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用燕麦胚芽鞘及幼苗⑦⑧进行如下实验,一段时间后,会引起弯曲现象的是(→表示单侧光的方向)( )
A. ②⑤⑦ B. ①③⑥ C. ①④⑥ D. ②⑤⑧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植物的向光性,要求考生理解植物向光性的原因,明确感受单侧光刺激的部位和反应部位,能利用所学知识解读图形,根据反应部位有无生长素来源判断是否生长,根据反应部位生长素分布是否均匀判断如何生长,此题难度较大。
结合题意分析图形可知,胚芽鞘尖端产生的生长素能进行极性运输,在匀速旋转的条件下a、b两琼脂块中生长素含量相同,故①图中胚芽鞘直立生长;②图中没有尖端,不能感受到单侧光刺激,但含生长素的琼脂块放在去除尖端的胚芽鞘切面左侧,所以胚芽鞘向右弯曲生长,即弯向图中光源方向生长;③图中没有尖端,不能感受到单侧光刺激,但含生长素的琼脂块放在去除尖端的胚芽鞘切面正上方,所以胚芽鞘直立生长;④图胚芽鞘尖端能感受到单侧光刺激,但由于云母片的阻隔,尖端生长素不能进行横向运输,只能向下进行极性运输,所以胚芽鞘直立生长;⑤图胚芽鞘尖端能感受到单侧光刺激,尖端生长素也能进行横向运输(由右向左运输),但由于云母片的阻隔,尖端右侧的生长素不能向下进行极性运输,只能由左侧向下进行极性运输,所以胚芽鞘向右弯曲生长,即弯向图中光源方向生长;⑥图中的明胶片不影响生长素的运输,胚芽鞘尖端能接受到均匀光照,因此胚芽鞘直立生长;⑦图由于暗室不旋转,而暗室内的花盆及幼苗匀速旋转,即幼苗的尖端感受到的是均匀光照,因此幼苗直立生长;⑧图由于整个装置连同内部的幼苗一起匀速旋转,而光源方向固定,即每旋转一周,光就从小孔中进来一次,故幼苗能接受到来自小孔方向的单侧光刺激,因此幼苗会弯向小孔方向(不一定是光源方向)生长;综上分析,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植物利用硝酸盐需要硝酸还原酶,缺Mn2+的植物无法利用硝酸盐。据此,对Mn2+的作用,正确的推测是( )
A. 对维持细胞的形态有重要作用
B. 对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有重要作用
C. 对调节细胞的渗透压有重要作用
D. Mn2+是硝酸还原酶的激活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是四类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从结构上看,_________(填罗马序号)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有且只有一种细胞器,就是_____。
(2)图中结构③是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因 为Ⅳ既含有③又含有叶绿体和细胞壁,所以确定Ⅳ是_____细胞。
(3)图中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是_____(填罗马序号)。
(4)可含有色素的细胞器有 _____(填数字序号),与能量转化有关的细胞器有_____(填数字序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学习了“细胞膜”相关知识后,小明同学看到妈妈买回来的红色苋菜,突然冒出 了个念头,想要验证“活细胞的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于是挑选了相关的厨房用 品作为实验用具,进行了以下的实验验证。请你补充完整小明同学第二步及之后的实验步骤, 记录实验现象并分析。
⑴实验材料和用具:
大小、状态相似的 碗 2 个 茶杯 1 个 电热水壶 1 个 红色苋菜叶 4 片
⑵实验步骤:
①:将 2 个相同的碗,编号为甲、乙。
②:向甲碗中倒入一满杯清水,_____。
③:_____。
④:_____。
⑶实验现象:_____。
⑷原因_____。
⑸小明设计的验证过程,不足之处在于: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小麦的抗病(A)对不抗病(a)是显性。两株抗病小麦杂交,后代中有一株不抗病,其余未知。这个杂交组合可能的遗传因子组成是( )
A.AA×AAB.AA×AaC.Aa×AaD.Aa×a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把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小块,分别放在甲、乙、丙三株去除顶端幼苗的切面上(如图),然后从左侧给予光照.不会发生的现象是( )
A. 甲向右侧弯曲生长 B. 乙直立生长
C. 丙向左侧弯曲生长 D. 乙弯向光源生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因素会引起内环境发生变化,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剧烈运动中,内环境的pH略有下降
B. 有人到了青藏高原后会出现头痛、乏力、心跳加快甚至血压升高等症状,是因为人体稳态不会随外界环境的变化而改变
C. 发烧时食欲下降是因为消化酶活性降低造成的
D. 佝偻病与内环境的稳态失衡有一定的关系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