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0.请分析回答:
(1)在做蛋白质鉴定实验时,在2mL蛋白稀释液中加入2mL双缩脲试剂A后,又加入2mL双缩脲试剂B,振荡均匀,溶液颜色呈蓝色,最可能的原因是加入双缩脲试剂B液过量,生成过多的Cu(OH)2
(2)在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取材合适且提取色素的过程很规范,但得到的滤纸条上的色素带颜色均非常淡,可能的原因有:①滤纸条湿度大,没有预先干燥处理;②画色素滤液细线次数太少;
(3)某实验人员用棕色的广口瓶按课本要求规范地制作小生态瓶,模拟池塘生态系统,各成分比例适合,取材良好,制好后放在卧室的装饰柜里,一星期后发现水质和藻类颜色异常,为了维持小生态瓶的稳定性,至少应作下列改进:①棕色的广口瓶换成无色的广口瓶;②应放在较强的散射光处.

分析 1、双缩脲试剂由A液(质量浓度为0.1g/mL氢氧化钠溶液)和B液(质量浓度为0.01g/mL硫酸铜溶液)组成,用于鉴定蛋白质,使用时要先加A液后再加入B液.
2、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取材合适且提取色素的过程很规范,色素提取液是正常的,应是分离色素不规范导致的,可能是画色素滤液细线次数太少或者没等干燥后再划线等.
3、制作小生态瓶模拟池塘生态系统,要一开始就放在有光照的地方,但不宜放在阳光直射处.

解答 解:(1)用双缩脲试剂鉴定蛋白质实验时,正确的操作是:在2mL蛋白质稀释液先加0.1g/mL的NaOH,振荡均匀后,再加3-4滴0.01g/mL的CuSO4溶液,再振荡就会出现紫色现象.如果加入2mL双缩脲试剂B,会因加入双缩脲试剂B液过量,生成过多的Cu(OH)2,导致溶液颜色呈蓝色.
(2)在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取材合适且提取色素的过程很规范,但得到的滤纸条上的色素带颜色均非常淡,可能的原因有:①滤纸条湿度大,没有预先干燥处理;②画色素滤液细线次数太少,导致色素量偏少.
(3)根据题意可知,小生态瓶需要补充可见光源,所以不应使用棕色的广口瓶,也不应放在卧室的装饰柜里,而应该换成无色的广口瓶,并放在较强的散射光处.
故答案为:
(1)加入双缩脲试剂B液过量,生成过多的Cu(OH)2
(2)②画色素滤液细线次数太少(或未经干燥后,就划线)
(3)①棕色的广口瓶换成无色的广口瓶   ②应放在较强的散射光处

点评 本题考查课本基础实验的原理和选材,要求学生掌握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并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处理.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下列有关细胞生命历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人体各种组织细胞的衰老是不同步进行的,但绝大多数细胞衰老也会导致机体衰老
B.细胞凋亡过程中异化作用大于同化作用,但也有新肽键的合成
C.蜜蜂的卵细胞发育成雄蜂为“动物细胞具有全能性”观点提供了直接证据
D.分裂期的细胞染色体高度螺旋化,故不存在转录和翻译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栽培农作物时要合理密植,其中的主要原因是(  )
A.降低周围空气中氧气的浓度
B.增加作物叶片利用光能的面积(提高光合效率)
C.增加植株周围的二氧化碳浓度
D.降低周围的气温以增加有机物合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为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某兴趣小组设计如下实验进行研究.
实验材料和用具:大广口瓶、带玻管的橡皮塞、带刻度的针筒、凡士林、20W至500W的台灯(冷光源)、绿色植物等.
实验思路:
①连接装置如图,标记水滴的位置X,用20W的台灯在一定距离上,照射
30分钟,迅速调整针筒活塞,使得水滴保持在位置X上.
组次20w50w75w100w200w500w
1.85.09.012.021.019.0
1.85.38.011.520.018.0
2.05.08.012.020.019.0
②重新测量两次后,换用其他型号光源放在相同距离上,重复步骤①
实验结果:
(1)该实验中的自变量是光照强度.列出实验中的一个无关变量:温度、二氧化碳浓度等.
(2)根据装置图,上表中各组次的实验数据是如何读出的?从针筒的刻度上.
(3)若以氧气的释放量来代表光合作用速率,该植物在50W的光强下,光合作用速率是10.2mL/h.
(4)用这一方法测量光合作用速率,比实际的低,原因是植物同时进行呼吸作用,消耗了氧气.
(5)假若将该植物的叶的下表皮涂上一层凡士林,光合作用的速率会大幅度下降,是因为气孔阻塞,导致二氧化碳摄入减少限制光合作用.
(6)为了防止光照引起装置内气体的物理性膨胀或收缩所照成的误差,需要设置对照组对原测量值进行校正.则对照组的装置内放置的是C.
A.同样的绿色植物和水            B.同样的绿色植物和NaOH溶液
C.同体积的植物模型和缓冲溶液     D.同体积的植物模型和NaOH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下列关于实验现象的正确描述是(  )
A.向盛有果糖溶液的试管中加入斐林试剂,产生砖红色沉淀
B.纸层析法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时,滤纸条上最宽的色素带呈黄绿色
C.DNA的粗提取实验,在溶解DNA的2mol/LNaCl溶液中,不断加入蒸馏水的目的是加快DNA析出
D.在PCR技术中,能打开DNA双链的酶是DNA聚合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山东济宁一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表示胰岛素分子中的一条多肽链,其中有三个甘氨酸(R基是—H)分别位于第8、20、23位。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图中多肽链至少含有一个羧基和一个氨基

B.用特殊水解酶选择性除去图中三个甘氨酸,形成的产物(包括甘氨酸)比原多肽链多五个氧原子

C.用特殊水解酶选择性除去图中三个甘氨酸,形成的产物中有四条多肽

D.该多肽释放到细胞外需要经过两种细胞器的加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鼠尾藻是一种着生在礁石上的大型海洋褐藻,可作为海参的优质饲料.鼠尾藻枝条中上部的叶片较窄,称之狭叶;而枝条下部的叶片较宽,称之阔叶.新生出的阔叶颜色呈浅黄色,而进入繁殖期时阔叶呈深褐色.研究人员在温度18℃(鼠尾藻光合作用最适温度)等适宜条件下测定叶片的各项数据如表.
叶片光补偿点
(μmol•m-2•s-1
光饱和点
(μmol•m-2•s-1
叶绿素a
(mg•g-1
最大净光合作用
(nmolO2•g-1•min-1
新生阔叶16.6164.10.371017.3
繁殖期阔叶15.1266.00.731913.5
狭叶25.6344.00.541058.2
(注:光补偿点为总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时的光照强度;光饱和点为总光合速率刚达到最大时的光照强度.)
(1)据表分析,鼠尾藻从生长期进入繁殖期时,阔叶的光合作用强度增大,其内在原因之一是叶片的叶绿素a增多.
(2)依据表中的变化,可推知鼠尾藻的狭叶比阔叶更适应光补偿点(或光饱和点)(弱光/强光)条件,这与狭叶着生在枝条中上部,海水退潮时,会暴露于空气中的强光特点相适应的.
(3)新生阔叶颜色呈浅黄色,欲确定其所含色素的种类,可用提取叶片的色素,然后用无水乙醇(或丙酮或有机溶剂)层析液分离,并观察滤纸条上色素带的数目(或颜色或分布).
(4)在一定光照强度等条件下,测定不同温度对新生阔叶的净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的影响,结果如图.

①当温度从18-30度变化时,植物体内有机物总量的变化情况是增大(增大、不变、减小).
②将新生阔叶由温度18℃移至26℃下,其光补偿点将增大(增大/不变/减小),这影响了鼠尾藻对光能的利用效率.因此,在南方高温环境下,需考虑控制适宜的温度及光照强度等条件以利于鼠尾藻的养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薇甘菊为入侵我国的植物,田野菟丝子茎缠绕在薇甘菊植株上,茎上即可形成吸器吸收薇甘菊植株中的营养物质.
(1)薇甘菊生性喜光,善于攀爬,生长迅速,致使入侵区许多植物被其覆盖.薇甘菊与被其覆盖的绿色植物之间是竞争关系.
(2)薇甘菊入侵初期,其种群数量呈现J型增长.
(3)研究证实外源细胞分裂素能诱导菟丝子形成吸器.其实验过程是用含细胞分裂素的羊毛脂处理未经缠绕的菟丝子茎,同时用不含细胞分裂素的羊毛脂处理的未经缠绕的菟丝子茎作为对照.几天后,观察到经细胞分裂素处理的菟丝子茎形成了吸器.
(4)田野菟丝子形成吸器后,自身导管和筛管与薇甘菊的导管和筛管相连,但两者并没有成为一个个体,更不属于一个物种,理由是:自然条件下,它们之间存在着生殖隔离.若田野菟丝子专一长在薇甘菊上,薇甘菊入侵区生长菟丝子后,会降低薇甘菊的种群密度,物种丰富度会增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为探究大气CO2浓度变化对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人员对三种作物所处环境的CO2浓度分别进行如下控制:自然CO2浓度(375gμmol•mol-1,简称[375])、倍增CO2浓度(简称[750])、倍增后恢复到自然CO2浓度(先在倍增CO2浓度下生活60天,再转入自然CO2浓度下生活,简称[750-375]),每种作物的三种处理均设置3个重复组,测得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1)当CO2浓度升高为[750]时,植物细胞叶绿体内的C5含量将减少.
(2)由上图数据分析可知,在CO2浓度倍增条件下,三种作物的水分利用效率均增大,这主要是CO2浓度倍增时净光合速率增大与蒸腾速率降低共同作用的结果.
(3)根据组[375]与[750-375]组数据可得出,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水分利用效率之间关系最密切的是净光合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
(4)为进一步测定在[375]和[750]条件下干旱胁迫对大豆光合作用的影响,进行了相应探究实验,结果如表:
干旱胁迫水分充足
[375][750][375][750]
净光合速率(μmol•m-2•s-122.523.9527.0531.65
呼吸速率(μmol•m-2•s-12.362.213.233.34
光饱和点相对值9009008501100
叶绿素相对含量12.012.513.014.2
①净光合速率的观察指标为单位面积单位时间内二氧化碳吸收量.在水分充足、[750]时大豆的真正光合速率为34.99μmol•m-2•s-1
②在水分充足条件下,[750]能显著提高大豆的光饱和点,其原因可能是:一方面CO2浓度增加,暗反应中三碳化合物的还原需要的能量增多;另一方面叶肉细胞中叶绿素的含量增加,大豆捕获光能的能力增强.
③分析上表数据可知,通过增加水分供应,提高二氧化碳浓度措施可降低干旱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