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如图为“不同血管中血压变化的示意图”.上半部分为不同血管的组织解剖学结构;下半部分为曲线图,分别表示与对应血管的总截面积和血压的变化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图中箭头表示血流方向.下列有关叙述实际相符的是(  )
A、d增大起到了分流作用,使B、C处血压基本相同
B、A处代表静脉,B处代表毛细血管,C处代表动脉
C、1是血管总截面积变化曲线,2是血压变化曲线
D、血液在A和B中流动时对血管壁产生的压力相同
考点:内环境的理化特性
专题:
分析:根据定义,凡是输送血液返回心脏的血管均称为静脉,它起于毛细血管,止于心脏;动脉就是从心脏运送血液到全身器官的血管,则图中A应为动脉,C为静脉;血管总截面积应为毛细血管最大,可以起到分流作用,使毛细血管的血压比动脉血压大幅减小,到静脉基本稳定;动脉血是经由心脏泵出的,因此它的势能很大,对血管壁造成的压力也比较大,之后随着其流动中不断受到阻力,能量也慢慢降低,对血管造成的压力也变小了,在静脉中这个压力最小.
解答: 解:A、毛细血管的血管总截面积最大,起到了分流作用,使毛细血管和静脉的血压都很低并大体相同,A正确;
B、静脉是输送血液返回心脏的血管,起于毛细血管止于心脏,动脉是从心脏运送血液到全身器官的血管,所以A、B、C分别为动脉、毛细血管、静脉,B错误;
C、毛细血管的血管总截面积最大,所以曲线2是血管总截面积变化曲线,动脉的血压最大,所以曲线1是血压变化曲线,C错误;
D、血液在动脉中流动时对血管壁产生的压力比静脉中大,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中血压的成因及大小比较,熟练掌握血液循环的过程及相关概念是解题的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如图为大肠杆菌的DNA分子片段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2表示,1、2、3结合在一起的结构叫
 

(2)图中3的可能性有种,名称分别是
 

(3)若甲链中含氮碱基
A+G
T+C
=2,则同样的比值在乙链中为
 

(4)假定大肠杆菌中只含14N的DN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a;只含15N的DN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b.现将只含15N的DNA放入含14N的培养基中复制一次,子一代DNA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下列关于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酶也能在细胞外起作用
B、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
C、食物的消化过程需要酶催化,而细胞内的其他化学反应不需要酶催化
D、绝大多数的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回答下列关于植物代谢的相关问题
如图表示植物代谢示意图,其中Ⅰ、Ⅱ、Ⅲ分别表示植物细胞内的不同部位(结构),字母A-I表示生理反应过程中的物质.

(1)图中“Ⅲ”表示的植物细胞结构部位是
 
;[C]表示
 
;[H]表示
 
;[I]表示
 

(2)盐胁迫现象是指植物在高盐环境中会出现生长受影响的现象.则植物的盐胁迫将会直接影响到光合作用的阶段,判断理由是
 

(3)表为某同学利用溶解氧传感器所测的二氧化碳浓度对水生蜈蚣草光合作用影响的数据,其中冷开水是在加热煮沸后快速密封冷藏降温至18°C.则在光照强度为26513Lux、18°C和0.125%NaHCO3条件下,0.5小时内水生蜈蚣草总的光合作用量为
 
/mg?L-1(用氧气产生量表示).如果实验中发现再增加NaHCO3浓度时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加,此时如果需要进一步提高水生蜈蚣草的光合作用强度,可采取的措施是
 

序号类别溶解氧初始数据/mg?L-1溶解氧终结数据/mg?L-1
1自来水2.742.56
2冷开水2.261.77
30.125%NaHCO3溶液2.363.23
光照度26513Lux水温18℃光照时0.5h
(4)下表系在一定浓度的CO2和适当的温度条件下,测定黄瓜的两个不同品种A和B在不同光强下的光合速率,结果如下表.当光强为3klx时,A与B固定的CO2量的差值为
 
(mg/100cm2叶?小时).
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时光强(klx)光饱和时的光强(klx)光饱和时CO2吸收量
(mg/100cm2叶?小时)
黑暗条件下CO2释放量
(mg/100cm2叶?小时)
品种A13115.5
品种B393015
(5)2、3图是在二氧化碳充足的情况下,某植物的光强度、温度和光合成速度的关系.请在图中分别画出光强度为L1、L2时,温度和光合成速度关系的曲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逆转录酶的功能是(  )
A、以RNA为模板合成DNA
B、以RNA为模板合成RNA
C、以RNA为模板合成肽链
D、以DNA为模板合成R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某地区正常人群中有
1
22
 携带有致病基因,如图是当地的一个囊性纤维病家族系谱图.Ⅱ3的外祖父患有红绿色盲(B-b),但父母表现正常.

(1)Ⅱ6和Ⅱ7的子女患囊性纤维病的概率是
 

(2)Ⅱ3和Ⅱ4的子女同时患囊性纤维病和红绿色盲的概率是
 

(3)对囊性纤维病和红绿色盲致病基因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多选)
A.致病基因遵循伴性遗传规律   B.致病基因之间遵循分离定律
C.两者之间能发生基因重组     D.两者之间的脱氧核苷酸序列不同
(4)画出Ⅲ8产生的卵细胞在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后期的细胞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尿液检查是诊断相关疾病的重要依据,其中尿糖试纸检测的原理如图所示.这种试纸与尿液相遇时,会因尿液中葡萄糖含量的由少到多而依次呈现出浅蓝、浅绿、棕色或深棕色.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将上述两种酶固定在试纸上,就可检测尿糖
B、据图可知,尿液中葡萄糖浓度越高,过程②生成的原子氧越多
C、步骤③原子氧可以将某无色物质氧化成有色化合物
D、过程④为比色,若试纸呈深棕色,可推出此人尿液中含较多的葡萄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随机交配对种群的基因频率没有影响
B、突变和基因重组提供生物进化的原材料
C、进化与基因频率的改变有关而与环境无关
D、捕食关系的存在有利于物种间的共同进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下列是关于水盐平衡其调节的资料,回答问题.
肾小管上皮细胞主要利用细胞膜上的“水通道蛋白”重吸收原尿中的水分.图简要表示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细胞重吸收水分的调节机制.字母表示溶液,罗马数字表示过程.

(1)图中A是指内环境成分中的
 
;图中构成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内环境的是
 
(用字母回答).内环境除了图示的组成成分外,还有
 

(2)D液流过该区域时,浓度肯定会上升的物质是
 

A.蛋白质           B.葡萄糖           C.尿素        D.钠钾等离子
(3)使图中过程II加强的刺激是
 

(4)结合图分析抗利尿激素作用于肾小管细胞,改变了细胞中某些酶的活性,从而
 
,最终促进了对水的重吸收.
(5)下列有关抗利尿激素及其受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多选)
A.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分泌产生,通过垂体释放,进入血液循环运输并作用于肾小管细胞.
B.某人因基因突变导致受体结构改变,不能接受抗利尿激素的调节,那么此人的细胞外液渗透压较正常人高.
C.抗利尿激素不仅有减少尿量的作用,而且与肾上腺素在血压调节中起协同作用
D.抗利尿激素是一种九肽化合物,控制其合成的基因长度最长为27个碱基对.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