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阅读材料,分析有关生物进化和生物多样性的问题. 
材料1.某些动物在不同季节中数量差异很大:春季繁殖,夏季数量增加,到了冬季又由于寒冷、缺少食物等原因而大量死亡.第二年春季,由残存的少量个体繁殖,再使数量增多.由此形成一个如瓶颈样的模式(见图1 ).
(1)在图1示的三年间,第一年夏季●基因的频率为2%,第二年夏季●基因的频率为3%,第三年夏季●基因的频率为0%,该生物种群是否发生进化?
 
.理由为
 

(2)使用农药防治害虫,保留了突变出抗药性基因的个体.其实质是依赖
 
的选择作用,提高该害虫种群中
 
的频率.而经过越冬的瓶颈样模式,抗药性个体不耐寒冷而死亡,导致下一年该害虫种群中抗药性基因频率又下降.抗药性基因的出现,对该害虫来说是有利还是有害?
 
(有利/有害/取决于环境的变化).
材料2.图2中地雀A与B可以交配并产生可育后代,地雀C与A、B之间不能互相交配.
(3)若干年后,岛屿上出现地雀新种C.它的进化机制是:“地雀种群本来就存在着基因频率的变化;大陆与岛屿不同的环境引起不同的自然选择;由于
 
隔离,阻断两处种群的基因交流,导致两处种群的基因频率向不同的方向变化;当基因频率的变化达到一定程度时,由于
 
隔离,形成新种C.”
考点: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专题:
分析: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物种形成的标志是产生生殖隔离.图2表示物种形成模式中的渐变式,通过地理隔离达到生殖隔离.
害虫产生抗药性的原因并不是由外因引起的,而是内在的遗传与变异引起的.在未使用农药之前,害虫就存在着差异,有的不具有抗药性,有的具有抗药性.开始用该药时,由于大多数害虫没有抗药性,故大量被农药淘汰,而少数具有抗药性变异的个体会保存下来,并能继续繁殖,当多次使用该农药后,使抗药性更强的害虫被保留下来,这样一代一代,害虫积累并加强了抗药性,所以农药对不同变异的害虫进行了选择,淘汰了不抗药的个体,保留了抗药性强的个体.
解答: 解:(1)现代进化理论认为,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三年间●基因的频率由2%变为3%再变为0%,说明生物种群发生了进化.
(2)农药对害虫具有选择作用,淘汰了不抗药的个体,保留了抗药性强的个体,提高了害虫种群中抗药性基因的频率.抗药性基因的出现对害虫来说是否有利,取决于环境的变化.
(3)据图2分析,大陆与岛屿之间存在地理隔离,阻断基因交流,不同物种之间存在生殖隔离.
故答案为:(1)是        该种群的基因频率在不断改变.    
(2)农药     抗药性基因    取决于环境的变化   
(3)大陆与岛屿之间的地理隔离,两处种群之间产生生殖隔离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生物进化和生物多样性等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用文字、图表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方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的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如图是对牛胚胎所作的技术处理,请据图分析回答:
(1)图中所示牛的胚胎发育处于
 
时期.其中A、C、D代的结构名称分别是:A
 
;C
 
;D
 

(2)甲过程代表的技术是
 
,操作时的技术关键是
 
,该技术在实践中的主要应用意义是
 
;乙过程取滋养层可用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如图为某家系患一种遗传病的遗传图谱,Ⅱ7不带该致病基因,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A、该病为伴Y染色体遗传病,因为患者均为男性
B、该家系中的致病基因源自Ⅰ1的基因突变
C、若Ⅱ6与Ⅱ7再生一个女儿,患此病的概率为0
D、若Ⅲ1与正确男性婚配,所生子女的患病概率为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测定某mRNA分子中尿嘧啶占26%,腺嘌呤占18%,以这个mRNA逆转录合成的DNA分子中,鸟嘌呤和胸腺嘧啶的比例分别是(  )
A、18%、26%
B、28%、22%
C、26%、18%
D、44%、8%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细辛是一种适宜在森林下腐质层深厚处生活的植物,滨藜是一种适宜在沙漠环境生活的植物.图1是上述两种植物(用甲、乙表示)单位时间内吸收与释放二氧化碳的量随光照强度变化的曲线,图2表示甲植物叶肉细胞中两种细胞器在图1中四种不同光照强度(0、b1、b2、c)下的生理状态.请据图分析回答:

(1)图1中,代表滨藜的曲线是
 
;当光照强度为b1时,甲植物叶肉细胞内产生ATP的场所有
 

(2)图2中细胞器①利用CO2的场所和细胞器②产生CO2的场所分别是
 
;Ⅳ状态下影响O2消耗速率的环境因素主要是
 

(3)对甲植物来说图1四种不同光照强度(0、b1、b2、c)对应图2中状态依次是
 
.假如滨藜、细辛两种植物叶绿体中的基粒大小和基粒类囊体层数存在较大差异,从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角度分析,含有较大基粒和较多类囊体层数的植物是
 

(4)生产实践中经常在大棚中栽培乙植物.若图1表示大棚内乙植物在温度、水分适宜的条件下测得的曲线,则d点之后限制增产的主要外界因素是
 
;若要改变这一限制因素,提高乙植物的产量,通常采用增施有机肥料(如农家肥)的方法,其原理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若将某种兼性厌氧菌接种到糖类培养液中,先在有氧条件下培养,然后转到无氧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培养液中糖类及菌体产生的物质变化如图一所示.请据图分析回答:
(1)
 
时间内该菌只进行有氧呼吸,判断依据是
 
 
时间后该菌主要进行无氧呼吸,判断依据是
 

(2)前15分钟ATP相对浓度增加10,后15分钟ATP相对浓度增加5,其原因可能是
 

(3)如果该菌培养液中添加相关的酶,其他条件不变,ATP生成量与原曲线比较,发生了变化,图二①和②中符合这种变化的是(实线表示原曲线,虚线表示酶量增加的曲线):
 
,你的解释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低温迫使植物细胞产生大量对细胞有害的过氧化产物,如脂质过氧化产物(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能够清除过氧化产物,从而增强植物的抗冷性.研究人员进行了,“水杨酸对水稻幼苗抗冷性的影响”实验,步骤及结果如下表.
组别 处理 培养温度 SOD活性(U/g?min)
1 25℃的蒸馏水浇灌 25℃ 7.3
2 9.4
3 5℃的0.5mmol/L水杨酸浇灌 5℃ 10.3
4 5℃的1.0mmol/L水杨酸浇灌 5℃ 11.6
5 5℃的1.5mmol/L水杨酸浇灌 5℃ 13.6
6 5℃的2.0mmol/L水杨酸浇灌 5℃ 8.5
7 5℃的2.5mmol/L水杨酸浇灌 5℃ 7.9
8 5℃的3.0mmol/L水杨酸浇灌 5℃ 6.5
(1)表中①是
 
,②是
 

(2)本实验需要控制的无关变量有
 
.(至少写2点).
(3)组别1和2对照可得结论是
 
.组别2~8可得到的结论是
 
.在5℃的冷胁迫下,2.0mmol/L的水杨酸对水稻幼苗抗冷性影响是
 
(填“增强”或“减弱”)
(4)请根据5℃条件下实验结果在答题纸相应位置完成水杨酸浓度与SOD活性关系的坐标曲线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线粒体是真核细胞的“动力工厂”.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健那绿染液是专一性染线粒体的活细胞染料,线粒体中细胞色素氧化酶使染料保持氧化状态呈蓝绿色,而在周围的细胞质中染料被还原,成为无色状态.当细胞内
 
时,线粒体被染成蓝绿色,当细胞耗尽氧之后,线粒体的颜色消失,这说明线粒体内能进行氧化还原反应.在原核细胞中,这一氧化还原反应与
 
膜相关
(2)研究发现,线粒体内膜成分中蛋白质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外膜,其原因是
 

①内膜折叠成嵴,使内膜的表面积大大增加
②内膜上分布着与电子传递和ATP合成有关的酶类
③内膜上有一输物质的载体
(3)线粒体内合成ATP场所是
 

(4)线粒体生长到一定大小就要开始分裂,形成两个新的线粒体.研究人员将胆碱缺陷突变型脉孢菌堉养在含有3H标记胆碱(一种磷脂的前体物)的培养基中,使
 
(结构)带上放射性3H标记.然后收集细胞S转入
 
的培养基中继续培养,分别在不同时间收集细胞,再通过放射自显影检查培养时间长短不同的细胞中同位素的
 
.随着分裂次数的增加,具有放射粒体的数量
 
,放射性均匀分布到新的线粒体中并随着分裂次数增加而
 
,证明新的线粒体是分裂而来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夏季晴朗的一天,甲和乙两株同种植物在相同条件下CO2吸收速率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植株在a点开始进行光合作用
B、乙植株在e点有机物积累量最多
C、曲线b~c段和d~e段下降的原因相同
D、两曲线b~d段不同的原因可能是甲乙植株气孔开放度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