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2.小麦的毛颖和光颖是一对相对性状(显、隐性由A、a基因控制),抗锈和感锈是另一对相对性状(显、隐性由R、r基因控制),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以纯种毛颖感锈(甲)和纯种光颖抗锈(乙)为亲本进行杂交,F1均为毛颖抗锈(丙).再用F1与丁进行杂交,F2有四种表现型,对每对相对性状的植株数目作出的统计结果如图:
(1)两对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分别是毛颖 和抗锈.
(2)亲本甲、乙的基因型分别是AArr 和aaRR;丁的基因型是aaRr.
(3)若F1自交,后代植株的表现型为光颖抗锈的比例是$\frac{3}{16}$,其中能稳定遗传的占$\frac{1}{3}$.
(4)若以甲乙植株为亲本获得毛颖抗锈且能稳定遗传的新品种,可采用杂交育种的实验程序,请完善实验步骤:
①第一步:让纯种毛颖感锈(甲)和纯种光颖抗锈(乙)杂交产生F1
②第二步:让F1自交产生F2
③第三步:选出F2中毛颖抗锈的个体连续自交,逐代淘汰不符合生产要求的个体,直至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为止为止,即获得能够稳定遗传的毛颖抗锈的新品种.

分析 1、纯种毛颖感锈(甲)和纯种光颖抗锈(乙)为亲本进行杂交,F1均为毛颖抗锈(丙),说明毛颖相对于光颖是显性性状,抗锈相对于感锈是显性性状,则甲的基因型为AArr,乙的基因型为aaRR,丙的基因型为AaRr.
2、分析柱状图:抗锈:感锈=3:1,说明亲本都是杂合子Rr,即亲本的基因型均为Rr;毛颖:光颖=1:1,属于测交类型,则亲本的基因型为Aa×aa.即亲本的基因型为AaRr(丙)×aaRr(丁).

解答 解:(1)纯种毛颖感锈(甲)和纯种光颖抗锈(乙)为亲本进行杂交,F1均为毛颖抗锈(丙),说明毛颖相对于光颖是显性性状,抗锈相对于感锈是显性性状.
(2)已知毛颖相对于光颖是显性性状,抗锈相对于感锈是显性性状,所以甲的基因型为AArr,乙的基因型为aaRR,丙的基因型为AaRr.分析丙与丁杂交后代的柱状图,单独分析抗锈和感锈病这一对相对性状,F2中抗锈:感锈=3:1,说明亲本都是杂合子,即亲本的基因型均为Rr;单独分析毛颖和光颖这一对相对性状,F2中毛颖:光颖=1:1,属于测交类型,则亲本的基因型为Aa×aa.综合以上可知丁的基因型是aaRr.
(3)若F1丙(AaRr)自交,后代植株的表现型为光颖抗锈(aaR-)的比例是$\frac{1}{4}×\frac{3}{4}$=$\frac{3}{16}$,其中能稳定遗传的即aaRR占$\frac{1}{3}$.
(4)运用杂交育种的方法培育符合生产要求的新品种时,得到F2,由于F2中表现为毛颖抗锈植株的基因型是A-R-,杂合子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因此需要进行连续自交,逐代淘汰不符合生产要求的个体,直至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为止为止,即获得能够稳定遗传的毛颖抗锈的新品种.
实验步骤为:
①第一步:让 纯种毛颖感锈(甲)和纯种光颖抗锈(乙)杂交产生F1
②第二步:让F1自交产生F2
③第三步:选出F2中 毛颖抗锈的个体 连续自交,逐代淘汰不符合生产要求的个体,直至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为止为止,即获得能够稳定遗传的毛颖抗锈的新品种.
故答案为:
(1)毛颖    抗锈            
(2)AArr      aaRR     aaRr 
(3)$\frac{3}{16}$      $\frac{1}{3}$
(4)①纯种毛颖感锈(甲)和纯种光颖抗锈(乙)杂交
          ③毛颖抗锈      连续自交,逐代淘汰不符合生产要求的个体       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为止

点评 本题结合柱形图,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及应用,首先要求考生掌握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准确判断显隐性;其次能利用逐对分析法,根据后代分离比,尤其是“3:1”、“1:1”,推断出丁的基因型,属于考纲理解和应用层次的考查.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甲、乙分别为物质进出细胞的坐标图和模式图,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所代表的物质运输方式没有共同点
B.图乙的物质运输方式体现了细胞膜的结构特点
C.图乙所示的细胞可能是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
D.效应B细胞分泌免疫球蛋白的过程可用图乙中的跨膜运输方式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请回答下列有关生物科技方面的问题:
(1)应用胚胎工程技术可以培育出“试管牛”.试管牛的培育需经过体外受精、早期胚胎培养、胚胎移植以及在母体中发育和产出等过程.
(2)在“试管牛”的培育过程中,要在体外成功获得受精卵,需要对精子进行处理,使其获能.另外,培养的卵母细胞需要发育至减数第二次分裂的中期.在体外早期胚胎培养时,除了给予一定量的O2以维持细胞呼吸外,还需要提供CO2气体以维持PH值稳定
(3)通常奶牛每次排出一枚卵母细胞,采用促性腺激素处理可使其一次排出多枚卵母细胞.
(4)利用基因工程可以获得“转基因牛”.若要研制能够产生人类白细胞介素的牛乳腺生物反应器,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时必须在人类白细胞介素基因前加入牛乳腺蛋白基因及其启动子.
(5)利用动物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可获得“克隆牛”.转基因克隆牛能提供异体移植器官,从而为解决器官移植中的供体不足和免疫排斥等问题提供途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图甲表示在光照充足、CO2浓度适宜的条件下,温度对某植物表观光合作用速率和呼吸作用速率的影响.其中实线表示表观光合作用速率,虚线表示呼吸作用速率.图乙为该植物在其它环境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光合作用速率随光照强度变化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由图甲可知,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对高温更为敏感.
(2)为碳反应提供能量的物质有NADPH ATP
(3)当环境温度为40℃时,该植物的有机物净积累量为0mg/h.理论上预计,在温度为30℃条件下,植物生长状况达到最佳,已知乙图是在此温度条件下绘制而成的曲线,理论上分析,如果温度改变为45℃,图中b点将向右移.
(4)甲图中在温度为50℃的条件下,该植物叶肉细胞中产生ATP的场所有叶绿体 线粒体 细胞溶胶
(5)C点时光合作用的限制的内因是酶的量或者色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7.某校生物兴趣小组要探究酵母菌通过呼吸产生等量CO2时,有氧和无氧条件下消耗葡萄糖量的多少.他们将相同的无菌葡萄糖溶液与少许酵母菌混匀后密封(瓶中无氧气),按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当测定甲、乙装置中CaCO3沉淀相等时,撤去装置,将甲、乙两锥形瓶中的溶液分别用滤菌膜过滤,除去酵母菌,得到滤液1和滤液2.请分析回答:

(1)甲、乙两组实验的自变量是有无氧气,实验中需控制的无关变量主要有温度、pH、培养液量、培养液浓度等.
(2)酵母菌产生CO2的场所是线粒体、细胞质基质.
(3)请你利用提供的U形管(已知滤液中的葡萄糖不能通过U形管底部的半透膜,其余物质能通过)、滤液1和滤液2等,继续完成探究实验.
实验步骤:
①将等量的滤液1和滤液2分别倒入U形管的A、B两侧并标记;
②一段时间后观察(两侧)液面高度的变化.
实验结果预测和结论:
①如果A侧液面上升,B侧液面下降,则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少
②如果A侧液面下降,B侧液面上升,则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多;
③如果A、B两侧液面高度相同,则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一样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以下A、B、C图分别表示三种不同类型的生物细胞,D图表示发生在某生物细胞中的生理活动示意图,请回答:

(1)A、B、C中,能够发生图D所示生理活动的细胞是图B.A、B所示细胞和C的主要区别是:A、B有以核膜为界限(包被)的细胞核(或有成形的细胞核).
(2)所代表的生物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的是图A、B,C图中能够发生碱基互补配对的细胞器是核糖体.
(3)事实上,图B所示细胞处于质壁分离状态,图B构成的组织不能作为鉴定还原性糖的理想实验材料,原因是:图B所示为绿色植物细胞,含有大量的叶绿素等色素,对还原糖产生的砖红色沉淀的观察有干扰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根据下列化合物的结构分析回答:
(1)该化合物有2个氨基和2个羧基.
(2)该化合物有3种氨基酸,造成这种不同的基团是R基.
(3)该化合物是由3个氨基酸失去2分子水而行成的,这样的反应叫脱水缩合.
(4)该化合物中肽键有2个,该化合物是三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实验题

8.如图表示细胞内某些有机物的元素组成和功能关系,其中A、B代表元素,Ⅰ、Ⅱ、Ⅲ、Ⅳ是生物大分子,图中X、Y、Z、P分别为构成生物大分子的基本单位.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X是葡萄糖,Ⅰ在小麦种子中主要是指淀粉;
(2)A是N、P元素,Y是DNA,Z是RNA;
(3)图中Z是核糖核苷酸,使用甲基绿吡罗红混合染液染色,可使Ⅲ呈现红色.
(4)图中P的结构通式为;写出由P形成Ⅳ的结构层次氨基酸→多肽(链)→蛋白质,列举Ⅳ的功能催化、运输、调节、免疫(至少三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下列关于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酶都在核糖体中合成,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B.酶在高温条件下失活是因为高温使肽键断裂
C.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时,自变量主要是温度
D.某人体内不同部位的酶发挥催化作用所需的最适条件不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