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下列家系图中最可能属于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伴Y染色体遗传病的依次是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答案】C
【解析】
几种常见的单基因遗传病及其特点:
(1)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红绿色盲、血友病等,其发病特点:男患者多于女患者;隔代交叉遗传,即男患者将致病基因通过女儿传给他的外孙;
(2)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抗维生素D性佝偻病,其发病特点:女患者多于男患者;世代相传;
(3)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多指、并指、软骨发育不全等,其发病特点:患者多,多代连续得病;
(4)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白化病、先天聋哑、苯丙酮尿症等,其发病特点:患者少,个别代有患者,一般不连续;
(5)伴Y染色体遗传:如人类外耳道多毛症,其特点是:传男不传女。
①根据父母正常,女儿是患者可推知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②代代患病,并且在第二代中患者全部是女性,且男患者母亲及女儿都是患者,判断其最可能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③根据父母正常,儿子患病,可知该病属于隐性遗传病,根据第二代患者全是男性,男患者的母亲和女儿都是患者,推测最可能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④根据男患者儿子、孙子都患病,没有患病女性,判断最可能的是Y染色体遗传病。故选:C。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表示植物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被植食动物利用的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植物的呼吸消耗量包含在⑤中
B.植食动物粪便中的能量包含在③中
C.④可用于植食动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
D.①⑤⑥⑦⑧之和为植物有机物积累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根据下列概念图作出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A. 若甲中a和b分别代表乳酸菌和蓝藻,d可以代表原核生物
B. 乙图能体现酶(c)、蛋白质(a)和固醇类物质(b)的关系
C. 丙图表示糖类(b)和糖原(a)的关系
D. 丁图可体现出细胞(c)、核糖体(a)和线粒体(b)的关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核孔复合体是镶嵌在内外核膜上沟通细胞核和细胞质的复杂结构,由多种核孔复合蛋白构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核孔复合体的存在,说明核孔具有选择性
B. 细胞核控制细胞代谢的指令主要是通过核孔到达细胞质的
C. 核膜由两层磷脂分子组成,参与构成生物膜系统
D. 核孔可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为物质跨膜运输示意图(甲、乙、丙代表物质,a、b、c、d、e 代表运输方式),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有几项()
①细胞间的信息交流离不开丙
②制备细胞膜可选用鸡血作实验材料
③在a~e 的五种方式中,代表被动运输的是b、c、d
④图中a可表示葡萄糖进入所有细胞的过程
⑤图中b可表示氧气进入细胞的过程
⑥图中e可表示小肠上皮细胞吸收Na+的过程
A. 2 项B. 3 项C. 4 项D. 5 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甲表示由磷脂分子合成的人工膜的结构示意图,下图乙表示人的红细胞膜的结构示意图及葡萄糖
和乳酸的跨膜运输情况,图丙中A为1mol/L的葡萄糖溶液,B为1mol/L的乳酸溶液,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
A. 由于磷脂分子具有亲水的头部和疏水的尾部,图甲人工膜在水中磷脂分子排列成单层
B. 若图乙所示细胞放在无氧环境中,葡萄糖和乳酸的跨膜运输都不会受到影响
C. 若用图甲所示人工膜作为图丙中的半透膜,当液面不再变化时,左侧液面等于右侧液面
D. 图丁中①为信号分子,与靶细胞细胞膜上的②特异性结合,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为某绿色植物细胞内部分物质代谢过程,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图解中的a、b两物质依次是H2O和O2
②图解中(一)(二)两阶段产生[H]的场所都是线粒体
③图解中(三)阶段产生的水中的氢最终都来自葡萄糖
④图示过程在有光和无光的条件下都能进行
⑤用18O标记葡萄糖,则产物CO2中会检测到放射性
⑥葡萄糖进入线粒体中,在酶的作用下生成CO2和H2O
A.①④⑤B.①③⑥C.①③④⑤D.③⑤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是老年性痴呆的最常见类型。近年研究认为β-淀粉样蛋白(Aβ)沉积会诱发细胞凋亡炎症反应,使细胞内钙稳态失衡等,并对神经元造成损伤。下图表示Aβ沉积诱发神经小胶质细胞(MC细胞)产生炎症反应的可能机制。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上图中,Aβ沉积使K酶和IK依次磷酸化,引起NF与_________分离;NF进人细胞核后,可调控______。
(2)合成IL-1 mRNA时所需的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IL-1在细胞质中的____________上合成后分泌到细胞外诱发炎症反应,导致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3)为验证图中所示机制,研究者用体外培养的MC细胞进行了如下实验:将经AB处理过的MC组胞进行破裂处理,再进行差速离心,分离出细胞核,测定细胞核和细胞质中NF的量。与处理前的细胞相比,若经过处理的细胞细胞核中的NF量明显增加,细胞质中的NF量减少,则该结果为图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图中序号)过程提供了实验证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甲、乙分别用不透光的锡箔纸套在燕麦胚芽鞘的不同部位,丙、丁、戊、则分别用不透水的云母片插入燕麦胚芽鞘的不同部位,从不同方向照光,培养一段时间后,胚芽鞘的生长情况是( )
A. 甲不生长也不弯曲、乙直立生长、丙向左生长、丁直立生长、戊向右生长
B. 甲直立生长、乙向右生长、丙向左生长、丁不生长,也不弯曲、戊向左生长
C. 甲向左生长、乙向右生长、丙直立生长、丁向右生长、戊向左生长
D. 甲直立生长、乙向右生长、丙直立生长、丁不生长,也不弯曲、戊向右生长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