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①④ | B. | ②③ | C. | ①② | D. | ③④ |
分析 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①研究着: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
②实验材料:T2噬菌体和大肠杆菌等.
③实验方法: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
④实验思路:S是蛋白质的特有元素,DNA分子中含有P,蛋白质中几乎不含有,用放射性同位素32P和放射性同位素35S分别标记DNA和蛋白质,直接单独去观察它们的作用.
⑤实验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
⑥实验结论:DNA是遗传物质.
解答 解:①35S标记的是噬菌体的蛋白质,蛋白质没有注入细菌,离心后蛋白质分布到上清液中,所以沉淀物放射性很低,上清液放射性高,①正确,③错误;
②32P标记的是噬菌体的DNA,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只有DNA注入细菌,并随着细菌离心到沉淀物中,因此放射性主要分布在沉淀物中,②错误,④正确;
故选:A.
点评 本题结合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部分实验过程图,考查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要求考生识记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明确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只有DNA注入细菌中;掌握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过程,明确图示实验只能证明噬菌体侵染细菌时蛋白质外壳没有进入细菌,不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寒冷时,酶的活性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迅速增强,产热代谢加快 | |
B. | 寒冷时,由于产热增加,所以经皮肤所散失的热多于高温环境 | |
C. | 寒冷时,代谢增强、产热增加与多种激素分泌增加有关 | |
D. | 由于寒冷引起机体内酶的活性下降,产热减少,这就必须通过减少皮肤散热来维持体温的恒定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 | |
B. | 只有在新物种形成时,才会发生基因频率的改变 | |
C. | 无性生殖的生物不发生基因重组,基因频率不会发生改变 | |
D. | 突变、基因重组和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处理 | 萌发率 | 平均率 | |||||
第1组 | 第组 | 第3组 | 第4组 | 第5组 | |||
① | 光照培养 | 23 | 18 | 1 | 17 | 14 | 18 |
② | 黑暗培养 | 0 | 2 | 0 | 0 | 1 | 0.6 |
③ | 对处理②增补 | 15 | 13 | 19 | 16 | 20 | 16.6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步骤 | 实验操作 | 4小时胃液分泌量 |
1 | 假饲 | +++++++++ |
2 | 切除胃窦,再假饲 | + |
3 | 假饲,并注射一定量的胃泌素(控制胃泌素的注射剂量,使胃液分泌量与步骤1相当) | +++++++++ |
4 | 只注射与步骤3相同剂量的胃泌素,但不假饲 |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培养基中牛肉膏、蛋白胨溶化后,直接补充蒸馏水到100mL | |
B. | 用1mol/L的NaOH调节pH,使pH为5.0~6.0 | |
C. | 加压到100kPa之前,要彻底排出锅中的冷空气 | |
D. | 将接种环在酒精灯上灼烧,灭菌后立即伸入菌液试管内挑取少量菌种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