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3.某蛋白质分子由两条肽链构成,20种氨基酸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120,在形成该蛋白质分子时脱去水的相对分子质量共900,则有多少个氨基酸组成该蛋白质(  )
A.48B.50C.52D.54

分析 脱水缩合过程中的相关计算:
(1)脱去的水分子数=形成的肽键个数=氨基酸个数n-肽链条数m;
(2)蛋白质分子量=氨基酸分子量×氨基酸个数-水的个数×18.

解答 解:已知在形成该蛋白质分子时脱去水的相对分子质量共900,根据形成的肽键个数=脱去的水分子数=900÷18=50个;
又该蛋白质分子由两条肽链构成,所以氨基酸个数=形成的肽键个数+肽链条数=50+2=52个.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蛋白质的合成--氨基酸脱水缩合,要求考生识记脱水缩合的概念,掌握氨基酸脱水缩合过程中的相关计算,能根据题干信息计算出脱去的水分子数、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数,进而计算出组成该蛋白质的肽链数.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辣椒是我国栽培面积最大的蔬菜作物之一.图1是辣椒植株光合作用示意图,图2是将辣椒植株置于C02浓度适宜、水分充足的环境中,温度分别保持在15℃、25℃和35℃下,改变光照强度,测定的CO2吸收速率,请据图分析:

(1)将叶绿体等各种细胞器从叶肉细胞中分离出来,常用的方法是差速离心法.若停止图l中甲的供应,一段时间后氧气的产生速率将会减小  (填“增大”、“减小”或“基本不变”).
(2)图2中A点时,该植物叶肉细胞产生ATP的场所是线粒体、细胞质基质.当光强度大于8时,25℃与15℃条件下有机物的合成速率分别为M1、M2,结果应为M2>M2(填“>”、“<”或“=”).
(3)35℃条件下,如果将纵坐标改为氧气的吸收速率,请在答题卡上画出曲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以下关于育种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将细菌的基因导入棉花体内培育出抗虫棉,利用了基因重组的原理
B.利用AAbb和aaBB获得aabb,单倍体育种比杂交育种所需年限短
C.通过返回式卫星搭载种子培育出太空椒,属于诱变育种
D.用秋水仙素处理西瓜幼苗可获得多倍体植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图甲表示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图乙是将一定量的淀粉酶和足量的淀粉混合后,麦芽糖积累量随温度(时间)变化的情况,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t0表示淀粉酶催化反应的最适温度
B.图甲中,ta、tb 时淀粉酶催化效率都很低,但对酶活性的影响有本质的区别
C.图乙中 tb到 tc的曲线表明随温度的升高,麦芽糖积累量不再上升,酶的活性已达到最大
D.图乙中 A 点对应的温度为 t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草莓果实在成熟过程中,叶绿素被逐渐降解,并在一定阶段合成某种水溶性花色素使果实颜色逐渐变红.现取即将成熟的完整草莓果实进行实验:去除草莓表面种子(去籽),分别喷施等量的水、生长素类似物(NAA)和生长素抑制剂(POA),一段时间后测定果实中花色素含量,结果如图所示.请回答:

(1)草莓果实细胞中叶绿素存在于叶绿体上,花色素存在于果实细胞的液泡内.
(2)由实验结果可知,完整草莓表面的种子产生生长素类激素,对果实中花色素的合成起抑制作用,在草莓果实成熟过程中,该激素含量逐渐减少.欲获得色泽深红的草莓,可在草莓成熟阶段喷施适宜浓度的生长素抑制剂(POA)化合物.
(3)欲延长草莓果实保鲜期,可喷施安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下列两图都与植物光合作用有关,图甲表示某种植物光合作用效率随光照强度改变的变化曲线;图乙代表该植物的一个叶肉细胞及其相关生理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当细胞处于图甲中c点时,能发生图乙中哪些过程(用图中字母回答)d、e、f、g.
(2)图甲中在b点时,图乙中气体d与气体e的数量关系是相等,此时细胞中能产生ATP的场所有叶绿体、线粒体、细胞质基质.
(3)图甲中在c点时,结构M内ATP的流向是叶绿体囊状结构薄膜移向叶绿体基质.
(4)图甲中,与b点相比,c点叶肉细胞中C5相对含量高(填“高”“低”或“基本一致”).
(5)结构N中进行的能量转换是(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转化为(ATP中)活跃的化学能及热能.
(6)将该植物放在特定的实验装置中,研究温度对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影响(其余的实验条件都是理想的),实验以CO2的吸收量与释放量为指标.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对该表数据分析正确的是D.(填入选项前的字母)
温度(℃)510 1520253035
光照下吸收CO2(mg/h)1.001.752.503.253.753.503.00
黑暗下释放CO2(mg/h)0.500.751.001.502.253.003.50
A.每天交替进行12小时光照、12小时黑暗,温度在30℃时该植物积累的有机物是温度在10℃时的2倍
B.昼夜不停的光照,温度在35℃时该植物不能生长
C.昼夜不停的光照,该植物生长的最适温度是30℃
D.每天交替进行12小时光照、12小时黑暗,温度均保持在20℃的条件下,该植物积累的有机物最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梭菌毒素“Tpel”可使动物细胞内的一种蛋白质变性失活,而使该细胞凋亡.这一发现可能有助于研究杀死癌细胞.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蛋白质失活通过破坏肽键实现
B.“Tpel”能间接改变细胞内mRNA的种类
C.癌细胞的形态结构较正常细胞会发生变化
D.癌变前后,细胞内的染色体组成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如图甲是某二倍体生物体细胞染色体模式图,A~F是细胞发生变异后的染色体组成模式图,据图回答:

(1)图中A~F中显示发生染色体变异的是B、C、D、F,其中能引起染色体上基因数目或排列顺序发生改变的是B、C.
(2)B、C显示的变异方式分别叫易位、倒位.
(3)A显示的变异类型是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
(4)甲产生E的过程可通过自交或花药离体培养后再加倍来实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河北承德市联校高二下期末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为了调查某河流的水流状况,某研究小组测定了该河流水样中的细菌含量,并进行了细菌分离等工作。请回答下列问题:

(1)微生物的培养基中所含有的营养物质一般都有水、无机盐、 等。

(2)若想检测水样中细菌含量,常采用 法进行接种,从屋里性质看选用的培养基属于 培养基,在接种前,需要先选取若干灭菌后的空白平板进行培养,其目的是

(3)该研究小组将1mL水样稀释100倍,在3个平板上用涂布分别接入0.1mL稀释液,经适当培养后,3个平板上的菌落数分别为39、38和37,据此可得出每升水样中的活菌数为

(4)该小组采用平板划线法分离水样中的细菌,操作时,接种环通过 灭菌。在第二次及以后的划线时,总是从上一次划线的末端开始划线。这样做的目的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