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科学家设计一系列50m×50m的区域以研究更格卢鼠(啮齿类)对其他小型食种子啮齿类动物的影响。将更格卢鼠从一半这样的区域中移走,另一半保持原样。每个区域的围墙上都有能使啮齿类动物自由通过的孔洞;但是,移走更格卢鼠的那一半区域围墙孔洞较小,更格卢鼠不能通过。接下来三年实验数据如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两个区域之间的其他啮齿类动物不会存在竞争关系
B. 用标志重捕法调査其他啮齿类动物的数目时,若标记物脱落,估算值将偏大
C. 该实验因变量在不同条件下变化趋势是同步的,有可能是由于气候变化导致的
D. 本实验证明更格卢鼠与其他啮齿类动物发生了竞争,并限制了他们种群的大小
【答案】A
【解析】由题意“每个区域的围墙上都有能使啮齿类动物自由通过的孔洞”可知,两个区域之间的其他啮齿类动物存在竞争关系,A项错误;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一定范围内其他啮齿类动物的种群密度,其估算值=第一次捕获并标记的个体数与第二次捕获的个体数之积/第二次捕获的有标记的个体数,如果标记物脱落,估算值将偏大,B项正确;题图显示:在有、无更格卢鼠的条件下,因变量(捕获的小型食种子啮齿类动物的数目)随时间的变化趋势是同步的,这可能是由于气候变化所致,C项正确;在相同时间内,与无更格卢鼠存在时相比,有更格卢鼠存在时捕获的小型食种子啮齿类动物的数目较少,这一事实证明更格卢鼠与其他啮齿类动物发生了竞争,并限制了他们种群的大小,D 项正确。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关于人类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男、女患病的概率相同
B. 女儿患病,父亲一定患病
C. 儿子患病,母亲一定患病
D. 双亲患病,儿子一定患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都具有双层膜结构,并含有DNA分子的一组细胞结构是 ( )
A. 线粒体、叶绿体、细胞核 B. 液泡、线粒体、核糖体
C. 内质网、线粒体、叶绿体 D. 溶酶体、叶绿体、高尔基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取一只小鼠的皮肤,分别移植到切除和不切除胸腺的幼年小鼠身上,切除胸腺小鼠的皮肤移植更易成功。这个实验结果显示对异体皮肤排斥起重要作用的是 ( )
A. 吞噬细胞 B. 造血干细胞 C. B细胞 D. T细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有关神经信号传导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 在反射弧中,兴奋始终以电信号的形式传递
B.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不需要消耗ATP
C.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
D.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通过局部电流完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为了探究温度和营养物质对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某兴趣小组按下表完成了有关实验,并定期对培养液中的酵母菌进行计数。试分析回答:
试管编号 | 培养液/mL | 无菌水/mL | 酵母菌母液/mL | 温度/℃ |
A | 10 | — | 0.1 | 28 |
B | 10 | — | 0.1 | 5 |
C | — | 10 | 0.1 | 28 |
(1)除表中的变量外,请列举两个无关变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mL培养液中的酵母菌逐个计数非常困难,应采用____________的方法进行计数,在培养后期种群密度过大时,计数前需对样液进行____________处理。
(3)某同学在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时,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操作
对显微镜下一个中方格计数时,对压线的酵母菌的计数原则是___________。在上述操作中有一个明显的错误,其正确的操作应该是___________。
(4)若统计得图示一个中方格内酵母菌的数量为a,已知计数室的长和宽都为1mm,厚度为0.1mm,则10mL酵母菌培养液中菌体的数量大约为____________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常用的无菌操作中,错误的是 ( )
A.饮用水源用氯气进行消毒
B.用酒精擦拭双手的方法是对操作者进行消毒
C.实验操作过程应在酒精灯火焰附近进行
D.玻璃器皿(吸管、培养皿)可用酒精擦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具有捕食关系两个种群在一段时间内数量变化情况.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两个种群间能量流动方向是甲→乙
B. M时甲种群的出生率小于死亡率
C. 两个种群的数量变化是负反馈调节的实例
D. 若两种群波动幅度减小说明生态系统正在衰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表表示人体组织液和血浆的物质组成和含量的测定数据,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①属于血浆,因为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B. ②属于组织液,①中的蛋白质含量减少将导致②的增多
C. 肝细胞中的CO2从产生场所扩散到①至少需穿过5层磷脂分子层
D. ②与①的成分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毛细血管壁的选择透过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