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图中表示大气中氧的浓度对植物组织内二氧化碳产生的影响,据图回答:

(1)A点表示植物细胞释放的二氧化碳较多,这些二氧化碳是_________________的产物。
(2)由A到B,二氧化碳的释放急剧减少,其原因是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B到C,二氧化碳的释放又不断增加,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了有利于贮藏蔬菜或水果,贮藏室内的氧气应调节到图中的哪一点所对应的浓度________

(1)无氧呼吸 (2)氧气增加,无氧呼吸受到抑制
(3)氧气充足时,有氧呼吸加强,二氧化碳释放量增加。(4)B

解析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2-2013学年吉林省扶余一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带解析) 题型:综合题

图中表示大气中氧的浓度对植物组织内二氧化碳产生 的影响,据图回答:

(1)A点表示植物细胞释放的二氧化碳较多,这些二氧化碳是_________________的产物。
(2)由A到B,二氧化碳的释放急剧减少,其原因是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B到C,二氧化碳的释放又不断增加,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了有利于贮藏蔬菜或水果,贮藏室内的氧气应调节到图中的哪一点所对应的浓度________。采取这一措施的理由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3-2014学年山东临沂第十八中学高三上期期中考试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甲、乙、丙、丁分别为绿色植物新陈代谢过程中有关变化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图甲是胡萝卜在不同的含氧情况下从硝酸钾溶液中吸收K和NO3-的曲线图。影响A、B两点吸收量不同的因素是载体数量的多少

B.图乙表示野外松树光合作用强度与光照强度的关系,当光照强度为b时,光合作用强度达到最大

C.图丙表示大气中氧的浓度对植物组织内CO2产生的影响,为了有利于贮藏蔬菜和水果,贮藏室内的氧气应调节到图中B点所对应的浓度

D.图丁表示豌豆种子萌发时吸水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科学家研究发现,处于第Ⅱ阶段的种子中O2的吸收量大大低于CO2的释放量,故第Ⅱ阶段的呼吸作用强度最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3-2014学年江西省北校区高二8月分班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甲、乙、丙、丁分别为绿色植物新陈代谢过程中有关变化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图甲是胡萝卜在不同的含氧情况下从硝酸钾溶液中吸收K和NO3的曲线图。影响A、B两点吸收量不同的因素是载体数量的多少

B.图乙表示野外松树光合作用强度与光照强度的关系,当光照强度为b时,光合作用强度达到最大

C.图丙表示大气中氧的浓度对植物组织内CO2产生的影响,为了有利于贮藏蔬菜和水果,贮藏室内的氧气应调节到图中B点所对应的浓度

D.图丁表示豌豆种子萌发时吸水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科学家研究发现,处于第Ⅱ阶段的种子中O2的吸收量大大低于CO2的释放量,故第Ⅱ阶段的呼吸作用强度最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2-2013学年福建福清东张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根据细胞呼吸相关知识,回答下面的问题:

(1)粮食贮藏过程中,有时会发生粮堆湿度增大现象,这是因为____________。

(2)水稻长期被水淹后,根会变黑腐烂,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3)如图表示大气中氧的浓度对酵母菌细胞产生CO2的影响:A点释放的CO2较多,这些CO2是的产物;由B到C,CO2的释放量不断增加,其主要原因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3届内蒙古包头市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图中表示大气中氧的浓度对植物组织内二氧化碳产生的影响,据图回答:

(1)A点表示植物细胞释放的二氧化碳较多,这些二氧化碳是_________________的产物。

(2)由A到B,二氧化碳的释放急剧减少,其原因是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B到C,二氧化碳的释放又不断增加,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了有利于贮藏蔬菜或水果,贮藏室内的氧气应调节到图中的哪一点所对应的浓度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