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4.下列关于DNA分子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大多数DNA分子是由4种脱氧核苷酸为单位形成的双螺旋结构
B.DNA分子中的每个磷酸均连接着一个脱氧核糖和一个碱基
C.DNA分子两条链之间中总是嘌呤与嘧啶形成碱基对
D.DNA分子每条链是通过磷酸分子-脱氧核糖-磷酸分子-脱氧核糖交替连接而成

分析 DNA的双螺旋结构:
①DNA分子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的.
②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在内测.
③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起来,形成碱基对且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解答 解:A、大多数DNA分子是由4种脱氧核苷酸为单位形成的双螺旋结构,A正确;
B、DNA分子中的大多数磷酸均连接着两个脱氧核糖,只有末端的磷酸只连接一个脱氧核糖,B错误;
C、DNA分子中碱基的配对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即两条链之间中总是嘌呤与嘧啶形成碱基对,C正确;
D、DNA分子每条链是通过磷酸分子-脱氧核糖-磷酸分子-脱氧核糖交替连接而成,D正确.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要求考生识记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生物工程
对艾滋病的疫苗研究,经历了三个“时代”.早期,科学工作者从HIV感染自愈者体内采取相应免疫细胞,使之与骨髓瘤细胞结合,生产HIV的抗体,具体过程见下图1:

(1)上述过程①的生物技术称为细胞融合技术;
(2)要获得纯净、单一的抗体,上图过程最关键的操作要点是单个免疫B细胞与重骨髓瘤细胞融合或在选择培养基上进行选择.
随后,转基因技术被运用到了HIV的疫苗的研制工作中,科学工作者研制的第二代HIV疫苗的操作简要路径见下图2:

(3)过程②所用限制酶必须一致,其理由是只要切口和接口具有相同的粘性末端即可.
(4)用该方法产生的疫苗进行接种,与上述图1的抗体注射方法的免疫功能相比,其关键的优势是血液中抗体含量因代谢会逐渐降低,而抗原可以激发B细胞产生记忆细胞,较长时间维持较高抗体浓度;
(5)该疫苗接种,具有一定的HIV防疫作用,但不能治愈HIV感染者,从免疫学角度分析,不能治愈的主要原因是HIV寄生于细胞内,抗体只能应对内环境体液中的病毒.
用X、Y两种限制酶作用于病毒DNA片段,并进行电泳分析,其结果见图3.

(6)A至D选项中,关于两种酶切位置的判断正确的是C
科学工作者发现一种蛋白质(D4-Ig),它能与HIV表面的糖蛋白结合,从而使HIV失去侵染T细胞的能力;腺相关病毒是杆状病毒,无激活复制基因,对人体相对安全.
腺相关病毒其基因组中含有常用病毒衣壳基因rep和复制相关蛋白基因cap,为安全起见,需要去除复制基因.目前,科学家利用其相关实验研究,实验工作相关信息如图4:

(7)目的基因运载体是腺相关病毒(或腺相关病毒粒子和腺相关病毒基因组).
(8)过程①需要对D4-Ig蛋白进行氨基酸种类与序列测定,才能人工合成D4-Ig基因.这个过程产生的基因组可能在某些碱基上有所不同,其原因是有些氨基酸会有2种以上的密码子
(9)被两种病毒双重感染的T细胞解体的HIV病毒相比入侵时的差异是HIV病毒的衣壳蛋白已经与D4-Ig蛋白结合,失去再感染T细胞能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为了检测某种酶X在37℃时对3种二糖(糖A、糖B、糖C)的作用,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5min后检测每只试管中的单糖和二糖,结果如下表. 
试管1试管2试管3
单糖
二糖
(1)该实验的自变量是糖的种类不同(底物不同),需要控制的无关变量有糖的量、酶的量(写出一项).
(2)从本实验中,可得出的结论是:酶具有专一性.
(3)为进一步检测该酶与pH的关系,请用下面所给的材料和实验室中的基本设备,设计一个实验,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
实验材料:酶X,糖A溶液、糖B溶液、糖C溶液(自选一种),斐林试剂,不同pH的物质(酸、水、碱).
实验步骤:
①取三支洁净试管,向三只试管中均加入1mL的酶X溶液溶液,编号为A、B、C.
②向A、B、C三只试管分别加入1mL酸、1mL水、1mL碱,摇匀.
③将糖C溶液(糖A、糖B、糖C)溶液各2mL注入到A、B、C三只试管中,置于37℃水浴中保温5min.
④在各支试管中分别加入2mL斐林试剂,然后水浴加热5min,观察颜色变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真核生物染色体DNA遗传信息的传递与表达过程,在细胞质中进行的是(  )
A.转录和翻译B.逆转录和翻译C.复制和转录D.复制和翻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如图表示人体内一些生命活动,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进行①过程的细胞一定具有细胞周期
B.②过程形成的细胞一般遗传物质不发生改变
C.③过程总是与机体的衰老同步进行
D.④过程是由于抑癌基因突变成原癌基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抗维生素D佝偻病为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短指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红绿色盲为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白化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下列关于这四种遗传病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短指的发病率男性低于女性
B.红绿色盲女性患者其父与子必为患者
C.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男性患者其母与女必为患者
D.白化病通常会在一个家系的几代人中出现偶尔出现一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如图为某种农作物品种①和②培育出⑥的几种方法,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培育品种⑥的最简单途径是I→V
B.通过II→IV过程能定向改变其遗传特性达到目的
C.通过III→VI过程的原理是染色体变异
D.过程VI常用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幼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下列关于实验鉴定糖类、蛋白质和脂肪操作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鉴定还原糖类的斐林试剂甲液与乙液,可直接用于蛋白质的鉴定
B.鉴定蛋白质时,双缩脲试剂A液与B液要混合均匀后再加入含样液的试管中
C.鉴定可溶性还原糖时,先加入斐林试剂甲液摇匀后,再加入乙液
D.鉴定脂肪的存在,可用显微镜观察是否有被染成橘黄色或红色的颗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生物(天津卷精编版) 题型:选择题

将携带抗M基因、不带抗N基因的鼠细胞去除细胞核后,与携带N基因、不带抗M基因的鼠细胞融合,获得的胞质杂种细胞具有M、N两种抗性。该实验证明了

A.该胞质杂种细胞具有全能性 B.该胞质杂种细胞具有无限增殖能力

C.抗M基因位于细胞质中 D.抗N基因位于细胞核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