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3.调查某草原田鼠数量时,在设置1公顷的调查区内,放置10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鼠32头,将捕获的鼠经标记后在原地释放.数日后,在同一地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这次共捕获30头,其中有上次标记过的个体10头.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该地区田鼠种群个体总数为N,则 N=D头.
A.30    B.32    C.64    D.96
(2)要使上面所计算的种群个体总数和实际相符,理论上在调查期必须满足的2条件是B、C
A.有较多个体迁出调查区        B.调查区内没有较多个体死亡
C.调查区内没有较多个体出生    D.有较多个体迁入调查区
(3)调查甲、乙两草原所捕获鼠的月龄,它们的月龄构成如图.  
据图分析:乙草原的田鼠种群属于稳定型;甲草原的田鼠种群属于增长型,可以预测,该草原鼠害将会严重,必须作好防治准备工作.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种群的特征.
种群的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其中,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出生率和死亡率对种群数量起着决定性作用;年龄组成可以预测一个种群数量发展的变化趋势.
调查动物的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是标志重捕法,计算种群数量时利用公式计算若将该地段种群个体总数记作N,其中标志数为M,重捕个体数为n,重捕中标志个体数为m,假定总数中标志个体的比例与重捕取样中标志个体的比例相同,则N=$\frac{n}{m}$M.

解答 解:(1)种群密度是指单位空间内种群个体的数量.常用的调查方法是标志重捕法,标志重捕法是指在调查种群的生存环境中,捕获一部分个体,将这些个体进行标志后再放回原来的环境,经过一段时间后进行重捕,根据重捕中标志个体占总捕获量的比例,来估计该种群的数量.根据计算公式N:32=30:10,可解得N=96个/公顷,故选D.
(2)因为出生率、死亡率和迁入迁出对种群的个体数量具有决定作用,所以要使调查的结果更接近实际数,理论上在调查期必须满足出生率、死亡率和迁入迁出没有明显变化,故选B、C.
(3)图示坐标图显示,甲有众多的幼年个体,乙的各个月龄个体数量相当,所以甲草原的田鼠属于增长型,乙草原的田鼠属于稳定型.
故答案为:
(1)D  
(2)B、C  
(3)乙    甲

点评 本题考查了种群密度的调查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分析能力、识图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难度适中.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如图表示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ab段种群数量相对稳定达到K值,种群出生率约等于死亡率
B.曲线乙可用于表示封闭环境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长期动态变化规律
C.甲、乙、丙三条曲线表示的数量增长方式都为“J”型增长
D.曲线乙变为曲线丙的原因最可能是该种群迁入了大量同种个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某科研小组开展CO2浓度对小麦光合作用影响的研究,结果如表,请回答:
CO2浓度
(μmol•mol-1
叶绿素a
(mg•g-1
叶绿素b
(mg•g-1
气孔导度
(mmol CO2•m-2•s-1
净光合速率
(μmol CO2•m-2•s-1
3502.090.71275.522.51
5502.320.87238.526.88
7502.400.91209.531.28
(备注:气孔导度表示气孔张开的程度)
(1)测定叶片净光合速率时,叶肉细胞中产生ATP的场所是线粒体、叶绿体、细胞溶胶;实验测得的CO2吸收量小于光合作用过程中CO2实际消耗量,原因是实验测得的CO2吸收量是光合作用过程中CO2消耗量与呼吸作CO2用释放量之差.
(2)由表可知,高浓度CO2更有利于的形成叶绿素b(“叶绿素a”或“叶绿素b”),由此推测叶绿体中数量明显增多的结构是基粒(类囊体).
(3)水分利用效率是指蒸腾消耗单位重量的水分所同化的CO2的量,据表分析,在一定范围内,CO2浓度升高,小麦的水分利用效率会提高,造成该现象的原因有:①CO2浓度升高有利于提高叶绿素含量,促进光反应进行.;②气孔导度减小导致蒸腾作用减弱,水分散失减少.从而引起蒸腾速率的降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如图是某地农民蔬菜大棚内夏季晴天一昼夜CO2浓度的变化情况,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1中D点表示大棚内生物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量等于光合作用固定的二氧化碳.
(2)据图分析,蔬菜在24小时内能(能、不能)积累有机物.大棚内每天要适当通风,以补充二氧化碳,否则蔬菜将不能生长.
(3)已知在自然情况下,温度在20℃~40℃时,光饱和点(当达到一定光照强度时,光合速率不再增加,此时的光照强度为光饱和点)均在30000Lx以上.现已测得大棚内E点时光照强度为8000Lx,温度为25℃,F点时光照强度为20000Lx,温度为38℃.欲证明图中EF段较DE段CO2浓度降低减缓,主要是受温度而不是受光照强度的影响,有人利用如图2所示装置予以验证,请将实验处理补充完整.
组 别K^S*5U.C#O1234
光照强度(Lx)8000 ①200008000
温度(℃)2538 ②
(4)请补充完①20000 ②25③38
(5)实验1小时后,测定四组装置内CO2浓度,若分别为a、b、c、d,且它们之间数量关系a=c<b=d(用字母和“≈、<、>”表示),则说明影响EF段CO2浓度降低减缓的主要原因是温度而不是光照强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填空题

9.为了探究6-BA和IAA对某菊花品种茎尖外植体再生丛芽的影响,某研究小组在MS培养基中加入6-BA和IAA,配制成四种培养基(见下表),灭菌后分别接种数量相同、生长状态一致、消毒后的茎尖外植体,在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统计再生丛芽外植体的比率(m),以及再生丛芽外植体上的丛芽平均数(n),结果如表.
培养基编号浓度/mg•L-1m/%n/个
6-BAIAA
10.5076.73.1
20.177.46.1
30.266.75.3
40.560.05.0
回答下列问题:
(1)按照植物的需求量,培养基中无机盐的元素可分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两类.上述培养基中,6-BA属于细胞分裂素类生长调节剂.
(2)选用生理状况好的菊花嫩枝茎段作外植体是因为其更容易诱导脱分化和再分化.
(3)在该实验中,自变量是IAA浓度,因变量是再生丛芽外植体的比率(m)和再生丛芽外植体上的丛芽平均数(n).
(4)从实验结果可知,诱导丛芽总数最少的培养基是1号培养基.
(5)为了诱导该菊花试管苗生根,培养基中一般不加入6-BA(填“6-BA”或“IA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为验证生态系统成分的重要性和不可缺少性,某生物课外活动小组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如下实验设计.
(一)实验过程如图所示:

处理1号瓶2号瓶3号瓶
1各加入等量的水
2不加河泥加少许河泥
3不加金鱼藻加入等量的金鱼藻
4加入相同状况的金鱼
5置于相同光照下
6置于室温20℃条件下
金鱼生存时间(天)31125
(1)1、2、3号瓶相比较,相同的非生物因素有哪些?阳光、水分、温度、空气等(至少写三项).
(2)2号与3号瓶相比较,2号瓶中金鱼存活的时间短,说明了分解者是生态系统成分中不可缺少的.
(3)能说明生产者是生态系统成分中不可缺少的实验是1和2.
(二)请继续设计实验,探究阳光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1)实验设计思路:
取同样形状、同样体积的4号瓶,进行遮光处理,与3号瓶作对照.
(2)推测最可能的实验结果是什么?4号瓶中金鱼生存的时间比3号瓶中金鱼生存的时间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填空题

4.某实验小组将小鼠肝细胞在体外培养一段时间后,检测培养液中的氨基酸、葡萄糖和尿素含量,发现它们的含量变化如图.请回答问题.
(1)培养液中的氨基酸进入细胞后,其主要作用是作为蛋白质合成的原料;被吸收的葡萄糖主要作用是通过呼吸作用(分解)释放能量(ATP).
(2)由图可知,随培时间延长,培养液中尿素含量增加了,由此可以推测尿素是细胞代谢(代谢)的产物.转氨酶是肝细胞内参与氨基酸分解与合成的一类酶,正常情况下这类酶不会排出胞外,若在细胞培养液中检测到该类酶,可能的原因是肝细胞膜受损(或细胞裂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辽宁锦州市高三下学期质量检测试卷(一)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关于染色体与染色体组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一个染色体组含有某种生物生长发育的全部遗传信息

B.一个染色体组中可能有姐妹染色单体,也可能无姐妹染色单体

C.着丝点分裂后,移向细胞同一极的一组染色体不含同源染色体

D.染色体结构的改变,会使排列在染色体上的基因的数目或排列顺序改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河南省春期高二第二次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有关植物生命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核含有DNA,可完成基因的复制和表达

B.叶绿体合成的ATP,可为主动运输提供能量

C.线粒体含有呼吸酶,可催化葡萄糖氧化分解

D.缺镁时叶片发黄,与正常叶片相比吸收红光和蓝紫光差异显著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