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B. | B | C. | C | D. | D |
分析 1、常见的蓝藻有蓝球藻(色球藻)、念珠藻、颤藻、发菜等.蓝藻是一类藻类的统称,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生物.蓝藻细胞中不含叶绿体,但含有叶绿素和藻蓝素,也能进行光合作用,属于自养型生物.
2、细菌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生物.细菌的同化作用类型包括自养型(如光合细菌、化能合成型细菌)和异养型(如寄生细菌、腐生型细菌).
3、中心体存在于动物细胞和低等植物细胞中,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
解答 解:A、细菌是原核细胞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没有线粒体,A错误;
B、蓝藻是原核细胞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没有叶绿体,B错误;
C、水稻叶肉细胞是高等植物细胞,没有中心体,C错误;
D、小鼠肝脏细胞是动物细胞,含有核糖体、线粒体、中心体等细胞器,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细胞结构和功能,要求考生识记细胞中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分布和功能,能对细胞器的相关内容进行归纳和总结,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黑龙江双鸭山一中高二6月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萌发的小麦种子中有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α?淀粉酶较耐热,但在pH为3.6下可迅速失活,而β?淀粉酶不耐热,在70 ℃条件下15 min后失活。
实验材料和用具:萌发的小麦种子、麦芽糖标准液、5%淀粉溶液、斐林试剂、蒸馏水、水浴锅等。
实验步骤:一:制作麦芽糖梯度液。取7支干净的试管,编号,按表加入试剂后60 ℃水浴加热2 min。
试剂 | 试管号 | ||||||
1 | 2 | 3 | 4 | 5 | 6 | 7 | |
麦芽糖标准液/mL | 0 | 0.2 | 0.6 | 1.0 | 1.4 | 1.6 | 2.0 |
蒸馏水/mL | 2.0 | 1.8 | 1.4 | 1.0 | X | Y | Z |
斐林试剂/mL | 2.0 | 2.0 | 2.0 | 2.0 | 2.0 | 2.0 | 2.0 |
二:用萌发的小麦种子制备淀粉酶溶液。
三:将装有淀粉酶溶液的试管70 ℃水浴15 min后迅速冷却。
四:另取4支试管,编号A、B、C、D,向A、B试管中各加5 mL 5%淀粉溶液,向C、D试管中各加2 mL已经处理的酶溶液(忽略其中含有的少量麦芽糖)和蒸馏水,将4支试管40 ℃水浴10 min。将C、D试管中的溶液分别加入到A、B试管中,摇匀后继续40 ℃水浴10 min。
五:取A、B试管中反应溶液各2 mL分别加入E、F试管,然后向E、F试管分别加入____________________,并进行________________,观察颜色变化。
结果分析:将E试管中颜色与步骤一中获得的麦芽糖标准液进行比较,获得该试管中麦芽糖浓度,并计算出α?淀粉酶催化效率。请分析回答:
(1)本实验的目的是测定小麦种子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步骤一的5~7试管中加入蒸馏水的量(X、Y、Z)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单位mL)。
(3)实验中B试管所起的具体作用是检测实验使用的淀粉溶液中___________。
(4)若要测定另一种淀粉酶的活性,则需在第________步骤进行改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SW | 癌细胞数目 | 凋亡细胞数目 | Bax蛋白 | Bcl-2蛋白 |
2微克/ml | + | ++++ | ++++ | + |
1微克/ml | ++ | +++ | +++ | ++ |
0.5微克/ml | +++ | ++ | ++ | +++ |
0微克/ml | ++++ | + | + |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都是现配现用 | B. | 所用NaOH溶液的质量浓度相同 | ||
C. | 所用CuSO4溶液的质量浓度相同 | D. | 使用的都是碱性环境中的CuSO4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a和b分别代表细胞和液泡的长度 | |
B. | $\frac{b}{a}$的值能反映出细胞失水的程度 | |
C. | 若将该细胞置于质量分数为40%的蔗糖溶液中,$\frac{b}{a}$值将变大 | |
D. | 若将细胞置于清水中,a会明显增大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