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2.下列是细胞的部分结构放大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将一个细胞分裂为两个子细胞的过程中,与细胞壁形成有关的细胞器是[①]高尔基体
(2)在细胞分裂间期,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结构是[c]染色质,细胞进行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主要由[②]线粒体供给.
(3)图中不属于生物膜系统的是⑤(填序号).
(4)不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的遗传物质存在于②、④(填序号)中.
(5)结构②④中,能增加膜面积的结构分别是②嵴(或内膜)、④类囊体(囊状结构或基粒).
(6)用含有35S标记的氨基酸的培养基培养动物细胞,该细胞能合成并分泌一种含35S 的蛋白质.请写出35S在细胞各结构间移动的先后顺序(用“→”和序号表示先后顺序)⑤→③→①→⑥.
(7)细胞学说的要点是:①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②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③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分析 1、分析题图可知,①是高尔基体,②是线粒体,③是内质网,④是叶绿体,⑤是核糖体,⑥是细胞膜,⑦是细胞核,其中a是核膜,b是核仁,c是染色质;
2、生物膜系统是由细胞膜、细胞器膜和核膜组成,生物膜系统在组成成分和结构上相似,在结构和功能上联系.

解答 解:(1)与细胞壁形成有关的细胞器是高尔基体.
(2)在细胞分裂间期,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结构是染色质,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细胞的动力工厂,细胞进行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主要由线粒体提供.
(3)核糖体没有膜结构,不属于生物膜系统.
(4)线粒体和叶绿体中的基因属于细胞质基因,质基因的遗传不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
(5)线粒体能增加膜面积的结构是嵴(或内膜),叶绿体增加膜面积的结构是类囊体(囊状结构或基粒).
(6)分泌蛋白先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上形成肽链,肽链然后依次进入内质网、高尔基体进行加工,然后由细胞膜分泌到细胞外,因此用含有35S标记的氨基酸的培养基培养动物细胞,该细胞能合成并分泌一种含35S的蛋白质,35S在细胞各结构间移动的先后顺序是⑤→③→①→⑥.
(7)细胞学说的要点是:①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②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③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故答案为:
(1)[①]高尔基体       
(2)[c]染色质[②]线粒体      
(3)⑤
(4)②、④
(5)嵴(或内膜)      类囊体(囊状结构或基粒)
(6)⑤→③→①→⑥
(7)①细胞产物      ②整体的生命

点评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并应用相关知识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下列关于特异性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免疫中效应T细胞产生抗体消灭抗原
B.抗体能增强免疫细胞对靶细胞的杀伤作用
C.在特异性免疫反应过程中能产生记忆细胞
D.体液免疫中,浆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使其裂解死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如图为水稻的几种不同育种方法示意图,据图回答:

(1)B常用的方法是花药离体培养,C、F过程常用的药剂是秋水仙素.
(2)打破物种界限的育种方法是E(用图中的字母表示),该方法所运用的原理是基因重组.
(3)假设你想培育一个稳定遗传的水稻品种,最简单的育种方法是A、D(用图中的字母表示),该方法育种时间比较长,如果为缩短育种年限常采用的方法是A、B、C(用图中的字母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在光合作用研究史上有许多经典的实验.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一:
(1)卡尔文将小球藻装在一个密闭容器中,通过通气管向密闭容器中通入CO2,通气管上有一个开关,可以控制CO2的供应,密闭容器周围有光源,通过控制电源开关可以控制光照的有无.
①卡尔文向密闭容器中通入14CO2,经过不同时间的照光(数秒直至数十分钟)后,将小球藻放入沸酒精中处理,其目的是使酶失活,导致碳反应停止,从而使小球藻中的化合物停留在碳反应的某一阶段;然后分离出各种化合物,测定其放射性.上述实验中卡尔文是通过控制反应时间长短来探究14CO2中碳原子的转移路径.
②卡尔文发现光照30秒,14C 出现在三碳化合物、五碳化合物和六碳化合物、七碳化合物等20余种化合物中;而当把光照时间缩短为5秒时,14C主要出现在一种三磷酸甘油酸(三碳化合物)中,这说明二氧化碳固定的第一个产物是三磷酸甘油酸,然后由三磷酸甘油酸转变成其他化合物.
③为探究固定CO2的化合物,卡尔文改变某实验条件后,发现RuBP的含量快速升高,其改变的实验条件是停止二氧化碳供应,由此得出固定CO2的物质是RuBP.
实验二:
(2)“半叶法”测定光合作用强度:将对称叶片的一部分(A)遮光,另一部分(B)不做处
理,并采用适当的方法阻止物质和能量 的转移,见如图.在适宜光照下照射a小时后,在A、B的对应部位截取同等面积的叶片,烘干称重,分别记为MA、MB,获得相应数据,则可计算出该叶片的光合作用强度,其单位是mg/(dm2•h).
①请设计一张表格用于记录实验数据.(假设实验选定叶片数目为3)

②a小时内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总量(M)为M=MB-M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如图是某实验小组观察1 000个处于分裂期的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而做出的统计图.据图对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可作出的正确判断是(  )
A.洋葱根尖细胞大多数处在细胞周期的分裂期
B.图中细胞数目最多的时期可以观察到染色体的联会现象
C.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单体数量和DNA含量最多的时期是后期
D.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各时期相对持续时间的长短是:前期>末期>中期>后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某条肽链的分子式为C22H34O13N6,其水解后共产生下列3种氨基酸,据此判断,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合成一个C22H34O13N6分子同时将产生5个水分子
B.一个C22H34O13N6分子水解后可以产生3个谷氨酸
C.在细胞中合成C22H34O13N6分子需要消耗细胞代谢产生的能量
D.一个C22H34O13N6分子存在1个游离的氨基和3个游离的羧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加拉帕戈斯群岛由许多互不相连、彼此独立的小岛组成.1835年,达尔文在该群岛发现地雀有13种,如图表示这13种地雀之间的进化关系.

(1)从图中可以看出这些不同种的地雀都是由南美洲地雀这一共同祖先进化而来的.
(2)每一种地雀都有其特定的觅食场所.这些场所分布在不同的小岛上.每一种地雀喙的大小、形状、尺寸等性状存在差异,产生这些差异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
(3)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4)由于各小岛彼此独立,生活在这些小岛上的原始地雀之间存在着地理隔离.在长期的进化历程中,各个小岛上的地雀分别累积各自的变异,从而彼此之间逐渐形成隔离,最终形成了地雀新种.
(5)加拉帕戈斯群岛上的13种地雀体现了生物的物种多样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英文字母bdMN(足够小)放在显微镜底下观察时,看到的图象是(  )
A.NWpbB.pqWNC.NWpqD.bdM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寨卡(Zika)病毒是一种主要由伊蚊传播的单链RNA病毒(不是逆转录病毒).今年2月,我国成功测定大陆首例输人性寨卡病毒的全基因序列.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病毒的核酸由5种元素组成,彻底水解后不同的化合物最多有5种
B.该病毒侵染细胞后,会形成相应的互补DNA整合到细胞的核DNA中
C.边解旋边复制是保证亲子代病毒遗传信息传递准确性的关键
D.序列的成功测定,有利于了解病毒的变异和开发疫苗及诊断试剂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