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如图A、B、C表示3个自然条件有差异的地区,地区间的黑粗线表示存在一定的地理隔离。A地区的某些个体分布到B、C两地区,并逐渐形成两个新物种,③中的甲、乙、丙分别表示3个种群。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上述过程说明地理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
B.甲、乙两个种群的基因库存在较大的差异,不能进行基因交流
C.乙、丙两个种群存在地理隔离,但两种群的基因频率相同
D.甲、丙两个种群存在生殖隔离,两个种群基因库组成完全不同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5.下列有关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免疫系统识别并清除异物、外来病原体等,实现其维持稳态的作用
B.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被激活并进行分裂
C.兴奋在两个神经元间传递过程中,不会出现膜的转移和融合
D.激素起作用后即被灭活,故机体需源源不断产生,以维持其含量的动态平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22.激素作为一种化学信使,能把某种调节的信息通过体液运输至靶细胞。下图表示影响血糖调节的因素及激素发挥作用的过程,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胰岛A细胞分泌的激素主要作用于肝脏细胞
B.当血糖含量升高时,胰岛A细胞分泌的激素增加
C.通过①→②→③刺激胰岛A细胞分泌激素的过程属于神经调节
D.①表示的是内环境其主要的成分是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3.(2011·海南卷,20)某地区共同生活着具有捕食关系的甲、乙两种动物,两者的个体数长期保持稳定。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乙物种的灭绝必然导致甲物种的灭绝,反之亦然
B.在长期进化中,甲、乙两物种必然互为选择因素
C.甲物种基因的突变必然导致乙物种基因的突变,反之亦然
D.甲、乙个体数的长期稳定说明两个种群的基因频率没有改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10.下列关于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的说法,错误的是
A.生物多样性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进化历程
B.消费者的出现不影响生产者的进化
C.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共同进化的结果
D.生物的进化与无机环境的变化是相互影响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20.在调查某小麦种群时发现T(抗锈病)对t(易感染)为显性,在自然情况下该小麦种群可以自由交配,据统计其基因频率TT为20%、Tt为60%、tt为20%,后来该小麦种群突然大面积感染锈病,致使感染小麦在开花之前全部死亡。计算该小麦在感染锈病之前与感染之后基因T的频率分别是多少
A.50%和50%
B.50%和62.5%
C.62.5%和50%
D.50%和10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18.某学生用显微镜观察装片时,见视野中有甲、乙、丙三异物。为判断异物的位置,他先转动目镜,只见甲异物动,然后转换物镜,乙异物仍存在,丙异物消失。据此可判断甲、乙、丙三异物的位置分别在
A.目镜、装片、物镜
B.目镜、物镜、装片
C.目镜、反光镜、物镜
D.物镜、装片、反光镜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