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研究早餐质量对学生血糖和胰岛素水平的影响,选取40名健康学生志愿者,按平时早餐习惯分成不进早餐组、高糖(非葡萄糖)组、高脂高蛋白组和均衡营养组,按组别给予相应早餐,并分别于空腹(餐前)和餐后1、2、3小时取静脉血检测血糖浓度和胰岛素含量,实验期间不食用其他食物,实验结果见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不进早餐组2小时后表现出精力不旺盛,注意力不集中,思维迟缓等状况,主要原因是
(2)高脂高蛋白组胰岛素浓度较高,说明血液中的脂肪酸和氨基酸能 胰岛素的分泌.
(3)若餐后l小时取血的同时收集尿液进行尿糖含量检测,不进早餐组(A)、高糖早餐组(B)和高脂高蛋白早餐组(C)的检测结果最可能的是 (从下列序号中选).
①A=B=C ②A<B=C ③A<C<B
(4)预测 组胰高血糖素上升最快,原因是 .
(5)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的调节过程与胰岛B细胞上的相关受体有关,在该过程中,相关受体识别的物质有 (填序号).
①甲状腺激素 ②胰高血糖素 ③胰岛素 ④神经递质.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安徽桐城八中高三上学期质量检测理综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回答下列有关生命活动调节的问题:
(1)目前越来越多的人因肥胖而烦恼,但正常人体内有一种由肥胖基因编码的多肽类激素(瘦素),可参与糖、脂肪及能量代谢的调节,使体重减轻。瘦素受体基因突变导致体重增大,此时血浆中瘦素含量最可能___________(填“偏高”“偏低”或“正常”)。
(2)通过小鼠实验表明瘦素还能作用于下丘脑的相关神经元调节摄食行为,其作用过程如图。若c神经元释放的神经递质引起突触后膜抑制,则突触后膜接受这种递质后的膜内外电位是______ ___。
(3)引起肥胖的原因很多,现对某一肥胖患者进一步检查发现他体内含有能与瘦素受体结合的抗体,从免疫角度分析,他属于_____________病,给他注射瘦素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取得明显疗效。抗体和淋巴因子都属于免疫系统中的_______________。
(4)若右图表示正常人体内的免疫调节过程,请回答:
①若f代表抗体,则B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若C是靶细胞,B能与C结合,则A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安徽桐城八中高三上学期质量检测理综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在逆境条件下,植物关闭一些正常表达的基因,启动一些与逆境相适应的基因,形成新的蛋白质,抵御逆境的胁迫。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这些关闭的基因与新表达的基因属于等位基因
B.这些细胞的基因的关闭与新基因的表达属于细胞的分化
C.材料看出,基因的表达会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
D.为抵御逆境,细胞的遗传物质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改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湖北省荆门市高二上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如图是某稻一萍一鱼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部分示意图,其中数字表示能量.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①代表第一营养级生物呼吸作用释放的全部能量
B.②代表被第二营养级生物摄人的能量
C.该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图中的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D.水稻和红萍的分层分布主要由光照决定,这种结构能提高群落的光能利用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湖北省荆门市高二上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取某种植物幼茎等长切段若干(无芽和无叶)均分为四组,a组浸泡在蒸馏水中,其他三组分别浸泡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中(其中有高浓度、低浓度和最适浓度),培养一段时间,测量并记录各组切段的平均长度,实验重复两次,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实验前的幼茎切段应浸泡在蒸馏水中以消除茎内原有激素对实验的影响
B.实验结果说明三种浓度的生长素均能促进切段的生长
C.d组切段伸长最多,说明d组使用了最适浓度的生长素溶液
D.b组切段伸长最少,说明b组使用了高浓度生长素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湖北省荆门市高二上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如图表示人体内的细胞与细胞外液和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①②③分别代表血液、淋巴和组织液,三者共同构成人体内环境
B.当人体蛋白质长期供应不足时,①处的渗透压下降、③处的渗透压上升
C.①中含有的成分有:血浆蛋白、抗体、神经递质、尿素、水等
D.无氧呼吸产生并释放到①中的乳酸由缓冲物质中和,以维持内环境pH相对稳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黑龙江省高三上12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物质或结构中含胸腺嘧啶“T”的是( )
A.蓝藻 B.烟草花叶病毒 C.ATP D.DNA聚合酶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