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2.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食盐作用下析出的蛋白质发了变性
B.某种肽酶可水解肽链末端的肽键导致多肽链分解为氨基酸
C.10个氨基酸构成的多肽有9个-CO-NH-,称为10肽
D.有些蛋白质是染色体的组成成分

分析 染色体的组成成分是蛋白质和DNA,酶有催化功能,盐析不改变蛋白质的结构,必需氨基酸不能在人体细胞中合成,只能从食物中获取.某种肽酶能水解肽链末端的肽键,使肽链末端的氨基酸脱落.

解答 解:A、盐析不改变蛋白质的结构,蛋白质不会变性,A错误;
B、由题意可知,该种肽酶能水解肽链末端的肽键,使肽链末端的氨基酸脱落,然后再作用于去掉氨基酸之后的末端肽键,水解掉末端的氨基酸,依此类推,把多肽水解成氨基酸,B正确;
C、10个氨基酸构成的多肽有9个-CO-NH-,称为十肽,不是10肽,C错误;
D、染色体的组成成分是蛋白质和DNA,有些蛋白质是染色体的组成成分,D正确;
故选:AC.

点评 本题的知识点是蛋白质的作用,酶作用的专一性,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和化学结构,蛋白质的水解过程,分析题干明确该肽酶的作用位点和作用后的结果是解题的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根据如图细胞分裂图回答问题:

(1)A图所示细胞分裂的方式是减数分裂.细胞内染色体与染色单体的比例是1:2.
(2)B图所示细胞分裂后产生的细胞是精细胞或第二极体.
(3)C图所示细胞分裂产生的细胞名称是卵细胞和极体;每个子细胞中有3条染色体.
(4)图三图中核DNA数依次是:A:12个,B:6个,C:6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下列关于纸层析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样品点不能浸泡在层析液中
B.点样时,应快速细致,形成大小一致的圆点
C.滤纸卷成筒状是为了增大吸收面积
D.石油醚可作为层析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弃置耕地的主要食物链由植物→田鼠→鼬构成.生态学家对此食物链能量流动进行了研究,结果如表,单位是J/(hm2•a).
植物田鼠
固定的
太阳能[
摄入量同化量呼吸量摄入量同化量呼吸量
2.45×10111.05×1097.50×1087.15×1084.64×1074.50×1074.28×107
(1)此地形成的群落是次生演替的结果.
(2)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田鼠种群密度,在3hm2范围内,第一次捕获并标记30只田鼠,第二次捕获30只,其中未标记的10只,则该种群密度是15只/hm2
(3)能量沿“植物→田鼠→鼬”的流动是单向的,从田鼠到鼬的能量传递效率6%.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7.肺炎双球菌有许多类型,有荚膜的有毒性,能引起人或动物患肺炎或败血症,无荚膜的无毒性.如图表示1944年美国学者艾弗里和其同事所做的细菌转化实验.请回答:
(1)实验A,鼠患败血症死亡.以后各实验中,老鼠的情况分别为:
B.能生存,C.能生存,D.死亡,
E.能生存.
(2)不致病的肺炎双球菌接受了致病肺炎球菌的DNA,使它的遗传特性发生了改变.
(3)肺炎双球菌的毒性由荚膜引起,荚膜是一种毒蛋白,这说明蛋白质的合成由DNA控制.
(4)这个实验说明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关于DNA粗提取的实验材料的选择,研究者经过多次实验效果的比较,最终选择鸡血做实验材料.请据图回答问题:
(1)在实验中,两次向烧杯中加入蒸馏水的作用是B
A.稀释血液,冲洗样品                    B.使血细胞破裂、降低NaCl浓度使DNA析出
C.使血细胞破裂、增大DNA溶解量     D.使血细胞破裂、提取含杂质较少的DNA.
(2)生活在牧区的人们,采集牛、羊和马血比较方便,若它们按实验要求完成实验步骤后,结果是很难提取到DNA,原因是牛羊马为哺乳动物,其成熟的红细胞中没有细胞核.
(3)不同的NaCl溶液中,DNA的溶解度不同,在NaCl溶液浓度是0.14mol/l时,DNA的溶解度最小.
(4)DNA的析出和鉴定时,析出DNA时应将处理后的溶液过滤,加入与滤液体积相等的、冷却的95%的酒精(写出体积分数),静置后溶液中将析出DNA.鉴定时所用的试剂为二苯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回答下列与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有关的问题:
(1)在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采用的实验方法是同位素标记法(同位素示踪法).具体是用32P和35S分别标记DNA、蛋白质.
(2)若要大量制备用32P标记的噬菌体,需先用32P的培养基培养大肠杆菌,再用噬菌体去感染被32P标记的大肠杆菌.
(3)上述实验中,不能(填“能”或“不能”)用15N来标记噬菌体的DNA,理由是DNA和蛋白质中都含有N元素.
(4)实验中,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一段时间后,用搅拌机搅拌,然后离心得到上清液和沉淀物,检测上清液和沉淀中的放射性.预期的实验结果是沉淀物的放射性高,上清液中放射性很低(几乎无放射性).实验中搅拌的目的是将吸附在大肠杆菌表面噬菌体和大肠杆菌分离..某同学尝试对该实验进行改进,将搅拌这一步改为超声震荡,其余条件相同.改进后实验结果与预期结果基本一致,但与未改进前结果相比,上清液中32P占初始标记噬菌体放射性的比例有所增大,可能原因是超声使得部分大肠杆菌破裂.
(5)新合成的噬菌体的DNA与蛋白质外壳,组装出很多与亲代一模一样的子代噬菌体,其遗传情况不(填是或不)符合孟德尔的遗传规律.
(6)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下列关于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血红蛋白和生长激素的合成能够体现“不同的细胞中遗传信息的执行情况不同”
B.受精卵在自然条件下能形成完整个体,因此全能性最高
C.细胞的正常基因突变成为原癌基因是细胞癌变的原因
D.多细胞生物的细胞普遍衰老会导致个体衰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下列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静息时,膜外正电位,膜内负电位
B.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总是伴有细胞膜内外的电位变化
C.受刺激时,膜外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膜内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
D.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是由兴奋区传向未兴奋区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