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0.分析以下资料:①K+不能通过双分子层的人工膜;②缬氨霉素是一种脂溶性抗菌素,与K+具有特异亲和力;③在人工膜上加少量缬氨霉素,K+可以通过膜,Na+仍不能通过膜.上述资料中正确解释K+能通过膜,Na+不能通过膜的是(  )
A.K+的载体是缬氨霉素,Na+的载体不是缬氨霉素
B.K+能够与缬氨霉素反应,Na+不能
C.K+能可逆性地与缬氨霉素结合,Na+不能
D.K+以协助扩散方式通过膜,Na+不是

分析 根据题意分析可知:①K+不能通过磷脂双分子层的人工膜,说明K+不能以自由扩散方式进出细胞;
②缬氨霉素是一种脂溶性抗生素,说明能够与膜融为一体;
③在人工膜上加入少量缬氨霉素,K+可以透过人工膜,Na+不可以透过人工膜,说明缬氨霉素能够运载K+,但不能够运载Na+

解答 解:AB、由于在人工膜上加入少量缬氨霉素,K+可以透过人工膜,Na+不能,说明缬氨霉素的作用类似于载体蛋白,AB错误;
C、K+可以透过人工膜,Na+不可以透过人工膜,说明缬氨霉素与离子的结合具有特异性,C正确;
D、本实验只能说明K+透过人工膜需要载体,没有说明是否需要消耗能量,因而不能确定运输的方式属于主动运输,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以实验的形式考查主动运输的条件,意在考查学生分析实验和得出结论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理解主动运输的条件是载体和能量.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吉林省高三下最后一考理综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B淋巴细胞在免疫系统中会发生两次选择:第一次选择保留下来的B淋巴细胞一般不会对机体自身抗原产生免疫反应;第二次选择保留下来B淋巴细胞的能表达高亲和力抗原识别受体。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B淋巴细胞在胸腺中完成分化并发育成熟

B.经过第二次选择后保留下来的是浆细胞

C.机体自身抗原结构改变可能会导致自身免疫病

D.未被保留下来的B淋巴细胞将发生细胞坏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出芽酵母的生活史如图1所示,其野生型基因发生突变后,表现为突变型(如图2所示).研究发现该突变型酵母(单倍体)中有少量又回复为野生型表现型,请分析回答:
(1)依据图2和表分析,A基因的突变会导致相应蛋白质的合成提前终止,进而使其功能缺失.
(2)研究者提出两种假设来解释突变型酵母回复为野生型表现型的原因.
第一字母第二字母第三字母
AB
U 终止 亮氨酸G
C 谷氨酸氨 亮氨酸G
A 大冬酸铵 异亮氨酸C
G 谷酸铵 氨酸A
?假设一.a基因又突变回A基因.
?假设二.a基因未发生突变,编码能携带谷氨酰胺的tRNA的基因B突变为b基因(a、b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在a基因表达过程中,b基因的表达产物携带的氨基酸为谷氨酰胺,识别的密码子为UAG,使a基因指导合成出完整的、有功能的蛋白质.
(3)为检验以上假设是否成立,研究者将回复后的单倍体野生型酵母与原始单倍体野生型酵母进行杂交,获取二倍体个体(F1),培养F1,使其减数分裂产生大量单倍体后代,检测并统计这些单倍体的表现型.
①若F1的的单倍体子代表现型为全部为野生型,则支持假设一.
②若F1的的单倍体子代野生型与突变型比例为3:1,则支持假设二.F2的单倍体子代中野生型个体的基因型是AB、Ab、ab,来源于一个F1细胞的四个单倍体子代酵母细胞的表现型及比例可能为全部为野生型;野生型:突变型=3:1;野生型:突变型=1: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回答下列与生物工程有关的内容:
(1)基因工程技术中,农杆菌转化法是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最常用的方法,其中的Ti质粒上的T-DNA是指可转移DNA.获得该基因后,将该基因在反应体系中扩增时需要添加的有机物质有引物原料TaQ酶模板.
(2)试管婴儿技术是指采用人工方法将卵子与精子从人体内取出并在体外受精,发育成胚胎后,再移植回母体子宫内,以达到受孕目的一种技术.顺利受精必须满足两个条件:来自父方的精子要进行精子获能;来自母方的卵母细胞要培养促进成熟(或培养至 II中期).胚胎移植(填生物技术)是培育试管婴儿最后一道工序.一般来说,该技术操作比较合适的时期是桑椹胚或囊胚.
(3)与传统方法生成的抗体相比,单克隆抗体逊主要的优点是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并可能大量制备.在癌症治疗时,把抗癌细胞的单克隆抗体跟放射性同位素(或答同位素/化学药物/细胞毒素)相结合,制成的“生物导弹”,借助单克隆抗体的导向(或答定向、定位)作用,将药物带到癌细胞位置,将其在原位杀死.
(4)桑基鱼塘生态系统能充分利用废弃物中的能量,形成无废弃物农业,这主要遵循了生态工程的物质循环再生原理.同时,通过饲养家禽、家畜,栽培食用菌,提高农民经济收人,使保护环境和发展经济相互协调,这又体现了生态工程的整体性原理.我国西北一些地区年降雨通少,适宜种植灌木和草,却被硬性规定种植属于乔木的杨树,致使许多地方的杨树长成半死不活状,结果防护林成为残败的“灰色长城”.其失败的原因主要是违背了协调与平衡原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以下物质的元素组成一定不同于其他3种物质的是(  )
A.胰岛素受体B.抗体C.脂肪D.Na离子通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如图所示,在编号为1、2、3、4的四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相应的溶液后,将其置于适宜的温度条件下保温一段时间.然后分别向1号和2号试管中加入斐林试剂各2mL,摇匀后将两试管置于水浴锅内加热至50~65℃,同时分别向3号和4号试管中加入双缩脲试剂各2mL,摇匀后将两试管置于冷水中,则四支试管的颜色变化是(  )
A.1号和2号试管显砖红色,3号试管无色,4号试管显蓝色
B.1号试管显浅蓝色,2号试管无色,3号试管显紫色,4号试管显蓝色
C.1号试管显砖红色,2号试管显浅蓝色,3号和4号试管显紫色
D.1号试管显砖红色,2号试管显浅蓝色,3号试管显紫色,4号试管显蓝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豌豆的高茎基因(D)与矮茎基因(d)的根本区别是(  )
A.控制的性状不同B.染色体上位置不同
C.所含的密码子不同D.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如图示基因型为aaBbCc的雄性动物细胞分裂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细胞为次级精母细胞B.该细胞有3个染色体组
C.该细胞可产生1种配子D.形成该细胞时一定发生过基因突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解读与酶有关的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酶的作用机理可以用甲图中ab线段来表示.如果将酶催化改为无机催化剂催化该反应,则b在纵轴上将上移(上移/下移).
(2)若该酶是胃蛋白酶,其作用的底物是蛋白质.若胃蛋白酶浓度和其他条件不变,反应液pH值由10逐渐降低到2,则酶催化反应的速度将不变.
(3)底物一定量时,乙图中160min时,生成物的量不再增加的原因是底物被完全消耗完
(4)联系所学内容,分析丙图曲线,并回答:
①对于曲线abc:若X轴表示PH,则曲线上b点表示的生物学意义是在最适pH下,酶的催化效率最高(反应速率最快或酶活性最强).
②对于曲线abd:若X轴表示反应物浓度,则Y轴可表示酶促反应速率.
制约曲线bd增加的原因是酶浓度限制.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