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如图1是对的某种特性的解释模型,如图2、3、4、5、6、7是在不同条件下某种促反应的变化情况,如图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如图1可以解释酶具有专一性,由如图5和如图7可判断该酶很可能是麦芽糖酶
B. 如图2不能说明酶具有高效性作用,如图3可判断该酸最适pH不受温度影响,由如图4可判断该醇的最适温度不受pH的影响
C. 如图6能推测Cl是该酶的激活剂,而Cu2+是该酶的抑制剂
D. 如图3和如图4中可推测温度和pH对酶的影响机理是完全一样的
【答案】D
【解析】
分析题图1可知,酶通过与反应物结合形成酶-底物复合物从而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而起催化作用,酶-底物复合物的形成是由酶和底物的结构决定的,表示酶的作用具有专一性。
分析图2可知,与没加催化剂相比,加入酶的反应速率更大,表示酶具有催化作用,酶和非酶的催化剂比较才能说明酶具有高效性。
分析图3可知,不同的温度条件下,反应物的剩余量不同,35℃反应物的剩余量最少,说明35℃是该酶的较适宜温度。
分析图4可知,在PH=1、PH=13、PH=7中,PH=7时底物的剩余量少,说明PH=7时酶的活性最高。
分析图5可知,经蛋白酶的处理,酶活性逐渐下降,说明该酶的本质是蛋白质。
分析图6可知,该酶能催化麦芽糖分解,不能催化蔗糖分解,该酶可能是麦芽糖酶。
图1表示的在酶的催化下某物质的分解,b变为c和d两种相同的物质,1分子麦芽糖在酶的作用下变为2分子的葡萄糖,A正确;酶具有高效性,酶的最适活性受温度、pH等因素的影响,且酶的最适温度不受pH的影响,B正确;从图6中可以看出,Cl-提高了酶促速率,是该酶的激活剂,而Cu2+降低了酶促速率,是该酶的抑制剂,C正确;高温、过酸过碱都是破坏酶的空间结构而使酶失去活性,低温是降低酶的活性,不破坏酶的空间结构,D错误。
故选D。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图1表示萌发小麦种子中发生的相关生理过程,A~E表示物质,①~④表示过程.图2表示测定消过毒的萌发的小麦种子呼吸商(呼吸商指单位时间内进行呼吸作用的生物释放二氧化碳量与吸收氧气量的比值)的实验装置.请分析回答:
(1)图1中,催化过程①②的酶存在于细胞的______,物质E表示______.
(2)图2实验装置乙中,KOH溶液中放置筒状滤纸的目的是______.
(3)假设小麦种子只以糖类为呼吸底物,在25℃下经10min观察墨滴的移动情况,如发现甲装置中墨滴不动,乙装置中墨滴左移,则10min内小麦种子中发生图1中的______(填序号)过程;如发现甲装置中墨滴右移,乙装置中墨滴不动,则10min内小麦种子中发生图1中的______(填序号)过程.
(4)在25℃下10min内,如果甲装置中墨滴左移30mm,乙装置中墨滴左移200mm,则萌发小麦种子的呼吸商是______.
(5)为校正还应设置一个对照装置,对照装置的大试管和小烧杯中应分别放入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用燕麦胚芽鞘及幼苗⑦⑧进行如下实验,一段时间后,会引起弯曲现象的是(→表示单侧光的方向)( )
A. ②⑤⑦ B. ①③⑥ C. ①④⑥ D. ②⑤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现有等量的A、B两个品种的小麦种子,将它们分别置于两个容积相同、密闭的棕色广口瓶内,各加入适量(等量)的水。在25 ℃的条件下,瓶内O2含量变化如图所示。请回答:
(1)在t1~t2期间,瓶内O2含量的降低主要是由种子的__________________引起的,A种子比B种子的呼吸速率________,A、B种子释放CO2的量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
(2)在0~t1期间,广口瓶内的CO2有少量增加,主要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以紫色洋葱鳞片叶为材料进行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实验,原生质层长度和细胞长度分别用X和Y表示(如图),在处理时间相同的前提下( )
A. 同一细胞用不同浓度蔗糖溶液处理,X/Y值越小,则紫色越浅
B. 不同细胞用相同浓度蔗糖溶液处理,X/Y值越大,则细胞的正常细胞液浓度越高
C. 不同细胞用相同浓度蔗糖溶液处理,X/Y值越小,则越易复原
D. 同一细胞用不同浓度蔗糖溶液处理,X/Y值越大,则所用蔗糖溶液浓度越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地区甲、乙两岛的生态环境基本相似,乙岛上6~8月黄鼠狼活动活跃。对两岛上田鼠进行种群数量调查,调查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甲、乙两岛田鼠的环境容纳量分别为52只、58只
B. 两岛6月到8月期间田鼠的出生率均小于死亡率
C. 捕食是6月之后乙岛田鼠数量快速下降的因素之一
D. 两岛的田鼠最终一定会产生生殖隔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沙棘耐旱、抗风沙,可以在盐碱化土地上生存,在我国西北部大量种植沙棘,用于沙漠绿化。探索土壤水分对沙棘光合作用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生态学意义。下图是“土壤水分对沙棘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实验中得到的数据,请回答下列问题:
(1)沙棘捕获光能的色素中含量最多的是____________,C02进入细胞后首先与_______化合物结合而被固定,固定产物的还原需光反应提供______________。
(2)由图可知当土壤含水量过高或过低时都会出现光午休现象。土壤含水量81.2%与含水量26.5%相比较,“光午休”现象____________。
(3)土壤含水量为81.2%时,沙棘出现“光午休”现象,是由于_________导致CO2吸收受阻引起的;土壤含水量为26.5%时,沙棘出现“光午休”现象,是由于逆境下光合结构受损导致的光合作用下降,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
(4)沙棘比较适合在土壤含水量为________的范围内生长,理由是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一条肽链的分子式为C22H34O15N6,其水解产物中只含有下列3种氨基酸.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合成1个C22H34O15N6分子将产生5个水分子
B. 在细胞中合成C22H34O15N6分子的场所是核糖体
C. 1个C22H34O15N6分子完全水解后可以产生3个谷氨酸
D. 1个C22H34O15N6分子中存在1个游离的氨基和3个游离的羧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图甲是将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与R型活菌混合注射到小鼠体内后两种细菌的含量变化,图乙是利用同位素标记技术完成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部分操作步骤。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甲图中ab时间段内,小鼠体内还没形成大量的免疫R型细菌的抗体
B. 图甲中,后期出现的大量S型细菌是由R型细菌转化并增殖而来
C. 图乙沉淀物中新形成的子代噬菌体完全没有放射性
D. 图乙中若用32P标记亲代噬菌体,出现上清液放射性偏高一定是保温时间过短导致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