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属于基因工程,其变异原理是基因重组 | |
B. |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搅拌离心操作前的保温时间不宜过长 | |
C. | 两个实验都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 |
D. | 两个实验的关键都是通过物质分离提纯技术把DNA和蛋白质分开,单独去研究它们所起的作用 |
分析 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R型细菌→小鼠→存活;S型细菌→小鼠→死亡;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小鼠→存活;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R型细菌→小鼠→死亡.
在艾弗里证明遗传物质是DNA的实验中,艾弗里将S型细菌的DNA、蛋白质、糖类等物质分离开,单独的、直接的观察它们各自的作用.另外还增加了一组对照实验,即DNA酶和S型活菌中提取的DNA与R型菌混合培养.
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①研究着: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
②实验材料:T2噬菌体和大肠杆菌等.
③实验方法: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
④实验思路:S是蛋白质的特有元素,DNA分子中含有P,蛋白质中几乎不含有,用放射性同位素32P和放射性同位素35S分别标记DNA和蛋白质,直接单独去观察它们的作用.
⑤实验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
⑥实验结论:DNA是遗传物质.
解答 解:A、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不属于基因工程,其变异原理是基因重组,A错误;
B、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搅拌离心操作前的保温时间不宜长,若保温时间延长,细菌裂解后释放出噬菌体,导致上清液中放射性升高,B正确;
C、两个实验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但都没有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C错误;
D、两者实验思路均是设法把DNA与蛋白质分开,单独观察它们的作用,但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没有用物质分离提纯技术,而用了同位素标记法,D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了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的证明结论,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5种、8种与4种、4种 | B. | 8种、5种与4种、4种 | ||
C. | 4种、4种与5种、8种 | D. | 4种、4种与8种、5种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植物体细胞杂交的原理是细胞膜的流动性和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 |
B. | 动物细胞融合的过程包括杂交细胞形成杂交新个体 | |
C. | 细胞融合包括质融合和核融合,细胞壁形成是质融合完成的标志 | |
D. | 二倍体生物细胞融合后,遗传物质为二个细胞遗传物质的组合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不同DNA分子中,可能含有储存相同遗传信息的基因 | |
B. | 不同组织细胞中,可能有相同的基因进行表达 | |
C. | 不同mRNA分子中,可能含有相同的密码子 | |
D. | 不同tRNA分子中,可能含有相同的反密码子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基因突变都会遗传给后代 | |
B. | 精子、卵细胞是单倍体 | |
C. | 环境因素引起的变异一定是不可遗传的变异 | |
D. | 基因上的碱基序列发生了改变,则遗传信息也一定发生了改变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肝细胞吸收组织液中的氧气 | B. | 线粒体中的[H]与O2结合 | ||
C. | T细胞合成并释放淋巴因子 | D. | 兴奋的传导和传递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由于次级卵母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出现异常而产生该细胞 | |
B. | 若该卵细胞与一表现型正常男子产生的精子受精,后代患白化病的概率为0 | |
C. | 若该卵细胞与一表现型正常男子产生的含Y的精子受精,后代患21-三体综合征的概率为1 | |
D. | 若该卵细胞与一表现型正常男子产生的含Y的精子受精,后代患睾丸发育不全症的概率为1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年河南省郑州市高考三模试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某苔原生态系统的旅鼠以苔草为主要食物.当苔草被旅鼠大量啃食时,会出现“化学防御”,即苔草会产生一种特殊的化学物质,降低旅鼠的繁殖力,以此来抵抗旅鼠的采食压力.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苔草化学防御时产生的可能是促性腺激素类似物
B.苔草与旅鼠的这种关系,是长期共同进化的结果
C.化学防御通过影响旅鼠的出生率来降低旅鼠的种群密度
D.该实例说明,信息传递可以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