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C组为空白对照,实验结果为小鼠不死亡 | |
B. | 能导致小鼠患败血症死亡的有A、D两组 | |
C. | E组实验表明,加S菌的蛋白质后试管中长出的还是无毒性的R菌 | |
D. | D组产生的有毒性的肺炎双球菌不能将该性状遗传给后代 |
分析 R型和S型肺炎双球菌的区别是前者没有荚膜(菌落表现粗糙),后者有荚膜(菌落表现光滑).R型实际上是S型肺炎双球菌的突变类型,二者属于同一个物种.荚膜具有保护作用,除了具有抗干燥等功能外,还使细菌能抵抗吞噬作用和体液中的杀菌物质.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B组煮沸后细菌死亡,故B组小鼠能生存;无荚膜的菌无毒,故C组小鼠能生存;DNA放入D后促使R型菌转化为S型菌,故D组小鼠不能生存(死亡);蛋白质不能促使R型菌转化,故E组小鼠能生存.
解答 解:A、C组没有处理,肺炎双球菌无荚膜,为空白对照,实验结果为小鼠不死亡,A正确;
B、由于A组没有处理,肺炎双球菌有荚膜;D组加入的是S型肺炎双球菌的DNA,能使无荚膜的肺炎双球菌转化为有荚膜的肺炎双球菌,所以能导致小鼠死亡的有A、D两组,B正确;
C、E组中是R型细菌+S型细菌的蛋白质,而S型细菌的蛋白质不是转化因子,不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小鼠仍存活,所以加S菌的蛋白质后试管中长出的还是无毒性的R菌,C正确;
D、D组产生的有毒性的肺炎双球菌,其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所以能将该性状遗传给后代,D错误.
故选:D.
点评 本题结合图解,考查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要求考生识记肺炎双球菌的特点,掌握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过程,明确S型细菌的DNA是转化因子,可将R型细菌转化为有毒的S型细菌,再分析题图得出正确的结论.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CO2、血红蛋白、糖原都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 |
B. | 当血糖浓度过高时,可直接刺激胰岛B细胞产生胰岛素 | |
C. | 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能够升高细胞外液的渗透压 | |
D. | 炎热环境中,机体可通过少产热甚至不产热以降低机体的体温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细胞核在细胞生命活动中起着决定性的重要作用 | |
B. | 蛋白质合成旺盛的细胞核仁越多 | |
C. | 是DNA储存和复制的主要场所 | |
D. | 是细胞结构中最重要的部分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实验分组 | 生长状态 | L-天冬酰胺含量 | |
培养液 | 细胞内 | ||
对照组 | ① | 缺乏 | 正常 |
实验组 | ② | 缺乏 | 缺乏 |
DNA链 | G | ||
DNA链 | C | ||
转运RNA | U | ||
信使RNA | G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试管号 | 试管内容物 | 条件 | 检测 |
1 | 2mL浆糊+2mL纯唾液 | 37℃10min | 3滴碘液 |
2 | 2mL浆糊+2mL清水 | 37℃10min | 3滴碘液 |
3 | 2mL浆糊+2mL稀释10倍唾液 | 37℃10min | 3滴碘液 |
4 | 2mL浆糊+2mL纯唾液 | 95℃10min | 3滴碘液 |
5 | 2mL浆糊+2mL纯唾液+2滴浓HCl | 37℃10min | 3滴碘液 |
A. | 试管内容物变成蓝色的是仅有4、5 | |
B. | 通过上述实验中的1和2号试管比较,说明酶具有催化性 | |
C. | 实验中的1和3号试管实验的效果基本相同,说明酶具有高效性 | |
D. | 1和4号试管比较,说明酶活性受温度影响;1和5号试管比较,说明酶活性受PH影响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乙图表示的物质是甲图中的a | |
B. | 甲图中的X表示的元素是N,Y表示的元素是N和P | |
C. | C由m个氨基酸构成,含n条肽链,其中有z个环状多肽,完全水解C共需水分子(m-n+z)个 | |
D. | 甲图中过程①②③碱基配对方式完全相同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双缩脲试剂-蛋白质-紫色;健那绿染液-线粒体-蓝绿色 | |
B. | 碘液-淀粉-蓝色;重铬酸钾溶液-酒精-灰绿色 | |
C. | 甲基绿-DNA-绿色;斐林试剂-麦芽糖-砖红色 | |
D. | 醋酸洋红染液-染色体-红色;苏丹IV染液-脂肪-橘黄色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