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如图为人体激素调节过程示意图,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某些情况下靶细胞分泌的物质可作用于内分泌细胞
B.有的激素需进入靶细胞内部才能起作用
C.下丘脑可通过神经调节直接作用于靶细胞
D.由于胃的强酸环境对激素有破坏作用,因此激素只能通过注射补充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I某生物兴趣小组以带有落叶的表层土壤为实验材料,进行了研究“土壤微生物对落叶的分解作用”的实验,实验处理见表。
【1】该实验对照组是实验组别__________。
【2】预计本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I为了进一步研究土壤微生物对淀粉的分解作用,请利用下列实验材料和用具,设计实验并预期实验结果。实验材料和用具:土壤浸出液、蒸馏水、淀粉糊、恒温箱、酒精灯、烧杯若干、试管若干、碘液、班氏试剂等。
【3】作出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
【4】主要实验步骤:
(1)取两个大小相同的烧杯,编号为A、B,放入___________________。在A烧杯中加入适量的土壤浸出液;B烧杯中加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室温(20℃左右)下放置7d后,分别取A、B烧杯中的溶液20 mL,各加入两支试管 中,分别编号为A1、A2,B1、B2。
(3)在A1、B1试管中加入___________________;在A2、B2试管中加入________________,并在酒精灯上加热至沸。
(4)观察试管中溶液的颜色变化,记录实验结果。
【5】实验现象及结论预测: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表示质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及物质跨膜运输过程,甲、乙表示物质,①、②、③、④表示跨膜运输方式。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膜的结构特点仅与甲的运动性有关
B.甲、乙均具有水溶性部分和脂溶性部分
C.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吸收葡萄糖以②方式进行
D.婴儿小肠上皮细胞吸收母乳中的抗体以④方式进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水稻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稻瘟病是由稻瘟病菌(Mp)侵染水稻引起的病害,严重危害我国粮食生产安全。与使用农药相比,抗稻瘟病基因的利用是控制稻瘟病更加有效、安全和经济的措施。 现有甲(R1R1r2r2r3r3)、乙(r1r1R2R2r3r3)、丙(r1r1r2r2R3R3)三个水稻抗病品种,抗病(R)对感病(r)为显性,三对抗病基因位于不同染色体上。根据基因的 DNA 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用 PCR 方法可将样本中的 R1、r1、R2、r2、R3、r3 区分开。这种方法可用于抗病品种选育中基因型的鉴定。并且研究发现, 水稻的抗病表现不仅需要自身抗病基因(R1、R2、R3 等)编码的蛋白,也需要 Mp 基因(A1、A2、A3 等)编码的蛋白。只有 R 蛋白与相应的 A 蛋白结合,抗病反应才能被激活。
用甲品种与感病品种杂交后,对F2不同植株的 R1、r1 进行 PCR 扩增。已知 R1 比r1 片段短。如下为扩增结果。请分析选项中正确的是:
A.水稻种植区的 Mp 是由不同基因型组成的群体。大面积连续种植某个含不同抗病基因的水稻品种,将会引起 Mp 种群基因频率改变,使该品种抗病性逐渐减弱直至丧失,无法在生产中继续使用
B.为了在较短时间内将甲、乙、丙三个品种中的抗病基因整合,选育新的纯合抗病植株, 育种步骤的正确排序是先将甲×乙,得到F1R1r1R2r2r3r3植株×丙,得到不同基因型的子代,再用 PCR 方法选出 R1R1R2R2R3R3 植株
C.若基因型为 R1R1r2r2R3R3 和 r1r1R2R2R3R3 的水稻,被基因型为 a1a1A2A2a3a3 的 Mp侵染,推测这两种水稻的抗病性表现依次为抗病、感病
D.研究人员每年用 Mp(A1A1a2a2a3a3)人工接种水稻品种甲(R1R1r2r2r3r3),几年后甲品种丧失了抗病性,检测水稻的基因未发现变异。推测甲品种抗病性丧失的原因是 Mp 的A1 基因发生了突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某种线虫只有雄性(常染色体数目为10条,性染色体只有1条X,表示为XO)和雌雄同体(常染色体数目为10条,性染色体为XX)两种类型。雄性可使雌雄同体受精,雌雄同体可自体受精,但雌雄同体之间不能杂交。其2号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决定其身体细长或短粗(相关基因用B和b表示),显隐性未知;另一性状的野生型对突变型为显性(相关基因用D和d表示),基因位置未知。为研究该线虫的遗传,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 | 线虫杂交组合 | F1 | ||
雄体 | 雌雄同体 | 雄体 表现型及数量 | 雌雄同体 表现型及数量 | |
1 | 细长野生型 | 短粗突变型 | 细长突变型236 短粗突变型227 | 细长野生型232 短粗野生型235 |
2 | 细长突变型 | 细长野生型 | 细长野生型281 短粗野生型138 | 细长野生型277 短粗野生型142 |
3 | 细长突变型 | 短粗野生型 | 细长野生型132 短粗野生型137 细长突变型126 短粗突变型131 | 细长野生型133 短粗野生型141 细长突变型122 短粗突变型130 |
注:上述杂交实验均未发生雌雄同体线虫的自体受精过程。
(1)该线虫身体细长由基因_______控制;D和d基因位于_______染色体。
(2)实验2所得F1的雄体、雌雄同体中身体细长:短粗均接近2:1,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实验3的亲本基因型为_______。从实验3的F1中选取细长野生型雌雄同体自体受精,子代中细长突变型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
(3)若仅考虑D和d控制的这一性状,将突变型雌雄同体与野生型雄体混合培养,则F1的表现型有_______。从F1选出表现为野生型的个体,另行单独培养并获得子代,请用遗传图解表示该过程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刺激足部皮肤引起屈肌收缩,称为屈反射。下列关于该反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感受器产生的神经冲动经传导、传递到效应器过程中,反射弧各细胞中膜电位的峰值相同
B.足部皮肤受损,直接刺激其传入神经纤维,也能完成屈反射
C.适宜强度的电刺激支配伸肌的运动神经元,肌膜上测不到动作电位
D.当神经冲动传到抑制性中间神经元,该细胞会释放递质,使突触后膜膜电位发生改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关于种群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种群性比率变大,则出生率变大
B.出生率大于死亡率,则种群密度变大
C.年龄结构通常可分为生殖前期、生殖期和生殖后期
D.人为淘汰某种群生殖后期的个体,可提高种群的出生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甲、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的家系图,已知2号不携带甲病的致病基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病的女患者数量多于乙病的女患者数量
B.甲病在男性中的发病率是1/4
C.4号与1号基因型相同的概率是1/3
D.若5号性染色体为XXY则是2号生殖细胞异常所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回答下列Ⅰ、Ⅱ小题:
Ⅰ.蓝莓酒与蓝莓一样具有一定的营养价值和保健作用。某研究小组以蓝莓为原料制作蓝莓酒的基本流程和装置示意图如图。请回答:
(1)制作蓝莓浆前,可对蓝莓进行清洗和用________浸泡。制作酵母悬液时,在干酵母中加入少量温水和________,待酵母悬液中出现气泡即可。
(2)在制备蓝莓酒过程中,为了提高蓝莓的出汁率,在压榨前可加入一定浓度的________酶。
(3)下列有关装置图叙述错误的是________
A.改变通入气体种类,可以研究呼吸作用类型对发酵的影响
B.果酒发酵中期通入氮气,酵母菌将从需氧呼吸转变为厌氧呼吸
C.果醋的发酵周期与实验设定的温度密切相关
D.气体入口与气体出口可以交换使用
发酵过程中,发酵瓶中酒精的含量变化是________;发酵一定时间后,判断发酵完毕的依据是观察到发酵罐中________,说明发酵基本完毕。
(4)如图表示发酵液pH对酒精浓度的影响。据图判断,最佳pH值是________。
Ⅱ.铁皮石斛是我国名贵中药,生物碱是其有效成分之一,应用组织培养技术培养铁皮石斛拟原球茎(简称PLBs,类似愈伤组织)生产生物碱的实验流程如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培养外植体的培养基进行高压蒸汽灭菌时,灭菌时间应从________时开始计时。选用新生营养芽为外植体,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组织培养,能获得试管苗,其原理是________。
(2)在固体培养基上,PLBs的重量、生物碱含量随增殖培养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与黑暗条件下相比,PLBs在光照条件下生长的优势体现在________。
(3)在PLBs悬浮培养时,细胞干重、蔗糖浓度和pH的变化如图所示。细胞干重在12d后下降的原因有________;培养液中蔗糖的作用是________。
(4)某研究小组不慎做出图中A、B、C所示的是不同的培养结果,该不同结果的出现主要是由于________。
(5)为了更好地获得生物碱,生产中采用植物细胞的固定化技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有________(填序号)
①选取旺盛生长的愈伤组织细胞包埋 ②必须在光照条件下培养
③培养过程中需通空气 ④固定化后植物细胞生长会变慢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