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8.以下是关于玉米(2n=20)的相关研究.
(1)玉米基因组计划应测其体细胞中10条染色体上的碱基序列.
(2)早春玉米栽培时,农民常在田地上铺一层黑色塑料薄膜,再在薄膜上打一小孔播种玉米.这样做的好处有:①有效防止杂草;②提高玉米根系周围温度,增强呼吸作用(有氧呼吸),从而促进根系对土壤无机盐的吸收.
(3)为探究影响其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将同一品种玉米苗置于25℃条件下培养,实验结果如图所示.请据图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①与D点相比,B、C点条件下限制玉米CO2吸收量的因素分别是光照强度、土壤含水量.
②图示实验结果表明,土壤含水量在40-60%(范围)的条件下施肥效果明显.
(4)人工气候室使人们能在可控条件下研究环境因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下图为控制温度不变的情况下,一天中密封透光玻璃罩中CO2浓度的变化情况.
①植物光合作用最强的区段是EF.
②光合作用等于呼吸作用的点是D、H.

分析 影响光合作用的主要环境因素有光照强度、温度和二氧化碳难度等.据图分析:图1的实验中具有三个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光照强度、无机盐和土壤含水量.在光照强度增强、含水量增加、施肥后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均增加.并且施肥的玉米在土壤含水量为40%以上时光合作用强度明显增强.图2中,人工气候室中的气体变化是由于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引起的,其中,D、H表示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I点等于起始点A点,说明结构一昼夜植物有有机物的积累.

解答 解:(1)由于玉米(2n=20)属于二倍体植物,所以玉米基因组计划应测其体细胞中10条条染色体上,即同一染色体组的碱基序列.
(2)早春玉米栽培时,农民常在田地上铺一层黑色塑料薄膜,好处是有效防止杂草;提高玉米根系周围温度,增强呼吸作用(有氧呼吸),从而促进根系对土壤无机盐的吸收.
(3)①与D点相比,B点的光照强度要低,所以光合作用强度低,限制B点光合作用的因素是光照强度;与D点相比,C点的土壤含水量较低,光合作用强度就低,故限制因素是土壤含水量.
②图1中显示,在土壤含水量在40%,施肥与不施肥对光合作用强度无影响,但是在土壤含水量在40%~60%的条件下,施肥的玉米光合作用强度明显增强.
(4)①图2中当二氧化碳浓度下降时,表明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强度,图中EF段斜率最大,二氧化碳的减少的速率最快,呼吸作用不变,因此光合作用最强.
②曲线中D(H)点之前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光合作用小于呼吸作用,D(H)点之后二氧化碳浓度下降,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所以D(H)点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等于呼吸作用的点.
故答案为:
(1)10   
(2)呼吸作用(有氧呼吸)
(3)光照强度  土壤含水量    40-60%
(4)EF    D、H

点评 本题考查了影响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环境因素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等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析图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光合作用的问题,难度适中.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构建模型是科学家研究生态学规律常用的方法,以下两图分别是在封闭环境根据捕食(图1)和竞争(图2)的数学模型绘制的曲线,图1中箭头所指方向代表曲线变化趋势,图2表示两类生物竞争中测定第1类生物后一代(即Zt+1)所占总数的百分数与前一代(即Zt)所占百分数之间的关系,实线表示观测到的Zt+1和Zt之间的关系,虚线表示Zt+1=Zt时的情况,请分析并回答以下问题:

(1)图1中的曲线变化规律反映了生态系统的调节,它是生态系统稳定性原因的基础.其中捕食者和猎物的种群K值分别在P2、N2(填图中字母)波动,达到这种平衡时决定K值的因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或人为提供的环境条件).
(2)在图2的竞争中,将被排除掉的是第1(填1或2)类生物,如果图2生物为图1中的猎物,则在自然环境中不会(填会或不会)出现其中一种猎物被竞争掉的现象;如果图2竞争的生物是某池塘中的底栖物种,则会出现其沿池塘底部从上到下分布的现象,这种现象在群落结构中叫水平结构.
(3)南方某地有一片热带雨林,最初碳积蓄量500吨/公顷,此时,总生产量是每年为60t/hm2,叶的呼吸量为25t/hm2,生长量为5t/hm2,枯死量为10t/hm2.已知总生产量=生长量+枯死量+呼吸量,则该地的净生产量是15吨/公顷,非同化器官的呼吸量是20吨/公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玉米体细胞含有20条染色体,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玉米体细胞有丝分裂中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染色体组数不同
B.32P标记玉米体细胞(含20条染色体)的染色体DNA分子,再将这些细胞转入不含32P的培养基中培养,在第二次细胞分裂的中期和后期的细胞中,被32P标记的染色体条数均为20条
C.育种学家要测定玉米基因组DNA序列,需要测定11条染色体的DNA序列
D.玉米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中,含有40个DNA分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下图表示糖类的化学组成和种类,则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①、②、③依次代表单糖、二糖、多糖,它们均可继续水解
B.①、②均属还原糖,在加热条件下与本尼迪特试剂发生反应将产生红黄色沉淀
C.④、⑤分别为纤维素、肌糖元,二者均贮存能量,可作为贮能物质
D.④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使用纤维素酶可将其破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牛奶是微生物生长的良好培养基.生鲜牛奶中的微生物情况反映了奶牛的健康状况,也影响奶制品的运输和贮藏.牛奶在饮用前都要经过巴氏消毒,以杀死有害微生物.为检测消毒前后牛奶中细菌含量变化情况,做如右图所示操作.用无菌吸管从锥形瓶中吸取1mL生牛奶稀释液至盛有9mL无菌水的试管中,混合均匀,如:此再重复2次.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微生物培养操作过程中,为了防止杂菌污染,需对培养基和培养皿进行灭菌(消毒、灭菌),操作者双手要进行清洗和消毒.除巴氏消毒外,还有煮沸消毒法和化学试剂消毒.
(2)取最终的牛奶稀释液0.1mL滴在培养基上进行涂布,选择的涂布工具称为涂布器,为防止杂菌污染,该工具应浸泡于酒精中,涂布前应将涂布器引燃(灼烧)后待冷却.
(3)图中所示方法为稀释培养法,理想情况下,培养一段时间后可在培养基表面形成菌落.若用该方法培养设置了3个培养皿,菌落数分别为35个、33个、34个,则可以推测生牛奶中每毫升含细菌数为3.4×105个.运用这种方法统计的结果往往较实际值偏小(填“偏大”或“偏小”),原因是当两个或多个菌落重叠在一起时按一个菌落计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下列有关实验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在“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实验中,随琼脂块增大,琼脂块中变红的体积所占的比例增大
B.经健那绿染液处理的口腔上皮细胞中的线粒体依然保持生活状态
C.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作用的专一性时,不可用碘液替代斐林试剂进行鉴定
D.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中将母本去雄的目的是防止自花授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叶绿体在光下利用ADP和Pi合成ATP的过程称为光合磷酸化.为探究ATP形成的原动力,Jagendorf等科学家在黑暗中进行了如下实验.图中平衡的目的是让类囊体内部的pH和外界溶液相同,请回答下列问题:

(1)类囊体是叶绿体光合作用光反应的场所,光合作用发生时在类囊体生成三种物质[H]、ATP、O2
(2)图中实验过程及结果显示,ATP的形成与类囊体膜内外浓度有关,加入ADP和Pi后该物质从类囊体膜内(内部、腔内)流向类囊体膜外(外部、外界溶液),在酶的催化下将势能转换为ATP中的化学能.
(3)本实验在黑暗中进行是为了防止类囊体进行光反应产生氢(H+)生成ATP(或答光反应产生氢、光反应产生ATP)对实验造成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多选题

7.在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统计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可能偏小的是(  )
A.标志重捕法调查某湖泊鲫鱼种群密度时标志物脱落
B.调查某遗传病的发病率时以患者家系为调查对象
C.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统计方格内细胞数
D.调查某农田生态系统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时以收获的玉米进行计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能降解果胶使细胞壁破损.番茄果实成熟中,PG合成显著增加,能使果实变红变软,但不利于保鲜.利用基因工程的方法减少PG基因的表达,可延长果实保质期.科学家将PG基因反向接到Ti质粒上,导入到番茄细胞中,得到转基因番茄.
请根据如图回答:
(1)用含目的基因的农杆菌感染番茄原生质体后,可用含有卡那霉素的培养基进行筛选,与此同时,为能更好地达到培养目的,还需在培养基中加入植物激素(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培养24~48h后取样,在质量分数为25%的蔗糖溶液中,观察细胞是否发生质壁分离现象来鉴别细胞壁是否再生.
(2)由于导入的目的基因能转录反义RNA,且能与天然PG基因转录的mRNA互补结合,抑制PG基因的正常表达.若转基因番茄的保质期比非转基因番茄长,则可确定转基因番茄成功.
(3)获得的转基因番茄产生的种子不一定保留目的基因,科研人员常采用植物组织培养方法使子代保持转基因的优良性状.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