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①② | B. | ②③ | C. | ①③ | D. | ①②③ |
分析 1、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
2、“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发现历程:萨顿通过类比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之后,摩尔根以果蝇为实验材料,采用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
解答 解:①1866年孟德尔提出遗传定律时采用了假说-演绎法;
②1903年萨顿采用类比推理法提出了“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
③1910年摩尔根采用假说-演绎法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故选:C.
点评 本题知识点简单,考查孟德尔遗传实验、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探索历程,要求考生识记孟德尔遗传实验的过程及采用的方法;识记“基因在染色体”的探索历程,明确萨顿采用的是类比推理法,摩尔根采用的是假说-演绎法.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氯离子在CFTR蛋白协助下通过协助扩散转运 | |
B. | 细胞膜上CFTR蛋白的数量是决定氯离子运输速率的唯一因素 | |
C. | 编码CFTR蛋白的基因发生突变,可能会影响氯离子的跨膜运输 | |
D. | 如果抑制CFTR蛋白的活性,也将直接影响水分子的跨膜运输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色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应转变成生长素 | |
B. | 极性运输是细胞的主动运输 | |
C. | 生长素在成熟组织中的韧皮部可以进行非极性运输 | |
D. | 生长素只分布于植物体生长旺盛的部位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多选题
A. | 过程①只发生在细胞的线粒体中 | |
B. | 过程①的CO2中的O来自C6H12O6和O2 | |
C. | 过程②与过程①完全不同 | |
D. | 人体内葡萄糖的最终来源是植物的光合作用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该细胞是初级精母细胞 | |
B. | 该细胞可能是次级精母细胞 | |
C. | 基因a不一定是基因突变产生的 | |
D. | A与a的分离与B与b的分离是同时进行的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frac{1}{6}$ | B. | $\frac{1}{8}$ | C. | $\frac{1}{12}$ | D. | $\frac{1}{16}$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甲种群在该食物链中是次级消费者,第三营养级 | |
B. | ab段甲种群数量下降的原因是乙减少,丙增多 | |
C. | 甲、乙、丙、丁4个种群占据不同的位置,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 |
D. | 由于丁种群在4个种群中相对数量最多,所以其丰富度最大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幼嫩细胞和成熟细胞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相同 | |
B. | 同一植株根和芽生长所需的最适生长素浓度不同 | |
C. | 成熟茎韧皮部中的生长素可进行非极性运输 | |
D. | 豌豆幼苗切段中乙烯的合成受生长素浓度的影响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噬菌体的遗传信息可从RNA流向DNA | |
B. | 细胞核的遗传信息可从DNA流向RNA | |
C. | 拟核中的遗传信息可从DNA流向DNA | |
D. | 线粒体的遗传信息可从RNA流向蛋白质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