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题目】下列关于科学家探究“DNA是遗传物质”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格里菲思实验中死亡小鼠体内均能分离出S型活细菌

B.艾弗里实验中S型细菌DNA的纯度会影响转化的效率

C.搅拌时间长短对35S32P标记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结果影响不同

D.格里菲思、赫尔希和蔡斯均通过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答案】D

【解析】

考查教材经典实验,遗传物质的探索。

1. 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结论是:S型细菌中必然存在“转化因子”。

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得出的结论:DNA才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由实验过程可知R型细菌发生转化的条件是:由S型细菌的DNA存在。

2.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步骤首先获得35S和32P标记的T2噬菌体,然后再与未标记的大肠杆菌混合培养,然后适时保温后再搅拌、离心,最后通过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高低,从而得出结论。

A、格里菲思实验中死亡小鼠的死因是因为S型菌引起的,因此体内均能分离出S型活细菌,A正确;

B、艾弗里实验中S型细菌DNA的纯度会影响转化的效率,而且纯度越高,转化效率越高,B正确;

C、在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搅拌的目的是使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与细菌分离,如果搅拌不充分,对35S标记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组的影响是导致沉淀物中放射性偏高,而对32P标记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组的沉淀物的放射性无影响,因此搅拌时间长短对35S32P标记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结果影响不同,C正确;

D、艾弗里、赫尔希和蔡斯均通过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D错误。

故选D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生物技术的发展速度很快,已灭绝生物的“复生”将不再是神话.如果世界上最后一只野驴刚死亡,以下较易成为“复生”野驴的方法是 ( )

A. 将野驴的体细胞取出,利用组织培养技术,经脱分化、再分化,培育成新个体

B. 将野驴的体细胞两两融合,再经组织培养培育成新个体

C. 取出野驴的体细胞的细胞核移植到母家驴的去核卵细胞中,再经胚胎移植孕育培养成新个体

D. 将野驴的基因导入家驴的受精卵中,培育成新个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某科研小组从某温泉口取得一批土样,希望从中分离出耐高温的可分解木质素的细菌。

1)采集土样后,为增加所需细菌的浓度,采用的培养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

2)为筛选分解木质素的细菌,培养基中加入的唯一碳源是__________,培养基中还必须包含水、无机盐和______________等基本营养成分。从功能上讲,这样的培养基称为__________培养基。为避免培养基污染,需将培养皿呈_____________状态放置。

3)培养过程中,常选择菌落数在__________区间的平板统计计数。统计的菌落数往往比活菌的真实数目低,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研究小组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成功表达并分离出木质素分解酶,为探究该酶的最适pH,应控制的无关变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两项即可)。

若需较长时间保持酶活性,酶制剂都应保存在____________________(填“低温”、“最适温度”或“高温”)环境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细胞学说的建立是一个经科学家不断探究、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充满了耐人寻味的曲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发现细胞并创立了细胞学说

B.细胞具有相对独立性

C.细胞学说认为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D.细胞学说揭示了动、植物细胞的不同之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有关植物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有几项

①植物的向光性和根的向地性都能说明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

②黄化豌豆幼苗切段中乙烯的合成受生长素浓度的影响

③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的方式是极性运输

④赤霉素不仅能促进果实发育,还可延长植物种子的贮藏时间

⑤用生长素处理二倍体番茄幼苗,可得到多倍体番茄

⑥对成熟期的植物喷洒一定浓度的细胞分裂素会加快叶片衰老和脱落

⑦植物激素的合成既受基因组控制,又受环境影响

A. 2B. 3C. 4D. 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关于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具有运输功能的蛋白质均存在于细胞膜上

B.无机物在细胞中含量非常少但不可或缺

C.细胞吸收的N可作为合成核酸、蛋白质和某些脂质的原料

D.斐林试剂可以用来检测糖类,双缩脲试剂可以用来检测蛋白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细胞在有丝分裂时,姐妹染色单体均附着于纺锤丝上,这称为双定向作用。若该作用出现异常,便暂停有丝分裂的继续进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双定向作用是细胞内染色体向两极移动的前提

B.染色体数目的加倍与双定向作用存在因果关系

C.不是所有细胞都存在双定向作用,如根尖成熟区细胞

D.限制有丝分裂的双定向作用会影响细胞周期的完整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学生进行了下面的实验:他将碘液滴在一块干面包上,面包变成了深蓝色;他嚼碎了另一块面包,并用斐林试剂检验,溶液中出现了砖红色沉淀。因此,他得出结论,面包被嚼碎时产生了还原糖。这位学生的实验设计的错误之处在于(  )

A.未对嚼碎的面包做淀粉检验

B.未对唾液做淀粉检验

C.未对干面包做还原糖的检验

D.未考虑面包的制作时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哪一项实验处理没有显色反应

A. 用碘液处理淀粉B. 用班氏试剂处理葡萄糖(煮沸)

C. 用双缩脲试剂处理蛋白质D. 用碘液处理麦芽糖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