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4.下列关于光合作用探究历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普利斯特利证实植物只有在光下才能吸收二氧化碳并放出氧气
B.萨克斯半叶法实验证实了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还有淀粉
C.恩格尔曼实验证实了植物光合作用中产生氧气的部位是叶绿体
D.鲁宾和卡门实验证实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中的氧来自于水

分析 光合作用的发现历程:
(1)普利斯特利通过实验证明植物能净化空气;萨克斯的实验也可证明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
(2)梅耶根据能量转换与守恒定律明确指出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光能转换为化学能;
(3)萨克斯通过实验证明光合作用的产物除了氧气外还有淀粉;
(4)恩格尔曼采用水绵、好氧细菌和极细光束进行对照实验,发现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
(5)鲁宾和卡门采用同位素标记法进行实验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O2来自水;
(6)卡尔文采用同位素标记法探明了CO2的固定过程中碳元素的转移途径

解答 解:A、普利斯特利通过实验证明植物能净化空气,A错误;
B、萨克斯半叶法实验证实了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还有淀粉,B正确;
C、恩格尔曼采用水绵、好氧细菌和极细光束进行对照实验,发现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C正确;
D、鲁宾和卡门采用同位素标记法进行实验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O2来自水,D正确.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光合作用的探索历程,要求考生识记光合作用的探索历程,了解各位科学家的基本实验过程、实验方法及实验结论,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种子萌发时,脂肪水解生成的脂肪酸和甘油,分别在多种酶的催化下形成葡萄糖,最后转变为蔗糖,并转运至胚轴供给胚生长和发育,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图中的C2和C3分别是含有2个和3个碳原子的无机物
B.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所以琥珀酸在线粒体中被直接彻底氧化分解
C.1分子蔗糖水解产物为2分子葡萄糖
D.脂肪最终转化为蔗糖过程需要多种酶参与,这些酶的化学本质都是蛋白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多选题

5.图1和图2为使用两种不同实验材料时,提取的叶绿体中色素的层析结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1中,四条色素带宽度不同,是由于实验操作的误差造成的
B.色素出现分层是由于四种色素的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
C.图2中,没有出现两种叶绿素,是层析液没及了滤液细线造成的
D.图2结果表明,在缺Mg的营养液中,长期培养的蕃茄,叶绿素合成受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一对杂合子的黑色豚鼠交配,产下4只小豚鼠,这4只小豚鼠的性状可能是(  )
A.全部黑色或全部白色B.三黑一白或三白一黑
C.二黑二白D.以上任何一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在生产研究上,常常需要进行微生物的培养和计数.回答下列与微生物的培养与利用有关的问题
(1)右图是利用平板划线法将微生物接种到固体培养基上,把混合的菌种逐步稀释分散获得单个菌落.接种后培养基应倒置放在37℃恒温培养箱中进行培养.
(2)分析下面培养基的配方:NaNO3、KH2PO4、NaH2PO4、MgSO4•7H2O、KCl、H2O.若此培养基用于筛选尿素分解菌,则应除去上述培养基成分中的NaNO3,并加入尿素和葡萄糖物质,以补充其生活所需的氮源和碳源.培养基中加入酚红作指示剂的原因是尿素分解菌能合成脲酶将尿素分解为氨,使培养基pH发生改变,酚红由黄变红,使菌落周围呈现红色.
(3)三位同学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测定同一土壤样品中细菌数量.在对应稀释倍数为106的培养基中,取0.2ml稀释液涂布,得到以下统计结果:
甲同学涂布了1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是260;
乙同学涂布了三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是210、240和246,取平均值232;
丙同学涂布了三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是21、212和256,取平均值163;
在三位同学的统计中,乙同学的统计结果是相对准确可信的.按照该同学的结果,每毫升原液中的菌体数是1.16×109.用这种方法测得的菌体数比实际活菌数量少.
(4)实验结束后,使用过的培养基应该进行灭菌处理后,才能倒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如图中 A-E代表细胞结构,①-③代表细胞中的三种物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含有①物质的结构是C(填编号),提取①的原理是色素容易溶解在有机溶剂中
(2)细胞的“动力车间”是图中的A(填编号),C中进行的能量转换过程是光能转换成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3)上图中能合成②的结构有AC(填编号),不含有磷脂的是E(填编号),图中能参与胰岛素合成和分泌有关的结构有ABD(填编号).
(3)③物质若彻底水解,请写出水解时主要破坏的键的结构式-CO-NH-,水解产物是氨基酸.细胞中的③物质可用双缩脲试剂 鉴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在生物课本试验中使用的化学药品与其作用相对应的是(  )
A.酸性重铬酸钾----鉴定洒精,溶液呈灰绿色
B.层析液----色素的提取
C.碳酸钠----防止色素遭到破坏
D.50%酒精---健那绿染色后去浮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现将哺乳动物的细胞放在含31P的磷酸培养基中连续培养数代后得到G0代细胞,然后将G0代细胞移至含有32p磷酸的培养基中培养,经过第1、2次细胞分裂后,分别得到G1、G2代细胞.再从G0、G1、G2代细胞中提取出DNA,经密度梯度离心后,得到结果如图,其中①②③分别表示不同密度DNA离心后在试管中的位置,G0、G1、G2三代离心后的试管依次为(  )
A.Ⅰ、Ⅱ、ⅢB.Ⅱ、Ⅲ、ⅣC.Ⅰ、Ⅱ、ⅣD.Ⅱ、Ⅰ、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下表是“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设计的相关内容.请回答:
化学
编号
加入材料处理方法实验现象
12mL H2O2溶液+2滴清水室温无气泡
22mL H2O2溶液+2滴清水90℃水浴加热少量气泡,带火
星的卫生香不复燃
32mL H2O2溶液+2滴质量分数为3.5% FeCl3溶液室温较多气泡,带火
星的卫生香复燃
42mL H2O2溶液+2滴肝脏研磨液室温大量气泡,带火
星的卫生香猛烈复燃
(1)该实验中,自变量是温度、催化剂种类等反应条件,因变量是酶的催化活性.对照组是1.实验组是2、3、4(填试管编号).
(2)比较1号和2号试管,你得出的结论是温度可以提高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比较3号和4号试管,你得出的结论是酶的催化作用具有高效性.
(3)某同学按照表中方法做了这个实验,结果试管3和试管4的现象与预期不符,他的实验失败的原因可能是:肝脏研磨液不新鲜或过氧化氢放置时间过长 (写出一种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