亲本可能的基因型为AaBB、AaBb或Aabb(或AaBB×AaBB、AaBB×AaBb、AaBB×Aabb).
(3)在一个白青秆(纯合体)青蒿中,发现了一株紫红秆青蒿.研究人员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来探究该性状出现的可能的原因:将该株紫红秆青蒿与纯合白青秆青蒿杂交;如果F1全为白青秆,F1自交得到的F2中白青秆:紫红秆=3:1,则紫红秆性状是由于基因突变造成的;否则,紫红秆性状是由于环境因素 引起的.
(4)在♀AA×♂aa 杂交中,若A基因所在的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不分离,产生的子代染色体数目为19条或17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蚯蚓是森林中的土壤动物之一,主要以植物的枯枝败叶为食.为探究蚯蚓对森林凋落物的作用,研究者做了如下实验.
(1)森林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称为(生物)群落.从生态系统的成分角度看,蚯蚓属于分解者,从生态系统的功能角度看,蚯蚓的行为促进了物质循环(答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也得分).
(2)研究者选择4个树种的叶片做了不同处理,于6~9月进行了室外实验.每种叶片置于两个盆中,与土壤混合均匀,将数目相等的蚯蚓置于其中饲养,统计蚯蚓的食物消耗量,结果如下表.
单位体重蚯蚓日平均食物消耗量(mg/(g﹒d))
不同处理蒙古栎红松白桦
未分解叶2.445.944.797.30
半分解叶7.209.428.715.23
①实验所选择蚯蚓生长状况基本一致,其目的是排除蚯蚓个体差异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或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为了排除土壤中原有动物和微生物对实验的影响,应该在实验前对土壤进行灭菌 处理. 
②据表分析,蚯蚓对半分解叶的消耗量明显高于(或“大于”)未分解叶的消耗量,在不同叶片中,对杨半分解叶最为喜好.由此说明叶片种类和分解(腐解)程度是影响蚯蚓摄食偏好的主要因素.
(3)依据上述实验分析,若在红松林和蒙古栎林中种植一些杨树,有利于增加蚯蚓的数量,增加整个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或“自我调节能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下列关于固定化酶中用到的反应柱,理解正确的是(  )
A.反应物和酶均可自由通过反应柱
B.反应物和酶均不能通过反应柱
C.反应物能通过反应柱,酶不能通过反应柱
D.反应物不能通过反应柱,酶能通过反应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野生东北虎保护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在我国,东北虎的致危因素主要有是非法猎杀、栖息地的丧失与破坏、猎物的缺少等.根据图1和图2回答相关问题:

(1)图1所示的食物网中共有4条食物链,其中初级消费者是野猪、鹿、兔
(2)东北虎位于食物链的顶端,其领域里必须要有足够多的猎物才能维持其生存和繁衍,因为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特点.
(3)如果环境中的某种有毒物质在生物体内既不能分解,也不能排出体外,则该物质经食物链的传递后,便可在不同的生物体内积累.因此,通常生物所在的营养级越高,该有毒物质在其体内的积累量越大.
(4)图2是能量流经东北虎种群的示意图,其中A表示东北虎的摄入量,B表示东北虎的同化量.那么,D、E依次表示东北虎的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流向分解者的能量.
(5)东北地区保存有大面积森林,改善栖息环境,以提高K值(或环境容纳量),野生东北虎种群恢复仍有希望.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