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8.2008年初,我国遭受罕见的特大雨、雪、冰冻灾害,湖南、贵州、江西等多个省份受损森林面积达2.79亿亩,相当于全国森林面积的十分之一.此次灾害中,苗木被冻死的现象非常普遍.灾害还留下了森林病虫害、森林火灾及泥石流等次生灾害隐患.
(1)森林中苗木大量被冻死,意味着食物链中被破坏的成分是生产者.
(2)灾害中留下森林病虫害的次生灾害隐患,最可能是因为食物链中第三营养级已被破坏,相关的食物链是植物→昆虫→食虫鸟.

分析 1、生态系统的成分:包含非生物成分(无机盐、阳光、温度、水等)和生物成分(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2、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同一种生物在不同食物链中,可以占有不同的营养级.
3、植物(生产者)总是第一营养级;植食性动物(即一级/初级消费者)为第二营养级;肉食性动物和杂食性动物所处的营养级不是一成不变的.在食物网中,两中生物之间的关系有可能是唯一一种关系,也可能是出现两种关系,如竞争和捕食的关系.食物链中各营养级是相互制约的,使它们的数量始终处于一种动态平衡中,这种制约来种间,也可能来种内.

解答 解:(1)森林中苗木属于生产者,故森林中苗木大量被冻死,意味着食物链中被破坏的成分是生产者.
(2)森林中相关的食物链是植物→昆虫→食虫鸟,灾害中留下森林病虫害的次生灾害隐患,最可能是因为食物链中第三营养级食虫鸟已被破坏.
故答案为:
(1)生产者
(2)第三   植物→昆虫→食虫鸟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生态系统结构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对生物学问题作出准确的判断,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甲病和乙病均为单基因遗传病,分别由基因A、a和D、d控制.图一表示某家族遗传家系图,其中Ⅱ4不携带甲病的致病基因,图二为Ⅱ4体细胞中控制甲乙两病的基因所在两对同源染色体的示意图.
(1)乙病的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其判断理由是Ⅱ1和Ⅱ2个体不患乙病,而Ⅲ1患乙病.
(2)Ⅱ1与Ⅱ2的后代中,理论上基因型有8种,表现型有12种(考虑性别);Ⅲ5与Ⅱ3的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frac{1}{2}$.
(3)Ⅲ7的基因型为BbXaY,甲病致病某因最初来源于I代的1.若Ⅲ7的染色体组成为XXY,则异常生殖细胞的来源是母方(父方/母方/父方或母方).
(4)请在图二中对Ⅱ2的基因组成进行标注定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现有两纯种小麦,一纯种小麦性状是高秆(D),抗锈病(T);另一纯种小麦的性状是矮秆(d),易染锈病(t)(两对基因独立遗传).育种专家提出了如图I、II两种育种方法以获得小麦新品种,问:

(1)要缩短育种年限,应选择的方法是Ⅰ,该方法称单倍体育种,依据的变异原理是染色体变异.方法Ⅱ所示的育种方法是杂交育种,依据的变异原理是基因重组.
(2)图中①和④的基因组成分别为DT和ddTT;
(3)(二)过程中,D和d的分离发生在减Ⅰ后期(时期),(三)过程采用的操作称为花药离体培养,获得的植株往往表现为弱小,高度不育等特点.(四)过程所作的处理是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幼苗;使用的药剂的作用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
(4)方法Ⅱ一般从F1经(五)过程后开始选种,这是因为F1自交后发生性状分离.(五)过程产生的抗倒伏抗锈病植株中的纯合体占$\frac{1}{3}$,若要在其中选出最符合生产要求的新品种,最简便的方法是自交,让F1按该方法经(五)(六)过程连续进行2代,则⑥中符合生产要求的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frac{1}{2}$.
(5)如将方法I中获得的③⑤植株杂交,再让所得到的后代自交,则后代基因型及比例为DDtt:Ddtt:ddtt=1:2:1.
(6)图示的两种育种方法都以亲本杂交开始,这样做的目的是使两个亲本中控制优良性状的基因集中在F1体细胞内,继而F1产生配子时同源染色体的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7)除上述方法外,也可将高杆抗锈病纯种小麦用γ射线等照射获得矮抗是由于发生了基因突变,某些化学物质也能引起这种变化,请列举二种亚硝酸、硫酸二乙脂,但一般说来,这种情况不容易发生,因为基因突变率低,是不定向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根据课本相关知识填空:
(1)原癌基因主要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进程;抑癌基因主要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
(2)衰老细胞体积变小,细胞核体积增大.
(3)次级卵母细胞与次级精母细胞在减II后期形态上的主要区别是细胞质不均等分裂.若AaXBY的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了一个aXBY的精子,则另外3个精子的基因型为A、A、aXBY.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如果茎a侧(长得慢的一侧)生长素浓度在A点以下范围内,则 对b侧(长得快的一侧)生长素浓度范围的描述较为准确的是(  )
A.在OA段B.在AH段C.在AB段D.在BC段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内环境的温度随气温的变化而变化
B.人体的内环境即指体液
C.H2CO3/NaHCO3对血浆pH相对稳定有重要作用
D.葡萄糖以自由扩散方式从消化道腔中进入内环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下列是有关酶的叙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酶是内分泌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活性的蛋白质
②酶的合成场所可以是核糖体,也可以是细胞核
③ATP水解酶的作用对象是ATP中的高能磷酸键
④酶的形成一般都要经过核糖体的合成,内质网、高尔基体加工、分泌
⑤为了验证某种物质是消化酶,可用斐林试剂
⑥酶的组成成分中有可能含有糖类.
A.全部都正确B.有两个正确C.有三个正确D.有五个正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詹姆斯•E•罗斯曼等三位科学家因从事“细胞内囊泡运输机制”的研究共同获得201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下列物质从合成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不需要借助囊泡运输的是(  )
A.呼吸酶B.乙酰胆碱C.白细胞介素-2D.抗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萘乙酸(NAA)是生长素类似物,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广泛,其生理作用与浓度密切相关.下面是探究萘乙酸(NAA)对扦插枝条生根作用的最佳浓度范围的实验方案,请你进行适当的补充和完善.

(1)实验原理:
萘乙酸与生长素一样,对植物生长的调节作用具有两重性.
(2)实验过程与方法:
①取材;取山茶花植株生长良好的半木质枝条,剪成5~7cm,每段插条芽数相同.
②实验:将插条分别用具有一定浓度梯度的奈乙酸溶液处理(如图1)8~12h后,再将处理过的插条下端浸在清水中,置于适宜温度条件下培养,观察并记录实验数据.
③建模:根据实验数据,建立数学模型如图2
(3)结果分析与评价:
①数学模型是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数学形式.
②从图2中,可得出的结论是300-500mg/L(或400mg/L左右)萘乙酸是促进山茶花插条生根的适宜浓度.③为了提高所建数学模型的科学性和可靠性,请改正图l所示的实验方案中一处明显的不足:增加每组插条数目(或重复多次实验),求平均值.
④若利用上述实验相同的方法,探究萘乙酸对葡萄插条生根作用的最佳浓度范围时,除第一组外其余各组均没有长出不定根,最可能的原因是萘乙酸的浓度过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