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3.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果脯在腌制中慢慢变甜是细胞主动吸收糖分的结果
B.氧气分子进出细胞是通过自由扩散
C.载体蛋白协助一些物质顺浓度梯度跨膜运输属于协助扩散
D.大肠杆菌吸收K+属于主动运输

分析

名 称运输方向载体能量实  例
自由扩散高浓度→低浓度不需不需水,CO2,O2,甘油,苯、酒精等
协助扩散高浓度→低浓度需要不需红细胞吸收葡萄糖
主动运输低浓度→高浓度需要需要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氨基酸,葡萄糖,K+,Na+
此外,大分子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是胞吞或胞吐.

解答 解:A、腌制果脯时由于细胞外液浓度过高,细胞失水而死亡,然后糖分大量进入细胞才导致慢慢变甜,不是主动吸收糖分的结果,A错误;
B、氧气进出细胞通过自由扩散,动力是浓度差,不需要消耗能量,B正确;
C、协助扩散需要载体蛋白,顺浓度,不消耗能量,C正确;
D、大肠杆菌吸收K+消耗能量,又需要膜上的载体蛋白,属于主动运输,D正确.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通过实际例子考查学生的掌握程度,也考查学生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牛奶是微生物生长的良好培养基.生鲜牛奶中的微生物情况反映了奶牛的健康状况,也影响奶制品的运输和贮藏.牛奶在饮用前都要经过巴氏消毒,以杀死有害微生物.为检测消毒前后牛奶中细菌含量变化情况,做如图1所示操作.用无菌吸管从锥形瓶中吸取1mL生牛奶稀释液至盛有9mL无菌水的试管中,混合均匀,如:此再重复2次.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巴氏消毒的方法是70-75℃煮30分钟(80℃煮15分钟),使用这种方法对生鲜牛奶进行消毒的好处是牛奶的营养成分不被破坏
(2)取最终的牛奶稀释液0.1mL滴在培养基上进行涂布,应选择的涂布工具是图2中的B
(3)图中所示方法为稀释培养法,理想情况下,培养一段时间后可在培养基表面形成菌落.若用该方法培养设置了3个培养皿,菌落数分别为35个、33个、34个,则可以推测生牛奶中每毫升含细菌数为3.4×106个.运用这种方法统计的结果往往较实际值偏小(填“偏大”或“偏小”),原因是个别菌落可能是由2个或多个细菌形成.
(4)消毒后的牛奶中绝大部分细菌被杀死,若继续用该方法检测消毒后的牛奶中细菌的数量,则在操作步骤上应做什么改动?稀释次数减少.
(5)从生牛奶取样培养得到的菌落中,混有各种杂菌,从中检测出大肠杆菌的方法是在培养基中加人伊红美蓝(金属光泽的紫),菌落具有黑色特征的可以认定为大肠杆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如图为与遗传病有关的某家族遗传系谱图,相关基因用A、a表示,据图分析回答问题:
(1)该遗传病是受常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控制的.

(2)图中Ⅰ2的基因型为Aa,Ⅱ3的基因型为aa.
(3)图中Ⅱ4的基因型为AA或Aa,Ⅱ4为纯合子的几率是$\frac{1}{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两个氨基酸分子缩合脱水生成二肽,脱去的水分子中的氢来自于(  )
A.羧基和氨基B.R基C.羟基D.氨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图中,图l为胰腺分泌活动的调节示意图.图2是图1的局部放大图,1-5代表特定结构构或物质.图3是胰岛的示意图.图4是图3的局部放大图.6-9代表不同的液体.请据图回答问题:

(1)刺激相关神经,能抑制胰腺的外分泌部分泌胰液.当神经冲动到达图2中的突触小体时,结构2中的神经递质(物质名称)将会被释放到突触间隙中.该物质与结构5上的受体(结构名称)结合后,使得结构5对Na+的通透性增强,导致5部位的膜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
(2)有人患上了胰腺癌,这与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的下降有关.胰腺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胰腺细胞内的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基因名称)发生了突变.
(3)若图4中血液的流动方向为10→8,则饭后1小时在8处的胰岛素浓度大于(“大于”、“小于”或“等于“) 10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下表是有关“检测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蛋白质”的实验表格,请回答:
编号实验名称实验材料化学试剂
A还原糖的检测西瓜汁
B蛋白质的检测豆浆双缩脲试剂
C脂肪的检测花生种子
D淀粉的检测淀粉溶液碘液
(1)该实验原理是某些化学试剂能够使生物组织中有关的有机化合物产生特定的颜色反应.
(2)检测还原性糖所用的试剂只能与细胞内还原性糖发生作用,形成砖红色沉淀,举例说出一种细胞内的还原性糖的名称.葡萄糖、果糖等
(3)检测豆浆中存在的蛋白质时,向豆浆中加入双缩脲试剂(试剂A、试剂B)时正确的做法是先加试剂A,再加试剂B.
(4)实验材料的选择在科学研究中起着关键作用.指出表格中选择错误的实验材料西瓜汁.
(5)上述实验需加热的是A(填表中字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如图甲为某湖泊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简图,其中Ⅰ、Ⅱ、Ⅲ、Ⅳ分别代表不同的营养级,m1、m2代表不同的能量形式.图乙表示能量流经该生态系统某一营养级的变化示意图,其中a~g表示能量值的多少.请据图回答:
(1)图甲中,m1表示的能量形式为太阳能.通常情况下,位于营养级Ⅳ的生物个体数量一般远远少于Ⅲ,主要原因是营养级高,可利用能量少.
(2)图甲中位于营养级Ⅳ的生物为三级消费者.
(3)由图乙可以总结出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主要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4)图甲中Ⅰ、Ⅱ、Ⅲ、Ⅳ营养级中的所有生物及该湖泊生态系统的所有微生物总称为生物群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两图分别表示某植物细胞细胞核中某些物质含量在一个细胞周期中的变化情况和细胞有丝分裂各期图象,请据图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中实线所示物质在A-B段发生的变化是:DNA的复制,虚线所示物质在b点上升的原因是着丝点分裂使染色体加倍.
(2)图二中细胞分裂时期的正确顺序是EADCBF.(填字母)
(3)由图二可知,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重要意义是:将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过复制后,精确的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
(4)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过程可概括为如下的步骤:
a.漂洗   b.解离   c.材料培养   d.选取根尖   e.染色   f.观察   g.制片
其正确的实验顺序是(用序号表示):cdbaegf;实验取材时留取根尖的长度以2-3mm为宜,目的是保留分生区(填结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血糖平衡是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前提,请分析回答有关血糖调节的问题:
(1)人体感染某病毒时,胰岛B细胞会被自身的免疫细胞破坏,引起Ⅰ型糖尿病,这是因为胰岛B细胞含有与该病毒相似的抗原(物质).从免疫学角度分析,I型糖尿病是一种自身免疫病病,据此推断,该病可通过注射注射胰岛素治疗.
(2)人体血糖稳态具有反馈调节特点,持续的高血糖是人体内环境失调的具体表现.如果胰岛B细胞受损,患者体内胰岛素的含量减少,使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和储存减弱,导致血糖升高并出现尿糖.现有Ⅰ(正常)、Ⅱ(胰岛B细胞受损)、Ⅲ(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三人,在一次口服较多葡萄糖后,三者胰岛素分泌量由高到低依次为Ⅲ>Ⅰ>Ⅱ.(用“>”“<”或“=”表示)
(3)胰岛素可通过作用于下丘脑神经元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验证此现象的实验思路是:将大鼠随机分成两组,一组在其下丘脑神经元周围施加适量的胰岛素溶液,另一组施加等体积生理盐水.该实验的观察指标是血液中胰高血糖素的浓度.为使实验结果更明显,实验前应使实验大鼠处于空腹(饥饿)状态.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