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下图为动物机体的细胞凋亡及清除示意图。据图分析,不正确的是( )

A.①过程表明细胞凋亡是特异性,体现了生物膜的信息传递功能

B.细胞凋亡过程有新蛋白质合成,体现了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C.②过程中凋亡细胞被吞噬,表明细胞凋亡是细胞被动死亡过程

D.凋亡相关基因是有机体固有的,在动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如图表示某生物细胞有丝分裂相关示意图,请分析回答:
(1)图B中有8条染色体.8个DNA分子,0条染色单体.该生物体细胞中含有4条染色体.
(2)图B所示的细胞是动物(填“植物”或“动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图,判断依据是由中心体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细胞向凹陷形成环沟、该细胞无细胞壁.
(3)图B表示的细胞所处的时期相当于图A中cd段.
(4)若要观察该生物的染色体数目和形态,应选择图A中的bc段.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1.下列关于人体中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一个浆细胞内的基因数与其产生的抗体种类数是不同的
B.记忆B细胞再次受到相同抗原的刺激后能迅速产生抗体
C.效应T细胞能特异性识别靶细胞,并使其裂解释放抗原
D.B细胞、T细胞和浆细胞遇到抗原刺激后能不断进行分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安徽皖江域示范高中高三模拟联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HIV能通过细胞表面的CD4(一种受体蛋白)识别T细胞(如图甲),如果给AIDS患者大量注射用CD4修饰过的红细胞,红细胞也会被HIV识别、入侵(如图乙)。因HIV在红细胞内无法增殖,红细胞成为HIV的“陷阱细胞”。这为治疗AIDS提供了新的思路。据材料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HIV侵染T细胞会引发免疫缺陷综合症

B.红细胞可作为“陷阱细胞”与其结构有关

C.入侵到红细胞的HIV随红细胞凋亡后可被免疫系统清除

D.T细胞与红细胞发育成熟的场所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安徽皖江域示范高中高三模拟联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如图是同一种动物体内有关细胞分裂的一组图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都具有同源染色体

B.动物睾丸中不可能同时出现以上细胞

C.④的子细胞是精细胞或极体

D.上述细胞中有8条染色单体的是①②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安徽皖江域示范高中高三模拟联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溶酶体是由高尔基体“出芽”产生的一种重要细胞器,内含有50多种酸性水解酶。溶酶体的pH大约在4.8,比细胞质中的pH(7.0~7.3)低。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溶酶体的形成体现了生物膜的流动性

B.溶酶体膜不会被其中的水解酶水解

C.溶酶体中的水解酶在游离核糖体中合成

D.溶酶体中的酶进入细胞质中将失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安徽皖江域示范高中高三模拟联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有关生物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只有成熟的植物细胞才可以通过渗透作用吸水,而动物细胞则不能

B.人体缺铁会影响正常的有氧呼吸功能

C.无机盐离子对维持血浆的正常浓度和酸碱平衡等有重要作用

D.镁是构成叶绿素的必需成分,植物缺乏镁时会导致叶片发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安徽省江南十校新高三模拟联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洋葱根尖细胞在含15N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的培养基中培养一代,然后全部转移到不含放射性的培养基中培养,当细胞分裂至中期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每条染色体的两条单体都不被标记

B.每条染色体中都只有一条单体被标记

C.每条染色体的两条单体都被标记

D.只有半数的染色体中一条单体被标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苯酚(C6H5OH)是广泛存在于化工行业废水中的一种污染物.为了分离和纯化高效分解苯酚的细菌,科研人员进行了如图A所示的实验(实验中的LB培养基能使菌种成倍扩增).请分析回答:

(1)该实验中锥形瓶、培养皿和接种环等可放入干热灭菌箱中灭菌.与步骤②中培养基的成分相比,步骤③培养基成分的最大区别是以苯酚作为唯一的碳源;步骤④中的培养基成为固体的原因是添加了琼脂.
(2)若经步骤④培养后菌落的分布如图B,则接种时甲、乙、丙三个区域划线的操作顺序依次是甲、乙、丙.多次划线后,最终可得到由1个细胞繁殖而来的单个菌落.
(3)接种时,在第一区域划线后须将接种环灼烧、冷却后再划线,在第二次划线时须从第一次划线的末端开始,这样做的目的是(从上一区域)获取菌种.
(4)步骤④的目的是分离纯化能分解苯酚的菌株;经过步骤⑤培养后,应从残余苯酚浓度最低的培养瓶中再分离、培养目的菌株,若需将获得的菌种长期保存,常采用甘油管藏的方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