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意味着生物进化与新物种的形成 | |
B. | 种群之间的基因库的差异是产生生殖隔离的根本原因 | |
C. | 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生物个体 | |
D. | 地理隔离必然导致生殖隔离 |
分析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内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形成.在这个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解答 解:A、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A错误;
B、种群之间的基因库的差异是产生生殖隔离的根本原因,B正确;
C、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C错误;
D、地理隔离不一定导致生殖隔离,如东北虎和华南虎具有地理隔离,但还是同一种生物,D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的内容很丰富,但知识点不难,只要耐心细致就能做对.要注意,种群基因频率改变意味着生物进化了,但不一定产生新的物种.新物种的产生必须要经过生殖隔离.生殖隔离的产生不一定要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如多倍体的形成.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形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O2浓度/% | a | b | c | d |
产生CO2的量/mol | 9 | 12.5 | 15 | 30 |
产生酒精的量/mol | 9 | 6.5 | 6 | 0 |
A. | 当O2浓度为a时,酵母菌没有进行有氧呼吸,只进行无氧呼吸 | |
B. | 当O2浓度为c时,消耗的葡萄糖中有$\frac{2}{3}$用于酵母菌酒精发酵 | |
C. | 当O2浓度为b和d时,酵母菌细胞呼吸消耗的葡萄糖量相等 | |
D. | 在a、b、c、d不同O2浓度下,酵母菌体内都产生[H]、ATP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神经递质由突触小泡分泌到胞外 | B. | 脱氧核糖核酸从细胞核进入细胞质 | ||
C. | 老化受损的细胞器融入溶酶体中 | D. | CO2通过自由扩散进入叶绿体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它能定向形成新的等位基因 | |
B. | 四分体时期,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交叉互换可导致基因重组现象的发生 | |
C. | 某染色体上的DNA分子中,若干碱基对的缺失属于染色体变异 | |
D. | 基因突变一定是可遗传变异,但不一定会遗传给后代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人体正常温度为37℃,pH为7.45-7.55,血浆pH保持相对稳定与HCO3-、HPO42-等离子有关 | |
B. | 接受抗原刺激后,B淋巴细胞增殖和分化属于内环境稳态失调 | |
C. | 通过神经-体液调节,可以维持内环境中多种成分的相对稳定 | |
D. | 血糖浓度、尿液浓度、体内温度、细胞外液渗透压的相对稳定都属于内环境的稳态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多选题
A. | 图中的丁结构可以将加工的蛋白质运到溶酶体 | |
B. | 图示过程的实现与生物膜上的脂质分子、蛋白质分子的运动有关 | |
C. | 在图中戊结构内,丙酮酸氧化分解产生CO2的阶段没有O2参加 | |
D. | X的分泌过程能发生在无甲、乙、丙、丁、戊等结构的原核细胞中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北大附中河南分校高一下期末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曲线Ⅰ、Ⅱ、Ⅲ分别表示某野生动物种群数量在达到环境容纳量后所发生的三种可能变化,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因环境阻力的存在,该种群数量不能呈“J” 型增长
B. 曲线Ⅰ说明该种群栖息地可能受到轻度破坏
C. 形成曲线Ⅱ后,若建立保护区可以提高该种群数量
D. 形成曲线Ⅲ最可能的原因是该种群的天敌数量增多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