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9.将洋葱表皮细胞放置在不同浓度的物质M溶液中,并测定洋葱表皮细胞吸收M的速率,结果如图.对结果的解释最合理的是(  )
A.细胞吸收M的方式为扩散B.细胞吸收M的方式为主动运输
C.细胞吸收M需载体蛋白的参与D.细胞吸收M所需能量供应不足

分析 物质M的浓度增大的时候,物质吸收的速率并没有改变,可能是受细胞膜上载体蛋白的限制;通入空气后不没有改变吸收速率,说明与能量供应无关;该物质运输的方式可能是协助扩散.

解答 解:A、自由扩散的影响因素是浓度差,而物质M溶液浓度增加,细胞吸收速率没有增加,则不属于自由扩散,A错误;
B、主动运输的影响因素是载体和能量,而通入空气后吸收速率没有增加,则不属于主动运输,B错误;
C、物质M溶液浓度增加,而物质运输速率没有增加,可能物质M的载体蛋白饱和,因此说明细胞吸收M需载体蛋白的参与,C正确;
D、通入空气后不没有改变吸收速率,说明与能量供应无关,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物质跨膜运输的影响因素,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如图为葡萄糖在血液中含量的变化曲线,对该图的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一般情况下,葡萄糖在血液中的质量分数为0.8~1.2 g/L
B.AB段上升的主要原因是消化吸收
C.由于血糖被用于氧化分解等途径而使BC段显著下降
D.CD段逐渐上升并趋于稳定是由于肌糖原的不断分解,并把产生的葡萄糖释放进入血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多选题

20.下列关于酶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酶只有在生物体内才起催化作用
B.酶促反应与外界条件无关
C.酶能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具有专一性、高效性
D.酶是活细胞产生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青蒿素是治疗疟疾的重要药物.利用雌雄同株的野生型青蒿(二倍体,体细胞染色体数为18),通过传统育种和现代生物技术可培育高青蒿素含量的植株.请回答以下相关问题:
(1)假设野生型青蒿白青秆(A)对紫红秆(a)为显性,稀裂叶(B)对分裂叶(b)为显性,两对性状独立遗传,则野生型青蒿最多有9种基因型;若F1代中白青秆稀裂叶(A_B_)植株所占比例为3/8,则其杂交亲本的基因型组合为AaBb×aaBb或AaBb×Aabb.
(2)从青蒿中分离了CYP基因,其编码的CYP酶参与青蒿素合成.若该基因一条单链中$\frac{G+T}{A+C}$=$\frac{2}{3}$,则其互补链中$\frac{G+T}{A+C}$=$\frac{3}{2}$.
(3)四倍体青蒿中青蒿素含量通常高于野生型青蒿.用秋水仙素处理野生型青蒿正在有丝分裂的细胞会导致染色体不分离,从而获得四倍体细胞并发育成植株,这样处理导致染色体不分离的原因是抑制了纺锤体的形成,四倍体青蒿与野生型青蒿杂交后代体细胞的染色体数为27.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大多数老年人头发变白的直接原因是头发基部细胞内(  )
A.物质转运加速B.新陈代谢变快
C.呼吸速率加快D.与黑色素合成相关的酶活性降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图甲是研究环境因素对农作物产量影响的曲线图,乙是该农作物细胞代谢过程的部分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

(1)甲图中A点的三碳化合物含量大于(大于、小于、等于)B点.通过甲图中各点位置的比较,可以看出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关键限制因素是温度、光照强度和二氧化碳浓度.
(2)乙图中物质N是丙酮酸,过程a反应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此时农作物的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大于、等于、小于)呼吸作用强度.
(3)乙图中O2参与有氧呼吸第第三阶段,反应场所是线粒体内膜.
(4)除了本实验研究的影响因素外,合理施肥、合理灌溉等措施也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下列关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正确的有(  )
①若物种生存的环境相对稳定,则该物种就不会发生进化 
②由同一物种进化形成不同物种的外因有自然选择和地理隔离等 
③对所有的物种来说,地理隔离必然导致生殖隔离  
④物种之间的共同进化都是通过物种之间的生存斗争实现的 
⑤物种的形成必须经过种群之间的隔离 
⑥变异都可以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A.一项B.两项C.三项D.四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个个体之间的交配就是杂交
B.植物的自花授粉属于遗传学上的自交
C.只有植物才能进行自交
D.伴性遗传的正反交结果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多环芳烃菲在染料、杀虫剂等生产过程中被广泛使用,是土壤、河水中常见的污染物之一.如图表示科研人员从被石油污染的土壤中分离获得能降解多环芳烃菲的菌株Q的主要步骤.请回答:

(1)步骤①~③的培养过程中,培养液中加入多环芳烃菲作为唯一碳源,目的是筛选出菌株Q.
(2)步骤①~③的培养过程中,需将锥形瓶放在摇床上振荡,一方面使菌株与培养液充分接触,提高营养物质的利用率,另一方面能增加溶液中的溶氧量.
(3)步骤④用平板划线法纯化菌株Q过程中,在做第二次以及其后的划线操作时,总是从上一次划线的末端开始划线,原因是将聚集的菌体逐步稀释以便获得单个菌落(线条末端细菌的数目比线条起始处少).
采用固体平板培养细菌时要倒置培养的目的是防止冷凝后形成的水珠滴落在培养基上污染培养基(或避免培养基中水分的过快挥发).
(4)接种环通过灼烧来灭菌,完成步骤④中划线操作,共需灼烧接种环6次.
(5)为了获得分解多环芳烃菲能力更强的菌株,研究人员又对菌种Q进行了诱变处理,得到突变株K,为了比较两种菌株降解多环芳烃菲的能力,设计了下列实验,请补全实验步骤:
①取9个锥形瓶均分成三组,编号为A、B、C.
②等量以多环芳烃菲.
③菌株Q菌液和突变株K菌液.
④28℃恒温培养3天后,测定锥形瓶中多环芳烃菲的降解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