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微生物培养的关键是无菌操作.微生物培养过程中除考虑营养条件外,还要考虑pH、温度和渗透压等条件,需对培养基和培养皿进行消毒.可以通过稀释涂布平板法或显微镜计数法进行统计计数.
刚果红可以与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当纤维素被纤维素酶分解后,红色复合物无法形成,出现以纤维素分解菌为中心的透明圈,我们可以通过是否产生透明圈来筛选纤维素分解菌.刚果红可以在细菌菌落形成前倒平板时加入,也可以在菌落形成后加入.若在细菌菌落形成前倒平板时加入刚果红,则所加刚果红要进行灭菌,以防杂菌的侵入,影响纤维素分解菌菌落的形成;若在菌落形成后加入刚果红,则不需要灭菌.
解答 解:(1)在样品稀释和涂布平板步骤中,需要用到是酒精灯、培养皿和无菌水,不需要的是显微镜.
(2)在涂布平板时,由于培养基表面的菌悬液会出现积液,导致菌体堆积,影响分离效果,所以滴加到培养基表面的菌悬液量不宜过多.
(3)向试管内分装含琼脂的培养基时,若试管口粘附有培养基,为避免培养基污染棉塞,需要用酒精棉球擦净.
(4)在刚果红培养基平板上,筛到了几株有透明降解圈的菌落,降解圈大小与纤维素酶的多少和活性有关.纤维素酶的量越多,活性越强,分解的纤维素越多,透明降解圈越大,所以图中降解纤维素能力最强的菌株是①.
(5)由于胃部PH值较低,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发酵过程会产热和产酸,J4菌株在较高温度和酸性环境下酶的活性更高,所以推测菌株J4更适合用于人工瘤胃发酵.
故答案为:
(1)③
(2)培养基表面的菌悬液会出现积液,导致菌体堆积,影响分离效果
(3)避免培养基污染棉塞
(4)量与活性 ①
(5)J4 发酵过程会产热和产酸,J4 菌株在较高温度和酸性环境下酶的活性更高
点评 本题结合图示,考查微生物分离与培养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盐水入坛前要煮沸、冷却 | |
B. | 放入蒜瓣、生姜等香辛料的作用只是杀灭杂菌 | |
C. | 在坛盖边沿的水槽中注满水,以保证坛内的无氧环境 | |
D. | 泡菜腌制时间长短、温度和食盐的用量都会影响亚硝酸盐含量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含1条异常染色体的配子 | 含2条异常染色体的配子 | 不含异常染色体的配子 | |
含1条异常染色体的配子 | 畸形 | 畸形 | 畸形 |
含2条异常染色体的配子 | 畸形 | 正常 | 正常 |
不含异常染色体的配子 | 畸形 | 正常 | 正常 |
A. | “妻子”的2条异常染色体不可能是1对同源染色体 | |
B. | 理论上,“丈夫”产生含异常染色体的配子的概率为$\frac{3}{4}$ | |
C. | 理论上,该夫妇再生育一个染色体均正常的孩子的概率为$\frac{1}{16}$ | |
D. | 理论上,“畸形孩子”中只含有1条异常染色体的比例为$\frac{2}{5}$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作物“轮种”不仅合理地利用各种矿质营养,还可避免某些虫害的大发生 | |
B. | 以作物秸秆为燃料发电,可以做到对农作物中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 | |
C. | 充分利用各种生物固氮措施,尽量施用农家肥,减少化肥的施用 | |
D. | 应用以虫治虫、以菌治虫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可以根据有无CO2或水的生成判定呼吸方式 | |
B. | 产生乳酸的不一定是动物,但产生酒精的一定是植物 | |
C. | ②→①过程和②→④过程可在同一个细胞内进行 | |
D. | ②→①过程产生的[H]和①→②过程产生的[H]全都来自水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用淀粉、蔗糖、和淀粉酶来验证酶的专一性,用碘液来检测 | |
B. | 探究酶催化作用的最适pH,设置过酸、中性、过碱三组 | |
C. | 用淀粉酶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用斐林试剂检测 | |
D. | 用过氧化氢、新鲜的猪肝研磨液和氯化铁溶液探究酶的高效性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黑龙江省双鸭山市高三上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关于同源染色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的染色体是同源染色体
B.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能互换对应部分
C.在人的正常精子中没有同源染色体
D.减数分裂中联会的染色体是同源染色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