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7.孟德尔通过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发现了基因的分离定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成对遗传因子的分离发生在有丝分裂过程中
B.在杂交实验中,要对父本和母本去雄
C.F1形成配子时,产生了数量相等的雌雄配子
D.F2产生的性状分离比依赖于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

分析 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
①提出问题(在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两组豌豆遗传实验基础上提出问题);
②做出假设(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的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③演绎推理(如果这个假说是正确的,这样F1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这样测交后代应该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
④实验验证(测交实验验证,结果确实产生了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
⑤得出结论(就是分离定律).

解答 解:A、成对遗传因子的分离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A错误;
B、在杂交实验中,要对母本去雄,父本保留雄蕊,B错误;
C、F1形成配子时,雌雄配子的数量不相等,C错误;
D、F2产生的性状分离比依赖于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要求考生掌握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过程、发现的问题、提出的假说、验证实验及实验结论,能准确判断各选项,并正确区分各选项所属科学研究过程的环节,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调查某草原田鼠数量时,在1公顷的调查区内,放置10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鼠32只,将捕获的田鼠经标记后在原地释放.数日后,在同一地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这次共捕获36只,其中有上次标记过的个体4只.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该地区田鼠种群个体总数为N,则N=288只.上述调查田鼠种群数量的方法称为标志重捕法.
(2)由于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就很难再次被捕捉,所以上述计算所得的种群个体总数可能会比实际值偏高(大).
(3)若调查该草原1公顷的调查区内,某种草本植物的种群数量应采用样方法,常用的取样方法有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在调查区内,随机选取若干个样方.某样方内部有4株被调查植物,但上、下、左、右4条边界上,分别有2、1、3、3株该植物,则该样方中被调查植物个体数应计为8或9株.
(4)调查员还发现该草原分布有某种集体采食、共同繁衍后代的食草鸟,该食草鸟种群的空间特征是集群分布.另外,在通往草原的路上,道路两侧分布有整齐有序的绿化树(某种柳树),也可看成一个种群,则其空间特征是均匀分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细胞分化是由于细胞中遗传信息不同的执行情况而造成的
B.细胞分化也是生物体生长的基础
C.细胞分化是生物体个体发育的基础
D.细胞分化是一种持久性的变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下列关于细胞核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核仁与核糖体的形成密切相关,核仁控制着细胞代谢
B.染色质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只存在于细胞核内
C.不同细胞的核孔数量不一定相同
D.核膜上的核孔对物质的进出有选择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下列与细胞周期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纺锤丝出现在分裂中期B.染色体存在的时间比染色质长
C.等位基因的分离发生在分裂前期D.核DNA的复制发生在分裂间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TSPY1基因是Y染色体上的雄性决定基因之一.下列有关该基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复制场所是细胞核B.可转录形成多种mRNA
C.基本组成单位是核糖核苷酸D.在X染色体上存在其等位基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如图表示细胞分泌活动中的两种常见类型:Ⅰ型过程中运输小泡持续不断地从高尔基体运送到细胞膜,此过程不需要细胞外信号的触发;Ⅱ型过程中分泌小泡离开高尔基体后聚集在细胞膜附近,当细胞受到细胞外信号刺激时,就会与细胞膜融合将内含物释放到细胞外.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物质①表示mRNA,结构②是核糖体.
(2)物质⑤的化学本质是糖蛋白(蛋白质),其形成属于Ⅰ型分泌.
(3)能发生上述两种类型分泌活动的细胞有ABD
A.胰岛B细胞   B.唾液腺细胞
C.肌肉细胞     D.浆细胞
(4)图示生理过程主要体现了生物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两种类型的分泌活动中  合成了不同种类的蛋白质,其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此生理过程不可能发生在细菌体内,这是因为细菌细胞中没有③④结构(填序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某生态系统仅有甲、乙、丙、丁、戊 5 个种群形成一定的营养结构,下表列出了各种群同化的能量.图 1 表示有关种群乙的能量变化,其中  ①~⑦表示能量值的多少.图2 是种群乙 10 年内种群数量变化的情况,图中 λ 表示该种群数量是上一年种群数量的倍数.
种群
同化能量1.1×1082×1071.4×1099×1073.4×106

(1)写出该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判断依据是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两个特点单向流动和逐级递减.
(2)种群乙是该生态系统营养结构中的次级 消费者,第三  营养级.若甲的数量减少,戊的数量不会(会或不会)发生明显变化,因为乙的食物来源还有丁.
(3)图1 中②(数字)=2×107,C 表示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D表示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的能量.
(4)图2 中c、d点的种群年龄组成是衰退型.
(5)乙种群中雌雄个体通过气味相互识别,这属于化学 信息,说明种群繁衍离不开信息传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图甲表示人体内苯丙氨酸的部分代谢途径,如果缺少酶3(络氨酸酶),就会患白化病(即皮肤、毛发等处不能合成黑色素,表现出白化症状);如果缺少酶1(苯丙氨酸羟化酶),就会患苯丙酮尿症,即缺少酶1苯丙氨酸就不能按正常代谢途径转变为络氨酸,而沿旁路转变成苯丙酮酸,大量的苯丙酮酸在人体内积累,聚集在血液和脑脊液中,会造成脑发育障碍而成痴呆等症状.

(1)人体内环境中的络氨酸除图甲中所示的来源外,还可来自于食物.
(2)若酶1由a个氨基酸组成,则酶1的基因碱基数目不能少于6n,合成酶1的过程中至多脱去了n-1个水分子.
(3)从以上实例可以看出基因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图乙所示上述两种性状的等位基因分别用苯丙酮尿症A、a,红绿色盲B、b表示.一号和二号家庭均不携带对方家庭出现的遗传病基因,I-3个体涉及上述两种性状的基因型是AaXHXh
(4)Ⅱ-3已经怀孕,如果她生育一个女孩,健康的概率是1;如果生育一个男孩,健康的概率是0.75.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