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研究小组在遗传病的调查过程中,发现一位患有甲乙两种遗传病的男性,对该患病男性的家族进一步调查后画出了遗传系谱图,据图分析下列选项不正确的是
A.甲病的遗传方式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乙病是X染色体隐性遗传
B.III -10乙病的致病基因来自II-3和I-2,体现了隔代交叉遗传的特点
C.若II-3无乙病致病基因,III-9与III-12结婚,生出患病孩子的概率为17/24
D.若II-3有乙病致病基因,III-9与III-12结婚,可以选择生女孩,降低后代的发病率
【答案】ABD
【解析】
分析遗传系谱图可知,II-7和II-8患甲病,其女儿III -11不患甲病,因此甲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II -3和II -4不患乙病,生有患病的儿子III-10,因此乙病是隐性遗传病,致病基因可能位于常染色体上,也可能位于X染色体上。
A、由分析可知,甲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乙病是隐性遗传病,可能是X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也可能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A错误;
B、如果乙病的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则III -10乙病的致病基因来自II-3和II -4,没有体现交叉遗传的特点,B错误;
C、若II-3无乙病致病基因,II -4不患乙病,但是他们生出患乙病的儿子,所以乙病是伴X隐性遗传病,II -4是乙病基因的携带者。III-9的基因型为1/2aaXBXB或1/2aaXBXb,II-7和II-8均患甲病生出不患甲病的女儿和儿子,所以II-7和II-8都为杂合子,故III-12的基因型为1/3AAXBY或2/3AaXBY,若III-9与III-12结婚,生育的子女患甲病的概率为1/3+1/2×2/3=2/3,生育的子女患乙病的概率为1/2×1/4=1/8,故生育的子女患病的概率=2/3+1/8-2/3×1/8=17/24,C正确;
D、若II-3有乙病致病基因,则乙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发病率与性别无关,III-9与III-12结婚,生男孩和生女孩患病概率是一样的,D错误。
故选:ABD。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免疫调节是人体内环境稳态的重要调节方式之一,①一⑩表示相关过程,A—E表示细胞,甲、乙、丙表示相关物质。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物质甲是________,物质乙是___________。分析图示可知,第二次注射甲时,产生的浆细胞来源于_________(填字母),且产生的抗体数量_________。
(2)既参与特异性免疫又参与非特异性免疫的免疫细胞是上图中___________(填字母)。在图中众多类型的免疫细胞中,不能识别抗原的细胞是___________(填字母)。
(3)从免疫学角度分析,艾滋病是一种__________病。HIV主要攻击图中的__________(填字母)。
(4)正常人体内已经衰老或因其他因素而被损伤的细胞,以及癌变的细胞能够被及时的淸理,体现了免疫系统的__________功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用一定浓度梯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处理扦插枝条,枝条生根的情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实验表明,在一定浓度范围内,生长素能促进扦插枝条生根
B. 若该实验为预实验,要确定促进枝条生根的最适浓度,需要在8ppm和16ppm之间设置更小的浓度梯度进行实验
C. 生长素通过促进根细胞分裂促进扦插枝条生根
D. 该图能体现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中甲、乙为人体内两种不同组织处的毛细血管,①②③表示某些化学物质。请据图判断下列选项不正确的是
A.①②③三种化学物质中②和③可以是葡萄糖
B.若②为氨基酸,经吸收、运输,在组织细胞中的核糖体上合成组织蛋白共要穿过5层生物膜
C.图中CO2浓度最高的部位是组织细胞
D.人进食1小时后,毛细血管内的胰岛素含量会升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细胞外葡萄糖浓度调节胰岛B细胞(β细胞)分泌胰岛素的过程如图,对其理解错误的是
A.细胞呼吸将葡萄糖中的化学能贮存在ATP中
B.Ca2+内流促使细胞通过胞吐方式释放胰岛素
C.细胞外葡萄糖浓度降低会促使胰岛素释放
D.该过程参与了血糖浓度的反馈调节机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面是叶肉细胞在不同光照强度下叶绿体与线粒体的代谢简图,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细胞①处于黑暗环境中,该细胞单位时间释放的CO2量即为呼吸速率
B. 细胞②没有与外界发生O2和CO2的交换,可断定此时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
C. 细胞③处在较强光照条件下,细胞光合作用所产生的O2量为M
D. 分析细胞④可得出,此时的光照强度较弱,细胞呼吸作用所产生的CO2量为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某生物兴趣小组将一枝伊乐藻浸在加有适宜培养液的大试管中,以LED灯作为光源,移动LED灯调节其与大试管的距离,分别在 、
和
下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单位时间内不同距离下枝条产生的气泡数目,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实验研究的是光照强度和温度对光合速率的影响
B. 点和
点的限制因素分别为温度和光照强度
C. 点条件下伊乐藻能进行光合作用
D.若在缺镁的培养液中进行此实验,则 点向右移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科研人员对猕猴(2n=42)的酒精代谢过程进行研究,发现乙醇进入机体内的代谢途径如下图所示。缺乏酶 1,喝酒脸色基本不变但易醉的猕猴,称为“白脸猕猴”; 缺乏酶 2,喝酒后乙醛积累刺激血管引起脸红的猕猴,称为“红脸猕猴”;两种酶都有的猕猴,称为“不醉猕猴”。请回答问题:
(1)乙醇进入猕猴机体内的代谢途径,说明基因可以通过控制___________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从而控制生物的__________ 。猕猴的乙醇代谢与性别关系不大,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基因 b 由基因 B 突变而来,基因 B ____(可以/不可以)突变成其他多种形式的等位基因,这是因为基因突变具有_____________的特点。
(3)“红脸猕猴”的基因型有________种 ,“白脸猕猴”的基因型可能为________________。完善如下实验设计和预期,以确定某只“白脸猕猴”雄猴的基因型。
实验步骤:①该“白脸猕猴”与多只纯合________________杂交,产生多只后代。
②观察、统计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
结果预测:
Ⅰ若子代全为“红脸猕猴”,则该“白脸猕猴”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
Ⅱ若子代“红脸猕猴”∶“不醉猕猴”=1∶1,则该“白脸猕猴”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
Ⅲ若子代__________________,则该“白脸猕猴”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研究者发现,将玉米的PEPC基因导入水稻后,水稻在高光强下的光合速率显著增加。为研究转基因水稻光合速率增加的机理,将水稻叶片放入叶室中进行系列实验。
(1)实验一:研究者调节25 W灯泡与叶室之间的距离,测定不同光强下的气孔导度和光合速率,结果如图所示。(注:气孔导度越大,气孔开放程度越高)
光强低于800 μmol·m-2·s-1时,影响转基因水稻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在大于1 000 μmol·m-2·s-1光强下,转基因水稻的光合速率明显增加,推测光合速率增加的原因_________(选“是”/“不是”)通过气孔导度增加使进入叶片细胞内的CO2量增加。
(2)实验二:向叶室充入N2以提供无CO2的实验条件,在高光强条件下,测得原种水稻和转基因水稻叶肉细胞间隙的CO2浓度分别稳定到62 μmol·m-2·s-1和50 μmol·m-2·s-1不变。说明此时,两种水稻的净光合速率分别为________ μmol·m-2·s-1和________μmol·m-2·s-1,推测在高光强下转基因水稻叶肉细胞内的____________(部位)释放的CO2较多地被固定。
(3)实验三:研磨水稻叶片,获得酶粗提取液,分离得到水稻叶片中的各种酶蛋白,结果显示转基因水稻中PEPC以及CA(与CO2浓缩有关的酶)含量显著增加。结合实验二的结果进行推测,转基因水稻光合速率提高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